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生

在送歸村,當地的布朗族民眾曾經一度把紅飯豆作主糧。 作為送歸村布朗族民眾很普遍的一道菜,豆生深受布朗族民眾的喜愛。 ”送歸村的布朗族民眾能把普通的紅飯豆、蘿蔔等食料做成很不普通的豆生,他們的勤勞智慧及對生活的熱愛從中可見一斑。

送歸村是雲南省西南永德縣的一個純布朗族村寨。布朗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在招待客人的飯桌上總是能嘗到豆生。其酸辣香甜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豆生其實是一道涼拌菜,主料是紅飯豆和蘿蔔。送歸村海拔較高,那裡有酸性紅壤的山地,紅飯豆和蘿蔔的長勢和收成都很好。紅飯豆,又名紅小豆、米赤豆、赤豆、朱小豆、紅豆等,因其富含澱粉,因此又被稱為“飯豆”。在送歸村,當地的布朗族民眾曾經一度把紅飯豆作主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布朗族民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紅飯豆很少被作為主糧食用了,更多的人家從山地里收回紅飯豆後,就以紅飯豆做菜,作成開胃爽口的豆生。
豆生的製作並不複雜,先把煮熟的紅飯豆倒在筲箕里濾去湯汁,把去湯汁後的紅飯豆再倒入木臼搗成泥糊、放入菜盆中備用。然後放入蘿蔔絲、適量的檸檬、小米辣末、芫荽、蒜粒、花生粉、醬油、味素、鹽等,攪拌均勻後即成。紅泥狀的豆生,外表雖不中看,吃起來卻酸中帶甜,辣中有香,越吃越有味,越吃越想吃。作為送歸村布朗族民眾很普遍的一道菜,豆生深受布朗族民眾的喜愛。很多布朗民眾甚至到了“食無豆生,寧可不食”的地步。
難怪布朗族民眾喜歡以紅飯豆做豆生食用,紅飯豆不僅富含營養,而且具有藥用價值,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效,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食療本草》中言:“和鯉魚煮爛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食性本草》如是說:“赤小豆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本草綱目》云:“通乳汁,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送歸村的布朗族民眾能把普通的紅飯豆、蘿蔔等食料做成很不普通的豆生,他們的勤勞智慧及對生活的熱愛從中可見一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