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單鈉症候群

restauran 綜合症鮮有發生,但一些人認為味素有害而不敢吃有味素之食物。 一般認為味素是中國餐館綜合症發生的原因,多項研究卻顯示它與綜合症的症狀沒有重大關聯 。

基本信息

簡介

谷氨酸鈉綜合症(Monosodium glutamate symptom complex)是一系列症狀,包括頭疼、臉部或其它部位潮紅、流汗和口部和臉部感到壓力。更嚴重的症狀則包括喉嚨腫脹、胸口疼痛、心悸和呼吸急促。一般個案的患者能夠康復,不會受重大傷害。在吃下含有豐富味素的食物前,只要服用正常含量的維他命B6,就可以避免此綜合症。
由於美國人最初是因為吃中國菜引起這些病徵,所以一度將這些病徵稱為中國餐館綜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名稱的由來

1960年代,一些美國人在中式餐廳用膳後感到不適。其症狀包括有睡意、面紅、頭疼和頸部麻痹。這些症狀大多不嚴重,很快就消失。這種現象不久後就稱為中國餐館綜合症。
谷氨酸鈉綜合症則指中式餐館經常使用谷氨酸鈉(亦即味素)。味素是常見調味料,在很多家庭菜式、加工食物和餐廳菜式都出現。“中式餐廳”是指現象的最初事例,但並非只有中國菜帶來這種綜合症。
味素可以從植物衍生,例如東亞菜式常用的海帶 (日本的“昆布”),但後來不少則是由工廠生產。日本人池田菊苗最先在1908年從海帶發現味素,並成立了首間味素公司“味之素”。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對於日本配給食物之美味甚為驚嘆。美軍軍方經調查發現味素是其原因。1950年代初期,貝氏堡公司 (Pillsbury)、金寶湯公司、奧斯卡·邁亞 (Oscar Mayer)、利比 (Libby's) 和通用麵粉公司 (General Foods)等美國食品公司都開始在加工食物加上味素。味素曾以谷氨酸鈉純品形式在超級市場推出。今天,味之素仍然是最大的味素生產商。
綜合症鮮有發生,但一些人認為味素有害而不敢吃有味素之食物。一些餐廳就以不提供這類食物作招徠。

科學爭議

 一般認為味素是中國餐館綜合症發生的原因,多項研究卻顯示它與綜合症的症狀沒有重大關聯 。其中一項研究並不假設綜合症只有某一個原因,而認為綜合症是數種進食後的症狀,並有各自獨立的原因。
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會第19次會議宣布,取消過去關於成人食用味素量要限制的規定,確定它是一種可靠的食品添加劑,除一周歲內嬰兒外,其他年齡組兒童都可食用。這個結論是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作出的,經過調查發現,所謂的“中國餐館綜合症”並非因中國菜餚多加味素的緣故,而是蠟樣芽胞桿菌污染飯菜所致。研究報告還證實,味素加熱後一般變化不大,加熱到154℃時味素只不過失去了它本身含有的結晶水,加熱到210℃時味素發生吡咯烷酮化,加熱到270℃時才分解破壞。所以,在一般食品的烹調溫度條件下,味素的性能是穩定的,用不著擔心變質有毒的問題。事實上,正宗的味素都是由糧食加工製成的。味素的化學成分是谷氨酸鈉,它進入人體後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而谷氨酸是一種有鮮味的胺基酸,肉湯、雞湯之所以鮮,也在於因湯中溶有較多谷氨酸的緣故。胺基酸自然對人體是有益的。不過,毫無節制地食用味素仍然有鈉離子攝入量超標之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