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納多·貝托魯奇

貝納多·貝托魯奇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1941年3月16日-2018年11月),1941年3月16日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義大利導演、編劇、製作人。 1962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死神》,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64年,執導劇情片《革命前夕》 。1969年,與其他4名導演聯合執導短片集《愛情與憤怒》,該片獲得第19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70年,執導劇情片《蜘蛛的策略》 。1972年,憑藉執導的愛情片《巴黎最後的探戈》獲得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1977年,執導歷史片《一九零零》 。1981年,執導劇情片《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該片獲得第34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1987年,執導傳記片《末代皇帝》,該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準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 。1990年,執導劇情片《遮蔽的天空》 。1993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小活佛》 。1996年,執導愛情片《偷香》,該片獲得第49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2001年,擔任愛情片《愛的勝利》的製作人。2002年,執導劇情片《十分鐘年華老去:大提琴篇》 。2011年,獲得第64屆坎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2年,憑藉執導的3D劇情片《我和你》獲得第57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提名 。2013年,擔任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評審團主席 。 2018年11月26日,據《今日俄羅斯》報導,貝托魯奇去世,終年77歲。

基本信息

演藝經歷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962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死神》,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 涯。1964年,執導以義大利的帕爾馬為背景的劇情片《革命前夕》   。

1969年,貝納爾多·貝托魯奇與馬可·貝羅奇奧、帕索里尼、戈達爾和卡羅里扎尼聯合執導短片集《愛情與憤怒》,該片通過5段不同的故事表達出5位導演對政局的看法,獲得第19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

1970年,執導由讓·路易·特蘭蒂尼昂、史蒂芬尼婭·桑德雷莉合作主演的戰爭片《隨波逐流的人》,該片根據義大利小說家莫拉維亞的作品改編,獲得第20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同年,執導劇情片《蜘蛛的策略》,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用兒子與父親這兩個表象互相結合又互相背離的關係,對法西斯社會道德觀進行批判   。

1972年,執導由馬龍·白蘭度、瑪麗婭·施奈德等聯袂主演的愛情片《巴黎最後的探戈》,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憑藉該片獲得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第31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

1977年,執導由羅伯特·德尼羅、傑拉爾·德帕迪約和多米尼克·桑達聯合主演的歷史片《一九零零》,該片講述了兩個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紀交替的45年間的友情與鬥爭,並以此折射出了社會內容和階級鬥爭   。

1979年,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拍攝了由吉爾·克雷伯格、馬修·巴瑞等聯合主演的愛情片《迷情逆戀》,該片講述喬在父親死後,與母親卡特琳娜發展出一段畸戀的故事   。

1981年,執導由烏戈·托格內吉、阿努克·艾梅共同主演的劇情片《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該片講述了一個成功人士在兒子遭到綁架後不知道如何抉擇的故事,而該片則獲得了第34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1983年,擔任第43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評審團主席   。

1987年,執導由尊龍、陳冲、鄔君梅聯袂主演的傳記片《末代皇帝》,該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準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講述了古老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王溥儀的情愛與政治生活的故事,獲得第4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第1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是第一個走進紫禁城拍攝電影的國外導演     。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990年,執導由德博拉·溫格、約翰·馬爾科維奇、坎貝爾·斯科特聯袂主演根 據保羅·鮑爾斯小說改編的劇情片《遮蔽的天空》,該片全部在非洲實地拍攝,耗資五千萬美元,歷時兩年拍攝完成   。同年,擔任第4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主席   。

1993年,自編自導由基努·李維斯主演的劇情片《小活佛》,該片講述了一位西方小孩被認定為轉世者的故事   。1996年,執導由麗芙泰勒主演的愛情片《偷香》,該片講述了一個純潔的女孩尋找自己的生父、認識這個世界的旅程的故事,獲得第49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

1997年,獲得第54屆威尼斯電影節皮埃特羅.比安奇獎   。同年,獲得第5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豹獎。1998年,執導由桑迪·牛頓、大衛·休里斯合作主演的愛情片《愛的困惑》,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憑藉該片獲得第43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提名   。

2001年,擔任愛情片《愛的勝利》的製作人。2002年,與麥可.雷德福、沃爾克.舒倫多夫等聯合執導劇情片《十分鐘年華老去:大提琴篇》,該片採用了印度教《毗濕奴書》中的選段作為題記   。2007年,獲得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

2011年5月11日,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獲得第64屆坎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2年,獲得第25屆歐洲電影獎終生成就獎。同年,執導由蒂亞·法蔻、賈蔻伯·奧莫·安汀諾里合作主演的3D劇情片《我和你》,該片獲得第57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影片提名,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憑藉此片獲得第57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提名     。

2013年,擔任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評審團主席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年份作品類型
2012年《我和你》劇情片
2003年《戲夢巴黎》愛情片
2002年《十分鐘年華老去:大提琴篇》劇情片
1998年《愛的困惑》愛情片
1996年《偷香》愛情片
1993年《小活佛》劇情片
1990年《遮蔽的天空》劇情片
1989年《義大利十二導演與十二城市》劇情片
1987年《末代皇帝》傳記片
1984年《告別柏林》劇情片
1981年《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劇情片
1979年《月神》愛情片
1976年《一九零零》歷史片
1972年《巴黎最後的探戈》愛情片
1970年《隨波逐流的人》戰爭片
1970年《蜘蛛的策略》劇情片
1969年《愛情與憤怒》愛情片
1968年《搭檔》劇情片
1966年《海峽》劇情片
1964年《革命前夕》劇情片
1962年《死神》動作片

編劇作品

年份作品類型
2012年《我和你》電影
2002年《十分鐘年華老去:大提琴篇》電影
2001年《愛之勝利》電影
1998年《愛的困惑》電影
1998年《圍城》電影
1996年《偷香》電影
1993年《小活佛》電影
1990年《遮蔽的天空》電影
1987年《末代皇帝》電影
1981年《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電影
1979年《月神》電影
1976年《1900 》電影
1972年《巴黎最後的探戈》電影
1970年《隨波逐流的人》電影
1970年《蜘蛛的策略》電影
1969年《愛情與憤怒》電影
1968年《西部往事》電影
1968年《搭檔》電影
1964年《革命前夕》電影
1962年《死神》電影

監製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1年《愛之勝利》電影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05沒有方向Sarah Bertrand
1999黑澤:最後的皇帝阿力克斯·考克斯

獲獎記錄

威尼斯電影節
  • ▪ 2007    第64屆    終身成就金獅獎     (獲獎)    
  • ▪ 1997    第54屆    皮埃特羅.比安奇獎     (獲獎)    
坎城電影節
  • ▪ 2011    第64屆    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1996    第49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偷香》    (提名)    
  • ▪ 1981    第34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    (提名)    
柏林電影節
  • ▪ 1970    第20屆    金熊獎    《隨波逐流的人》    (提名)    
  • ▪ 1970    第20屆    記者特別獎     《隨波逐流的人》    (獲獎)    
  • ▪ 1970    第20屆    Interfilm獎-推薦     《隨波逐流的人》    (獲獎)    
  • ▪ 1969    第19屆    金熊獎    《愛情與憤怒》    (提名)    
奧斯卡
  • ▪ 1988    第60屆    最佳導演     《末代皇帝》    (獲獎)    
  • ▪ 1988    第60屆    最佳改編劇本     《末代皇帝》    (獲獎)    
  • ▪ 1974    第46屆    最佳導演    《巴黎最後的探戈》    (提名)    
  • ▪ 1972    第44屆    最佳改編劇本    《隨波逐流的人》    (提名)    
美國金球獎
  • ▪ 1991    第48屆    電影類-最佳導演    《遮蔽的天空》    (提名)    
  • ▪ 1988    第45屆    電影類-最佳導演     《末代皇帝》    (獲獎)    
  • ▪ 1988    第45屆    電影類-最佳編劇     《末代皇帝》    (獲獎)    
  • ▪ 1974    第31屆    電影類-最佳導演    《巴黎最後的探戈》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 2012    第25屆    終生成就獎     (獲獎)    
  • ▪ 2004    第17屆    觀眾獎-最佳導演    (提名)    
  • ▪ 1988    第1屆    評審團特別獎     《末代皇帝》    (獲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 1989    第42屆    電影獎-最佳影片     《末代皇帝》    (獲獎)    
  • ▪ 1989    第42屆    電影獎-最佳導演     《末代皇帝》    (提名)    
日本電影學院獎
  • ▪ 1989    第12屆    最佳外語片     《末代皇帝》    (獲獎)    
法國凱撒獎
  • ▪ 1988    第13屆    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末代皇帝》    (獲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 1997    第50屆    榮譽金豹獎     (獲獎)    
義大利大衛獎
  • ▪ 2013    第57屆    大衛獎-最佳影片    《我和你》    (提名)    
  • ▪ 2013    第57屆    大衛獎-最佳導演    《我和你》    (提名)    
  • ▪ 2013    第57屆    大衛獎-最佳編劇    《我和你》    (提名)    
  • ▪ 1999    第43屆    大衛獎-最佳導演    《愛的困惑》    (提名)    
  • ▪ 1996    第40屆    大衛獎-最佳導演    《偷香》    (提名)    
  • ▪ 1988    第32屆    大衛獎-最佳導演     《末代皇帝》    (獲獎)    
  • ▪ 1988    第32屆    大衛獎-最佳編劇     《末代皇帝》    (獲獎)    

人物評價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擅於把富有家庭氣息的浪漫情節和內蘊的心理批判作為表現的核心,並結合一些政治、社會內涵,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   (騰訊娛樂評)。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不是一個讓人開心的導演,雖然這並不妨礙很多人對他的迷戀。他總是把現實肢解,把情緒揉碎,讓觀者看得鬱悶,哪怕電影裡的活色生香也提不起人們的胃口。然而人老了,總有回歸天真的意願,所以在他2003年的《戲夢巴黎》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依然犀利、衝動卻明顯開始懷舊的貝托魯奇   。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作品以史詩的宏大氣魄以及強烈的階級分析內涵而著稱,並將情色內容升華到相當的藝術高度   ,他是一個不輕易讓人開心的導演”,他的電影往往讓人產生懷舊和鬱鬱寡歡的情緒,敘事方式出神入化,故事折射出各種社會內容和尖銳複雜的百態人生,其中人物也往往有細膩的內心世界和充滿暗喻的眼神或者動作   (新浪娛樂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