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副傷寒

豬副傷寒

豬副傷寒是由於豬感染沙門氏桿菌屬的細菌而引起的一類全球分布的傳染病,急性會造成病豬急性腹瀉直至死亡為轉歸,慢性與豬瘟症狀類似,可以疫苗預防,也可用藥物進行治療,大蒜在此病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療效。

基本信息

概述

病豬急性:耳朵,鼻端等肢體末梢皮膚淤血,呈瀰漫的紫紅色

豬副傷寒又稱豬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桿菌屬的細菌引起仔豬的一種傳染病。它主要侵害l一4月齡仔豬,也稱仔豬副傷。是一種較常見的傳染病。特徵是發生壞死性腸炎,出現嚴重下痢,有時可發生卡他性或乾酪性肺炎。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是豬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病原體

病豬剖解仔豬副傷寒:扁桃體壞死

主要是豬霍亂沙門氏菌和豬傷寒沙門氏菌等,常存於病豬的各臟器及糞便中,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在糞便可存活1-2個月,在墊草上可存活8~20周,在凍土中可以過,在~19%食鹽醃肉中能生存75天以上。但對消毒藥的抗力不強,用3%來蘇兒、福馬林等能將其殺死。

流行特點

病豬剖解慢性仔豬副傷寒:結腸和回盲瓣黏膜上瀰漫散在麥麩狀壞死性纖維素性炎灶

本病主要發生於密集飼養斷奶後的仔豬,成年豬及哺乳仔豬很少發生。傳染方式主要是由於病豬及帶菌豬排出的病原體污染了飼料、飲水及土壤等,健康豬吃了這些污染的食物而感染髮病。另外是病原體平時存在於健康豬體內,當飼養管理不當,寒冷潮濕,氣候突變,斷奶過早,使豬的體質減弱,抵抗力降低時,病原體即乘機繁殖,毒力增強而致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於多雨潮濕季節。

臨床症狀

仔豬副傷寒:慢性,耳朵淤血,耳尖乾性壞疽仔豬副傷寒:慢性,耳朵淤血,耳尖乾性壞疽

潛伏期3~30天。臨床上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敗血型)多見於斷奶後不久的仔豬。病豬體溫升高(41~42℃),食欲不振,精神沉鬱,病初便秘,以後下痢,糞便惡臭,有時帶血,常有腹部疼痛症狀,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皮膚呈深紅色,後期呈青紫色。最後病豬呼吸困難,體溫下降,偶爾咳嗽,痙攣,一般經4~10天死亡。
慢性型(結腸炎型)此型最為常見,臨床表現與腸型豬瘟相似。體溫稍升高,精神不振,食慾減退,便秘和下痢反覆交替發生,糞便呈灰白色,淡黃色或暗綠色,形同粥狀,有惡臭,有時帶血和壞死組織碎片,以後逐漸脫水消瘦,皮膚上出現痂樣濕疹。有些豬發生咳嗽。病程2-3周或更長,最後衰竭死亡。

病理變化

病豬病豬

急性型主要以敗血症為主,淋巴器官腫大淤血出血,全身黏膜、漿膜有出血點,耳及腹下皮膚有紫斑。脾腫大呈暗紫色,肝腫大,有針頭大小的灰白色壞死灶。慢性型特徵病變是壞死性腸炎,腸壁肥厚,黏膜表面壞死和纖維蛋白滲出形成輪狀。肝有灰黃色針尖樣壞死點。肺有卡他性或乾酪樣肺炎病灶,往在往是由巴氏桿菌繼發感染所致。

診斷

病豬病豬

根據病理變化,結合臨床症狀和流行情況進行診斷,類症鑑別有困難時,可做實驗室檢查。採取肝、脾、腎及腸系膜淋巴結塗片,自然乾燥,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有兩端呈橢圓或卵圓形、不運動、不形成芽孢莢膜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即可確診。

防治措施

預防為本

病豬病豬

改善試驗管理:由於飼養管理不當和衛生條件不良是促進仔豬副傷寒發生和傳播的主要原因。因此,"以防為主"是防治本病的關鍵所在。首先應該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增強仔豬抵抗力,飼料用具和食槽經常洗刷,圈舍要清潔,經常保持乾燥,勤換墊草,及時清除糞便。仔豬提早補料,防止亂吃髒物。斷乳仔豬根據體質強弱大小,分槽飼餵。給以優質而易消化的多樣化飼料,適當補充VE和,防止突然更換飼料。
接種疫苗:在非疫區仔豬斷奶後要接種副傷寒C500弱毒凍乾苗,疫區要對20-30日齡的仔豬用副傷寒甲醛苗首免,間隔5-8天再免疫一次。

治療為輔

首選氯黴素,其次為土黴素、新黴素等。

①氯黴素5~1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日注射2次,連注3天。也可用氯黴素粉(片)拌料,按400PPM,連餵4~6天。
②鹽酸土黴素50—100萬單位,一次肌肉注射,或用土黴素粉(片)拌料,按400~600PPM,連餵7天。
③新黴素,口服每千克體重日服5~15毫克,分2~3次內服。
磺胺類藥療法

用磺胺增效合劑,療效較好。
①磺胺甲基異惡唑(SMZ)或磺胺嘧啶(SD),每千克體重20~40毫克;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每千克體重4~8毫克,混合分2次內服,連服一周。
②複方新諾明(SMZ~TMP),每千克體重肌注0.2毫升複方新諾明,首次用量要加倍,連注3-7天;如用粉劑,應按每公斤豬體重內服70毫克,首次用量要加倍,連服3-7天。
③10%磺胺噻唑鈉10~3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30~6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
呋喃類藥療法
①呋喃唑酮(痢特靈),每千克體重20~40毫克,分2次口服,連服3~5天后,劑量減半,繼續服3~5天。
②呋喃唑酮20克,磺胺脒40克,次硝酸鉍20克,碳酸氫鈉20克。混合均勻,分裝為每克一包,每次服1包,日服2次,連服3~4天。
大蒜方法

大蒜5~25克搗爛成泥狀或製成大蒜酊內服,日服2,連服3~4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