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焦慮

財富焦慮

財富焦慮,指收入水平在提高了但是積攢的財富反而縮水了的現象。面對上漲的物價和居高的房價,廣大中低收入者感到手頭的錢不禁花,家裡的開支與消費的底氣難成正比。工作越來越忙碌,財富差距反而擴大了,財富焦慮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

簡介

財富焦慮成普遍心態財富焦慮成普遍心態

財富焦慮,是消費時代催生的一種情緒失衡,也是在經濟發展、社會變革、觀念變化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緊張。
在轉型期,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原先的社會保障“安全網”被打破了,新的“安全網”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教育、醫療、養老的市場化改革在為人們增加選擇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活不確定性。一旦人們對未來生活少了底氣,就會認為有了“錢”才有“前”(途),對“財富”的渴望和崇拜就與日俱增。

表現

2011年冬,王鵬有了孩子,“奶粉、尿布、玩具……孩子的用品本身就貴,批發市場上賣的商品又不放心,只能在大超市買,為了省錢,有些商品也從網上買,僅花在1歲多兒子身上的錢,每個月就有3000多元。”
“我和妻子都在媒體工作,穿戴不願太隨意。偶爾逛逛商場,看上眼的鞋子、衣服,沒有幾千元,根本就買不下來。太貴了,捨不得啊。”

“2005年剛買汽車時,每升汽油4元多,現在將近8元,加滿一箱油就要花500多元。像我們這樣的都覺得吃不消,比我們收入低的該有多難!”
2013年5月,“中國大媽搶購黃金”的段子在網路走紅。這雖不一定真實,但“搶購黃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經濟下行、CPI高企的壓力下,老百姓既擔心財富縮水、又擔心增收無門的糾結,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焦慮。

根本原因

對財富的焦慮,歸根到底還是歸結於對生活保障的擔心和恐懼,擔心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保障,一切都要自己買單,這不一定能代表所有人,但是一定是不少人的心聲。

網友熱議

收入沒有物價漲得快

@容SIS:是我的收入太少還是物價飛得太快?感覺錢總是那么不夠花!親愛的工資啊,你要快快不停地漲啊;物價啊,麻煩您趕緊停下那飛奔的步伐吧!
@銀龍123:寧要上世紀80年代生活無憂無慮,現在的生活壓力太大,物價一天一個漲。政府應該狠下決心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了!
@哥本草民:青春可以有失望,但不能有絕望。請物價、房價上漲的速度慢些再慢些,等一等年輕人收入增長的速度。
@歸宿2914757815:現在在城市裡生活的外來打工者壓力太大,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看病貴、租房貴、上學貴、生活成本貴。舉個例子,一個月掙3000元,租房300元、小孩上學幼稚園500元、水電費100元,生活費1000元,還剩1100元,加上日常其他開銷,一個月下來基本上就沒錢了,工資的增長遠沒有物價增長得快。

理財總是不容易

@陽光北岸:過去的人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代的人說:當家容易理財難。
@咖啡兵:通脹壓力下百姓理財難:存款發毛股市跌,房子黃金玩不起。
@Mika要減20斤:存錢利息太少,炒股沒有頭腦,基金不夠本錢,我還是買點膠原蛋白投資自己吧。
@普京正一郎:存銀行被貶,股市不理性難把握,買房被限(或買不起),投資又怕騙,物價又上漲,本想保值或增值的一點點養老錢能做些什麼呢?
@冰清月3067:老百姓想理財,想投資,想創收,但不知道該聽誰的。理財難,投資難,創收更難,只能眼看著銀行儲蓄貶值。

買不起房供不起娃

@坐凳坐等:買房前,手握百萬元,我是英雄。買房後,我欠百萬元,我是狗熊。
@DLXL麗:房價不斷攀升,多少人早出晚歸,煉就百毒不侵的心理,就為了供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我現在手裡沒錢,連看房的勇氣都還沒有。
@小白WJ:現在現象是:小城市一家工薪層加一起一個月4000多元的工資,要養孩子和四個老人,供孩子上學、老人看病、購買房子……你們說怎么辦?

心理分析

本測試出自《人生必作的N個測試》:社會學家做過一個社會心理調查,發現年收入在100萬元以內的人群,錢的增多的確能給這些人帶來幸福感,而年收人超過
100萬元的"富豪"人群,則不會因為財產的增多而感受到快樂。對於這種現象,心理學家分析,對於擁有大量錢財的人來說,財富是一種負擔,患得患失中很容
易形成一種封閉的"守財意識"和悲觀的"財富觀"。這種人往往會擔心自己的健康、安全以及自己死後關於財產的問題,這種擔心遠遠超過了正常人的水平,就構
成了心理焦慮,嚴重的焦慮會讓人無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