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家鋪鄉

豐家鋪鄉,漢壽縣轄鄉。位於漢壽、桃江、鼎城3縣(區)交界處,距縣城35公里。面積79.6平方公里,人口2.2萬。鄉政府駐茅園嘴。轄2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茶葉、辣椒和楠竹、杉木。生產加工的各種高檔竹涼蓆、床墊暢銷國內外。

基本信息

豐家鋪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東抵東嶽廟鄉,南鄰桃江縣羅家坪鄉,西接鼎城區錢家坪鄉,北界朱家鋪鎮。總面積79.6平方公里,總人口2.3萬人。全鄉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林場,215個村(居)民小組。

豐家角礦產資源豐富,以柳溪黑糖沖為中心,蘊藏銻、金、銅、鋅、鉛等有色金屬。1972年經湖南省地質隊化驗,礦石含量在80%以上。藥材資源豐富,以七葉一支花、何首烏、梔子、半夏、香草、杜仲、勾藤和金銀花久負盛名,是省內藥材產區之一。

豐家鋪鄉糧食播種面積22000畝,每年總產量8800噸。山林面積70655畝,占總面積的59%。其中油茶林面積29000畝,油茶籽產量一般在100噸以上。竹木收入占總收入的65.8%。挖貨提桶、腳盆、臉盆、撮箕、籮筐等木器,以其製作精良,美觀耐用而享有盛譽。

全鄉現有中心學校1所,中小學生1500多人。國小6所,在校學生共1100多人。幼稚園10所,入園兒童210多人。

2005年投資80萬元新修衛生院門診大樓,建築面積達1600平方,病床15張,醫務人員18名,並設有中西醫、化驗、放射、婦產等科室,可實行中小型手術。鄉村有30個診所,醫務保健人員30餘人。

豐家鋪屬低山丘陵區,建國以前水源奇缺,十年九旱。50—70年代,當地政府帶領民眾興修水庫、塘壩等工程,共建成水庫中小型水庫17座,築壩581處,總蓄水量達1418萬立方米,挖修渠道91公里,鑿遂洞63座,總長2820米。90年代初至2007年,全鄉共籌集資金400多萬元水庫、塘壩4座,新建2座,全鄉旱澇保守面積2.4萬畝。

1949年以前,豐家鋪鄉僅有一條簡易公路與外相連。如今省道S205貫穿全境,並與國道319、207連為一體。豐(豐家鋪)響(響灘)、豐(豐家鋪)合(合理)等環鄉公路縱橫交錯。村村通汽車,組組連公路,交通十分方便。目前,全鄉擁有各種機動車達2000多輛。不僅交通便捷了,通訊也發達起來。全鄉程控電話安裝率達80%以上,有40%以上的農戶使用手機,而且每個村都配有電腦開展遠程教育。

早在解放初期,豐家鋪鄉僅有幾家手工小作坊。改革開放以後,先後興辦了青龍磚廠、洞庭磚廠、柳溪磚廠等大型民營企業,年產值均達200萬元以上。2000—2007年,又相繼辦起了近10家膠板廠,企業固定資產都超過百萬,年產值均在450萬元以上。2007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家,其生產的細木工板以質優價廉暢銷全國。2001年建成的華平食品廠,主要生產經營食用茭頭,產品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年產值約500萬。截止2007年12月底,全鄉共有中小型企業58家,相關從業人員1000餘人,全年總產值超過億元。1990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不過800萬元,農戶存款率不足20%。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2004年,全鄉共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億2千4百多萬元。60%的農戶家購有機車,80%的農戶建有樓房,85%的農戶擁有存款。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地方生態資源為依託,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豐家鋪境內鹿溪,乃雪峰山余脈,西洞庭尾閭,東臨桃花江,西接五寶山,南望花岩溪,北眺西洞庭國際濕地保護區。因茫茫竹海而聞名,憑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原始森林而出奇,靠延綿幾千年的人文民俗而誘人。鹿溪最為神秘之處就是建於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天寶庵”,相傳當年唐玄宗曾把楊貴妃暗送到此削髮為尼,才建造此庵。以皇帝年號命名“天寶庵”成了一大千古之謎。宋代鐘相楊么起義後,在此建有太子寨、先鋒寨,一條長約千米的古戰壕,一條馬蹄斑斑的古官道至今尚存。鹿溪還是揚名海內外的“百寶山”,國家林科院專家,湖師大教授等在這裡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紅豆杉。此外,鷹嘴龜、錦雞、麋鹿、麂子、野豬經常出沒山間,國家珍稀動物華南虎的蹤跡也近幾年在此多次出現。鹿溪的茫茫竹海更是吸引無數人前來遊覽的重要原因,走進竹林,腳踩著撒落在地面的厚厚的竹葉沙沙作響。柔和的陽光從竹隙間漏下,斑駁的樹影給整個竹林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竹葉濃綠溢翠,就好象塊毫無瑕疵的碧玉竹身剛健直挺,直衝雲霄。清代詩人李少白曾在這裡留下了“十里崎嶇一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作繭將人裹,不信前途有路程。”正在興建中的鹿溪生態旅遊區已完成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火的生態旅遊熱將給豐家鋪的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