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氏族志

唐太宗時期序列氏族高低的官修譜牒。一百卷。隋唐之際﹐山東士族已經淪落﹐但他們仍矜誇門第。崔﹑盧﹑李﹑鄭﹑王等舊時大族彼此互結婚姻﹐自矜高貴﹔如果嫁女於一般族姓﹐往往要多求聘財。此種習俗曾引起一些非議﹐唐太宗對此深為不滿﹐詔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以及各地諳練族姓的文人﹐在全國普遍蒐求譜牒﹐參照史傳辨別真偽﹐評定各姓等第﹐書中以山東士族崔民乾列入第一等。書成以進﹐唐太宗仍不滿意﹐認為全國統一後不應再以崔﹑盧﹑王﹑謝為重﹐應當重唐朝冠冕﹐根據當朝官職的高下確定等第。高士廉等依照皇帝的旨意重修﹐貞觀十二年(638)成書。

《貞觀氏族志》

唐太宗時期序列氏族高低的官修譜牒。一百卷。隋唐之際﹐山東士族已經淪落﹐但他們仍矜誇門第。崔﹑盧﹑李﹑鄭﹑王等舊時大族彼此互結婚姻﹐自矜高貴﹔如果嫁女於一般族姓﹐往往要多求聘財。此種習俗曾引起一些非議﹐唐太宗對此深為不滿﹐詔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以及各地諳練族姓的文人﹐在全國普遍蒐求譜牒﹐參照史傳辨別真偽﹐評定各姓等第﹐書中以山東士族崔民乾列入第一等。書成以進﹐唐太宗仍不滿意﹐認為全國統一後不應再以崔﹑盧﹑王﹑謝為重﹐應當重唐朝冠冕﹐根據當朝官職的高下確定等第。高士廉等依照皇帝的旨意重修﹐貞觀十二年(638)成書﹐共收錄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分為九等﹐頒於天下。在新修的《氏族志》中﹐崔民乾降為第三等。雖然《貞觀氏族志》貶抑門閥士族﹐但在肯定氏族高卑﹑士庶有別的前提下﹐以當代官爵作為升降主要標準﹐改定氏族等第﹐實質上是建立以李氏皇室為首﹐以唐朝功臣(包括傳統的關隴門閥和新貴)為核心的新的門閥體系﹐以取代南北朝時期的舊門閥體系。這對於鞏固新統一王朝的統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於崇尚舊族望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太宗朝的功臣新貴房玄齡﹑魏徵及李勣等人﹐仍然力求與山東氏族聯姻﹐《氏族志》所能起的實際作用是有限的。

相關連線

氏族志 貞觀長歌 貞觀之治 貞觀長歌下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