財源塔

財源塔

財源塔又名大觀塔,座落於江源小區淥水邊,與文筆峰隔河對峙。198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塔旁正在修建醴陵三橋通江源與姜灣。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財源塔財源塔
財源塔,初名大觀塔,醴陵著名歷史遺蹟。財源二字本出《荀子·富國》:“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則財貨渾渾如泉源,汸汸如河海。”。財源塔,取財源滾滾的意思而得名。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醴陵東堡人彭之冕捐資修繕江東書院時,在院前建起這座大觀塔,後多次修繕,民國時期,改為現名財源塔。

景點介紹

財源塔 財源塔
江源小區原稱江東坊,建有江東書院,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東堡人彭之冕捐資對書院進行修繕時建成。塔高約18米,花崗石砌,8面7級,攢尖頂。基邊長3.7米,以上逐層遞減,各層飛檐舒展。為醴陵境內第二高塔。

198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今,江東書院以不復存在,財源塔依然守候在淥水岸邊。

醴陵名勝

起元塔

財源塔 財源塔
起元塔位於城南馬背嶺,為醴陵城區第一高塔。塔高18.6米,磚灰結構,閣樓式,8面11級。底層直徑5.3米,往上逐層遞減。牆厚1.26米,拱門高1.8米,寬0.9米。塔內通空,每層塔檐疊澀為菱角狀上翹。清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邑人廖鴻舉倡建。馬背嶺屬於玉屏山。玉屏山橫亘城南,象一張屏風,淥江舊八景稱為“南屏聳翠”。宋乾道年間醴陵籍貢士、朱熹的學生黎貴臣建有“昭文書院”。

醴陵八景

財源塔 財源塔
舊醴陵八景是指:狀元芳洲、醴泉浸月、金魚煙雨、劍石含霜、東台集鳳、聖池瑞綠、白鶴晴嵐、南屏聳翠這八景。不過因為年代久遠,時局動盪和人事變遷,現在大都保存不是很好,有的早已不復存在,仍有遊玩價值的現在基本上就是狀元芳洲中的狀元洲和東台集鳳所指的東禪寺了。

狀元芳洲

是現存最完整的醴陵古八景之一。明朝《一統志》載有“洲過縣門前,醴陵出狀元”的民謠之說。醴籍明朝詩人唐寅有《春日眺狀元洲》詩:“筆峰斜峙淥江中,兩道文光湛碧空。汀草含煙宮錦綠,岸花光映杏園紅。爭夸靈傑當年盛,共擬昌期此日逢。古讖久虛終必應,迅雷何日起魚龍”。今人有《鷓鴣天》詞贊道:

“奼紫嫣紅景色妍,虹橋綠水戲遊船。

靈龜側畔開新宇,汀渚長空裊夕煙。

歌雅韻,舞翩躚。門球拳劍樂耆年。

偕同友眷登高閣,喜看餘霞麗滿天”。

東台集鳳

東台集鳳即東山、雲盤山。位於城東醴陵大橋北側。在湘東醫院。此山矗立江邊,林木茂盛,環境清幽,為鬧市中的一片綠園。臨江建有東禪寺(現改名為青雲禪寺),古樸典雅,分外醒目。古時,這裡屬城郊野外,山高林密,常有群鳥栖息翔鏇。相傳宋時有數生構室讀書於此,後同登高科。邑人曾建“鳳凰台”以作紀念,故稱東台集鳳。醴籍明朝詩人丁淑作《游東山》詩云:

“入徑穿雲盼玉池,路無通處客多疑。

包藏魚鳥三千界,瀟灑乾坤十二時。

山好卻憐春到早,花稠休怪月來遲。

天教老子移家住,管領瀟湘一派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