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谷鎮

豐谷鎮

豐谷鎮,古稱豐谷井,距綿陽城區17公里,距綿陽南郊機場8公里,是一個文化悠久的古鎮。全鎮幅員面積27平方公里,轄11個村、5個居委會、68個農業合作社,建有29個黨支部,總人口16.7萬,集鎮面積2.5平方公里,場鎮人口6500人。

基本信息

下轄村

共11個:
團結村 勝利村 工農村 新建村 和平村 民楊村
致富村 建設村 李家橋村 回龍溝村 興隆溝村

交通運輸

綿三公路、滔滔涪江橫穿其境,交通十分便捷,境內縣、鄉、村網路公路縱橫交錯。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6756
8434
8322
家庭戶戶數5191
家庭戶總人口(總)14273
家庭戶男7246
家庭戶女7027
0-14歲(總)2595
0-14歲男1374
0-14歲女1221
15-64歲(總)12916
15-64歲男6455
15-64歲女6461
65歲及以上(總)1245
65歲及以上男605
65歲及以上女64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324

資源環境

天然氣和蠶桑源豐富。場鎮基礎設施發達,功能完善,光纖通訊、有線電視覆蓋全境,是“四川省文化先進鎮”,境內有綿陽師範小教學院小教學院,豐谷中學等幼教、國小、國中、高
中、大學教育的豐富資源。日供自來水能力達5000噸,日供天然氣30萬立方米,22萬伏和3.5萬伏兩座變電站,能滿足各類生產企業生產、生活使用需要。鎮村醫療衛生機構健全,境內有“桂豐園”、“雲盤山”、“大佛寺”、“興隆自然園”等代休閒、觀光文化娛樂場所。特色農產品:桃子。

歷史文化

豐穀場鎮位於涪江之畔,依山環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因鹽而興,因酒而聞,因文而茂,因治而盛。歷史上因盛產井鹽、烤酒、燒絲和水陸碼頭而聞名於川西北,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境內至今仍保存有大佛寺、華嚴寺、基督教堂、“陝西館”、“廣東館”、“福建館”、古碼頭、古鹽井。

經濟發展

豐谷鎮堅持走“科教興鎮、工業強鎮、商貿富鎮”的發展戰略。201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6769萬元,比2009年(下同)增長8.23%;工業總產值130230萬元,增長39.16%;規模工業總產值27605萬元,增長89.96%;財稅收入967萬元,增長28.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8元,達7758元。
豐谷鎮是涪城區工業發展重鎮,以輕紡、機械加工、生化、食品、建築、建材為支柱產業的工業企業發展迅速。目前,全鎮已擁有各類企業30餘家,形成了豐谷絲廠、科府機電、黃河電子、巨能電池、精工機械和中石化豐谷天然氣開採基地等一批骨幹工業企業群體。豐谷鎮場鎮、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近三年來,先後完成了網路路工程、河堤工程、農網改造工程、廣播電視村通工程和綿三公路亮化工程建設,投資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綿陽建設科技城進程的加快,豐谷鎮將進一步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和調整經濟結構、興建工業園區和園林文明衛生場鎮,圍繞“城市經濟”服務社會,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發展為主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豐谷健康跨越式發展。
豐谷處在綿陽科技成重要的經濟發展走廊上,北鄰綿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鄰三台縣蘆溪工業園,東鄰綿陽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交通便利,經濟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是綿陽市“十一五規劃”中的31個重點鄉鎮之一(涪城區唯一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綿陽建設科技城進程的加快,豐谷鎮將進一步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和調整經濟結構、興建工業園區和園林文明衛生場鎮,圍繞“城市經濟”服務社會,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發展為主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豐谷健康跨越式發展。

社會事業

為努力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的目標,豐谷鎮根據區衛生防疫工作會議有關精神,切實將愛國衛生運動抓緊抓實,於2008年7月8日下午在四樓會議室召開了全鎮愛國衛生運動工作會,鎮黨委書記牟滿濤出席了會議並做重要講話;
大會對全鎮的愛國衛生運動相關工作進行了統一安排部署,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對創建、衛生防疫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標準。要求各村(居)、場鎮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要親自參與,並成立相應機構,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大宣傳,周密部署、落實經費,確保愛國衛生運動全面展開;
豐谷鎮狠抓幹部作風建設,切實轉變黨員幹部工作作風,工作中著力於責任靠實,確保了我鎮災後重建工作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
截止2008年7月,在對上爭取和援建方面,涉及我鎮建設村、李家橋村、興隆溝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已通過市國土資源局審批,目前正積極協助市國土資源局對該區域制定規劃,此項工作的落實一方面將促進該區域發展,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將以此項目的建設推動全鎮的災後重建,加快城鄉統籌步伐。在基礎設施恢復建設方面,大佛寺提灌站災後修復及溝渠整治項目已落實,並組織人員對全鎮96口塘堰、1座小2型水庫進行了檢查,對病害水庫制定了應急搶險預案。農業生產方面,組織人員對全鎮水稻病蟲害情況進行了檢查,針對不同情況提供了相關的技術指導,繼續加強災後家禽衛生防疫工作,堅決杜絕疫情發生。產業恢複方面,積極協調區級相關部門,解決企業擴大規模新上項目的用地用電融資等實際問題,促進工業企業健康發展。社會治安和維護穩定方面,認真貫徹落實了區委區政府《關於開展區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的實施意見》,集中解決容易引發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及苗頭隱患,對轄區各單位的治安防範、安全工作及穩定情況進行了排查。
由綿陽電業局定點聯繫的綿陽市涪城區豐谷鎮“唐家山堰塞湖”疏散撤離民眾安置點供電工程2008年5月31日下午5時全部結束,目前,位於豐谷鎮周邊的雲盤山、桂豐園、豐谷糧站、場鎮二居委會、團結村三社、永明6個安置點今天全部通電。2008年5月29日,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通知綿陽電業局在5月30日前必須完成綿陽市涪城區豐谷鎮“唐家山堰塞湖”疏散撤離民眾2個安置點的供電任務。接到通知後,綿陽電業局立即安排城區供電局負責落實該工程。城區供電局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豐谷供電所完成該項工作。
2008年5月29日10時,豐谷供電所員工在所長徐志友的帶領下,加班加點於凌晨2點40 分完成了雲盤山、桂豐園安置點的照明任務。2008年5月30日,由於疏散工作要求變化,豐谷鎮民眾全部撤離,在豐谷鎮周邊臨時增加了豐谷糧站、場鎮二居委會、團結村三社、三台永明鎮豐谷安置點4個點,當地政府再次通知確保全置點民眾用電。城區供電局農電科科長李衛國和相關專責趕到現場指導和協調工作,同時,緊急抽調北區配網所6名員工支援豐谷,在北區配網所和豐谷供電所員工共同努力下,經過一晝夜的緊張施工,2008年5月31日下午5時,圓滿完成任務,為6個安置點供上了電。據悉,在做好安置點保供電和安全用電宣傳的同時,城區局還負責協助完成該區域的後勤保障、保衛、消防等相關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