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梨

豆梨

豆梨,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別名鹿梨、棠梨、野梨、鳥梨等,原產我豆梨,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別名鹿梨、棠梨、野梨、鳥梨等,原產我國華東、華南各地至越南,有若干變種。常野生於溫暖潮濕的山坡、沼地、雜木林中,可用作嫁接西洋梨等的砧(zhēn)木。根、葉有藥用價值,可潤肺止咳,清熱解毒,治療急性眼結膜炎;果實可健胃,止痢。浙江蘭溪叫:醬梨。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別名鹿梨、棠梨、野梨、鳥梨等,原產我國華東、華南各地至越南,有若干變種。常野生於溫暖潮濕的山坡、沼地、雜木林中,可用作嫁接西洋梨等的砧木。株高可達3—5米,樹形倒卵形,樹冠較大,冠幅4米一9米。小枝幼時有絨毛,後脫落。

基本信息

名稱

豆梨(中國樹木分類學)鹿梨(圖經本草),陽檖赤梨(爾雅),糖梨、杜梨(貴州土名),梨丁子(江西土名)。

基本特徵

豆梨豆梨

葉片寬卵形或卵形,少數長橢圓狀卵形,長4—8厘米,寬3—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有細鈍鋸齒,兩面無毛。

4月下旬一5月上旬花先於葉開放,花成傘形總狀花序,白色花瓣5,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20、稍短於花瓣。花6—12朵;花序梗、花柄無毛;花柄長1.5一3厘米;花白色,直徑2—2.5厘米;萼筒無毛,萼片外面無毛,內有絨毛;花柱2,少數3,無毛。如作園林栽培,可營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境。

梨果較小,近球形,直徑1—1.5厘米,褐色,有斑點,萼片脫落。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態特徵

喜光,稍耐蔭,不耐寒,耐乾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鹼性土中也能生長。深根性。具抗病蟲害能力。生長較慢。

產地分布

野生於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陝西、遼寧等地。常用來做梨樹嫁接的砧木。

中國華中、華南及台灣北部叢林,分布中南半島至日本。

台灣北、中部海拔500-1000米之叢林中,產於台北縣及南投縣的低海拔山區。

變種

豆梨絨毛變型毛豆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P.calleryanaDcne.f.tomentellaRehd.inJourn.Arn.Arb.2:61.1920.
本變型的特點,在其幼時小枝、葉柄、葉片中脈上下兩面和葉片邊緣均被銹色絨毛,但不久即全部脫落,果梗和萼筒外面也被稀疏絨毛。
產江蘇、江西、湖北。
豆梨全緣葉變種
P.calleryanaDcne.var.integrifoliaYu,植物分類學報8:232.1963.
本變種的特點,在於葉邊全緣,無鋸齒,葉片常卵形,基部鈍圓。
產浙江、江蘇。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梅溪。
豆梨楔葉變種
P.calleryanaDcne.var.koehnei(Schneid.)Yu,stat.nov.——P.koehneiSchneid.Ill.Handb.Laubh.1:665.f.363m.364f-u.1906&inFedde,Repert.Sp.Nov.3:119.1906;ChenginContr.Biol.Lab.Sci.Soc.Chinabot.ser.10:138.1936.
本變種的特點,在其葉片多卵形或菱狀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子房3-4室。
產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模式標本采自浙江天台。
早田文藏發表台灣梨

P.kawakamiiHayatainJourn.Coll.Sci.Univ.Tokyo30(1):99.1911;Kanehira,Formos.Trees274.f.225.1936;Li,WoodyFl.Taiwan291.f.107.1963.與豆梨楔葉變種極為近似。小泉源一曾列為P.KoehneiSchneid.之異名KoidzumiinJourn.Coll.Sci.Univ.Tokyo34(2):57.1913.

唯據金平亮三台灣樹木志與李惠林台灣木本植物志兩書附圖,果實先端均有萼片宿存,又與豆梨的果實先端平坦,萼片全部脫落的情況稍有不同,是否同物異名,有待考訂。
豆梨柳葉變種
P.calleryattaDcne.var.lanceolataRehd.inJourn.Arn.Arb.6:28.1926;Wils.inJourn.Arn.Arb.8:122.1927.
本變種的特點,在其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具淺鈍鋸齒或全緣。
安徽浙江。模式標本采自安徽青陽至太平間。

用途

豆梨豆梨
1.作嫁接用砧木:本種抗腐爛病能力較強,對生長條件要求不高,故常用作砧木,與西洋梨親和力強,與沙梨、白梨親和力較差。

2.食用:根、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結膜炎。用量0.5~1兩。果實:健胃,止痢。用量0.5~1兩,外用適量。葉和花對鬧羊花、藜蘆有解毒作用;果實含糖量達15—20%,可釀酒。

3.雕刻:木材堅硬,供製作粗細家具及雕刻圖章用。

4.藥用:根、葉、果實均可入藥,有健胃、消食、止痢、止咳作用;葉和花對鬧羊花、藜蘆有解毒作用。

1)性味:果實、葉:酸、甘、澀、果皮:甘、澀、涼;樹枝:微苦、涼;根:澀、微甘、涼;根皮:甘、淡、平。

2)效用:果實:健胃消食,澀腸止痢。治飲食積滯,瀉痢;葉:清熱解毒,潤廢止咳。治毒菰中毒,毒蛇咬傷,胃腸炎,咳嗽;果皮:清熱生津,澀腸止痢。治熱病傷津,久痢,疥癬;樹枝:行契和胃,止瀉。治霍亂吐瀉,反胃吐食;果皮:清熱,生津,收斂;根:潤肺止咳,清熱止咳。治燥咳嗽,瘡瘍腫痛;根皮:清熱解毒,斂瘡。治瘡瘍,疥癬。

化學成分

果實含糖量19.62%,水分50.93%。葉含綠原酸、異綠原酸、新綠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質。

中藥屬性

性味
根、葉:微甘、澀,
果實:酸、甘、澀,
枝葉
味酸、甘、澀,性寒。疏肝和胃,緩急止瀉
樹皮
味苦,性平,劍瘡。
性味歸經
根、葉:微甘、澀,。果實:、甘、澀,寒。
功能主治
根、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結膜炎。用量0.5~1兩。果實:健胃,止痢。用量0.5~1兩,外用適量。
根、葉、果實均可入藥,有健胃消食、止痢、止咳作用;葉和花對鬧羊花、藜蘆有解毒作用。

薔薇科·梨屬植物

梨屬,薔薇科,約25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4種。常綠或半落葉小喬木;葉互生,單葉,全緣或有鋸齒,稀分裂;托葉小,有時脫落;花白色,稀淡紫色,聚生成一花束;萼管壺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