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線色散

在顯微鏡下用白光觀察折射率比較接近的兩相鄰介質時,其接觸處的貝克線可變為彩色光帶。這是由於白光中不同波長光波通過二介質邊界時的折射角不同,發生色散而造成的。彩色光帶的分布和變化與相鄰二介質色散係數的大小有關。這種現象即為色散效應。

釋文:色散效應經常用於比較二介質折射率的相對大小。在岩石薄片中,礦物或樹膠的色散係數通常與折射率成正比。所以天藍色或綠色的光帶在折射率較大的介質一側,而黃色或橙黃色光帶在折射率較小的介質一側。在油浸薄片中,由於浸油的色散係數比礦物大,因此,天藍色或綠色在浸油一側,黃色或橙黃色在礦物一側。若二者對於黃光的折射率恰好相等,則二種光帶的亮度相當,微微提升顯微鏡鏡筒,可見到天藍色向油液移動,而黃色向礦物移動,移動的速度也大致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