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瓜

變色瓜

變色瓜也稱金芒果瓜、彩瓜,俗稱老鼠瓜,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印度、馬來西亞一帶,觀賞食用兼得,株結瓜30-50個,單瓜重350-600克,幼瓜白帶綠花紋,遠看如一隻只老鼠,所以稱老鼠瓜,由黃、橙、紅等色,紅色為成熟,剝開外皮,裡面是一粒粒紅瑪瑙般的果實,入口滑嫩清爽,有補血健胃之作用。嫩瓜食用味道好,炒菜或做湯口味清香。變色瓜是一種非常新奇的瓜菜,特別適宜在科技園區和庭院種植,觀賞食用兼得。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變色瓜依瓜皮條紋分青皮白條和白皮青絲二種。

形態特徵

變色瓜變色瓜
變色瓜根系特別發達,蔓長6~8米,生長勢特別旺盛,葉深綠色,兩面密生茸毛,掌狀,葉脈放射狀。
雌雄同株異花,因此結瓜率特強,瓜型奇特,兩頭尖中段粗,瓜皮以白綠為主,間有綠色細條紋,果肉白色,單果重200~300克,嫩瓜食用味道好,炒菜或做湯,口味清香。留種成熟的種瓜色彩紅艷,經久不落,非常美麗。
變色瓜產量奇高,單株可結果200~300個,種上2~3株全家食之不盡,結果期長達4~5個月。
變色瓜適應性強,對光照要求不嚴,耐高溫,耐乾旱,中國南北均可種植,每年2~6月均可播種,對土壤適應性很廣,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粘壤土為宜。需搭高架棚種植,畝栽300株,畝產萬斤以上。

栽培

變色瓜適應性強,凡種有南瓜葫蘆類地區均可種植,栽培方法與當地瓜類相同,以搭架栽培產量高,觀賞性好,每年2-6月均可播種,畝產萬斤以上,可自己留
變色瓜變色瓜
種。

變色瓜可盆栽,選用30-40厘米的較大花盆栽種,在盆內搭架,也可在陽台上拉幾條綠繩任其攀援。因盆栽植株的根系團擁在一起,肥料水分都有限,因此,需經常澆水施肥。盆土可用室外雜草生長良好處的土壤,最好是沙壤土,加些樹下的腐葉土,另加腐熟的餅肥,約占土壤體積的2-3%,不能多,以防燒苗。也用花市上售的花土加40-50%的沙質壤土混用,孔墊瓦片,盆口留3厘米澆水口。

變色瓜可先用小盆育苗,也可直接點播,變色瓜種皮比較厚,最好先在水種浸泡24-48小時,種子吸透水,可早出苗。小盆育苗便於管理,待小苗長出一對真葉後,連苗帶土捧出移入大盆或露地,這樣的苗移栽時根系未受到任何的傷害,極易成活。小苗在5-8葉期出現卷鬚,開始纏繞,此時可打尖,促發側枝。變色瓜纏繞後生長加速,枝葉猛增,營養消耗大,應及時補充營養,除勤澆水外,可10-15天澆一次0.5%的複合化肥或稀餅肥水,葉面噴0.3%的磷酸二氫鉀

變色瓜如露地栽培,只要搭一個架,施足基肥,平時在旱時澆點水就可以,結果期可加點追肥,不需多少管理就可長得很好。

幼苗管理

變色瓜變色瓜
(1)搭架
用直徑1-1.5厘米、長2-2.5米竹桿搭架。搭架是在變色瓜秧蔓長25厘米左右進行,之前進行中耕翻曬,搭架前灌一次水,借濕搭架。每株插一根竹桿,插在苗的外側,與苗相距7-8厘米。花格人字架比較結實,行頭、行尾6根竹桿扎一束,中間4根扎一束。

(2)綁蔓
就是將瓜秧固定在支架上。一般25厘米左右開始綁,以後每隔3-4葉綁一次,一般綁在瓜下1-2節,綁蔓應同時摘除卷鬚,並採取曲蔓綁法,以降低高度,抑制徒長。綁蔓還有調節變色瓜長勢的作用。長勢弱的植株,早綁、鬆綁,長勢旺的植株晚綁緊綁,使植株龍頭下垂,控制期旺長,促進養分向果實輸送。保護地吊蔓的變色瓜在吊繩的上部多留一些,當瓜秧頂部接近棚頂時進行落蔓,把上部解開,使瓜秧下落後再重新系好。

(3)植株調整
變色瓜的植株調整包括打杈、摘心、疏花、疏果、摘卷鬚、打老葉等等。其作用是調整變色瓜的葉面積和空間分布,保證瓜秧的生長,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使養分向果實輸送,提高變色瓜的產量和品質。

打杈 變色瓜一般根瓜以下不留側枝,根瓜以上留1-2葉摘心。
疏花、疏果 有時,雌花過多,坐瓜過多,需要疏掉一部分雌花或幼瓜,以保證瓜秧健壯的長勢,提高變色瓜的品質。一般1-2節留一個雌花即可。
摘心當變色瓜長到30-35片葉時,把主蔓的生長點摘除,使瓜秧停止生長,使植株將養分集中向果實輸送提高變色瓜的品質,並能促進回頭瓜的形成。一般在拉秧前30天摘心。

摘卷鬚、打老葉。摘卷鬚為了節省養分消耗,並防止自身攀援,方便人工綁蔓有利於植株合理的空間分布。摘除下部變色瓜、乾枯的老葉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光合作用,並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養護要點

變色瓜變色瓜
選地與整地:
變色瓜的根系生長強健,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砂壤土或壤土上生長最適宜,最好有配套的水利設施。前茬以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等茬口為好,同一地塊上種植變色瓜至少間隔三年。選地時一定要弄清前茬作物是否用過殘留期長的除草劑,謹防藥害。將選好的地塊進行秋深翻,耕深20-23厘米,使土壤熟化,積蓄水分,凍死部分害蟲和蟲卵。結合整地起壟,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公斤,有條件早春頂凌耙、耱、起壟、鎮壓連續作業。

催芽播種:

大田種植變色瓜可採用機械濾水種,防止乾籽直播而“粉籽”。
1、催芽:在播種前2-3天,將種子放入50℃熱水中不斷攪拌,浸泡10-15分鐘,當水溫降至30℃左右時,浸泡6-8小時撈出,用濕砂布包好,溫度控制在25℃進行催芽,每天用30℃溫水漂洗一次。當發芽率達80%,芽長至1-2毫米即可播種。

2、播種:10厘米耕層地溫穩定8-10℃時為最佳播期,或在當地終霜前3-5天播種。畝施磷酸二銨20公斤,硫酸鉀5公斤做種肥。播種方法為:行距65-70厘米,株距70-80厘米,畝保苗在1300株左右。錯窩點播,刨窩時,坑要大些、深些,每窩施化肥及少量殺蟲劑(如甲拌磷),澆水後每窩點經催芽處理過的種子2-3粒。種子平放,利於根系下扎,上覆細土1寸(3.3厘米)左右,稍鎮壓。


其它注意事項:

1、幼苗期:播種後5-6天即可出苗,此期間注意查田補苗。苗後,一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每窩留2株;當幼苗2-3片真葉時定苗,每窩留一株。及時進行人工或化學除草,促進植株生長發育,人工除草,必須在伸蔓前完成。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用0.2%磷酸二氫鉀噴施寶等葉面肥噴施一次。

2、伸蔓期:此時期是變色瓜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期,需肥水較多,應追肥一次。一般在距瓜秧10-15厘米開淺溝,畝施磷二銨尿素15-20公斤,隨後覆土,有條件的澆一次水。變色瓜分枝性強,要進行整枝,每株留2個蔓,其餘蔓全部打掉,每蔓結一個瓜。為使瓜秧朝規定方向爬伸,便於打杈及防止“翻秧”,要進行壓蔓。一般每隔50-60厘米在瓜秧下部開一淺溝,將瓜蔓埋入溝中,瓜蔓“龍頭”須露在外面,坐瓜節位不能壓入土中。

變色瓜變色瓜
3、結瓜期:為使瓜長的個兒大,籽粒多而飽滿,要去掉第一雌花,選留第二或第三個雌花坐瓜。幼瓜坐住後,每蔓留一個健壯的瓜。為提高坐瓜率及籽粒多,要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或瓜地放蜂群,促進授粉。當幼瓜長至適度大小,瓜已坐住,要每畝追磷二銨或尿素15公斤左右,有條件者灌一次水。

4、病蟲害防治:變色瓜病害輕,但溫度過高和雨水過多時,常常導致落花落果和發生病害。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蟲。防治炭疽病用50%甲托5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7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枯萎病用70%甲托或50%代森銨1000-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0.25公斤。白粉病用25%粉銹寧3000-5000倍液或75%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防治地老虎用90%敵百蟲晶體0.25公斤兌水4公斤製成藥液噴在炒香的麥子上拌勻,傍晚撒于田間誘殺。防蚜蟲用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或噴施高效低毒的殺蟲劑。

套用價值

變色瓜觀賞食用兼得。單株結瓜30~50個,單瓜重350~600克,幼瓜白色帶綠花紋,非常漂亮,遠看如一隻只老鼠掛在藤上,故又名老鼠瓜。成熟瓜為紅色。嫩瓜做菜口味清香,成熟時剝開外皮,露出一粒粒似仙人瑪瑙的果實,入口滑嫩清甜,有補血、健胃、潤喉之功效。

藥用價值

【採收加工】
7~10月采葉,8~10月採摘將成熟的果實井挖根,剝取根皮,鮮用或曬乾。

變色瓜

【成分】
根含葡萄糖芸營素(glucobrassicin),新葡萄糖菩苫素(neoglucohrassicin),4-甲氧基葡萄糖蕓薹索(4-methoxyglucobrassicin),水蘇鹼(stachydrine)。
葉含白花菜苷(glucocapparin),葡萄糖醉蝶花素(glu-cocleomin),葡萄糖蕓薹素。
果實含吲哚苷類capparilosidesA、B。
種子含水蘇鹼,白花菜苷,葡萄糖醉蠊花素。
地上部分含黃酮類:蘆丁(nitin),槲皮親3-O-葡萄糖苷(quercetin3-0-glucoside).槲皮素3-0-葡萄糖基-7-0-鼠李糖苷(quercetin3-O-gjucoside-7-0-rhamnoside),槲皮素3-O(6"-a-L鼠孝糖基-6-β-D-葡萄糖基)-β-D-葡萄糖苷[quercetion3-0-(6-a-L-rhamnosyl-6"-β-D-glucosyl)-β-D-glucoside)。
【藥理】
1.抗炎作用水提取物給大鼠腹腔注射2.63ml/100g(l/5LD50,每1ml相當於0.5g生藥),對蛋清性足跖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
2.鎮痛作用水提取物0.33~0.58ml/10g小鼠灌胃(每1ml相當於0.5g生藥)以及0.44ml/10g小鼠懂腔注射,對冰醋酸和酒石酸銻鉀扭體反應都有明顯抑制作用。
3.抗凝血作用水提物0.44ml/10g(每1ml相當於生藥0.5g)小鼠灌胃給藥,眼眶採血,玻片法證明有抗凝血作用。
毒性小鼠用水提取物試驗注射LD50為65.77土56g(生藥)/kg;醇提取液的LD50。為197.2±8.1g(生藥)/kg。
【藥性】
苦、辛,溫,小毒。
1.《甘肅中草藥手冊》:“辛、苦,溫。”
2.《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有毒。”
【功用主治】
祛風止痛,除濕散寒。主治風濕痹痛,牙痛,泄瀉,痢疾。
1.《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在歐洲,老鼠瓜醃製的花芽可治壞血病。在印度,芽和果都作藥。乾皮味苦,具輕瀉、祛痰和通經作用。亦用於風濕痛、牙痛、中風和腺性結核。搗爛的葉子外敷治麻風病。”
2.《甘肅中草藥手冊》:“祛風散寒,蹤濕止痢。”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研末和酒敷。內服:煎湯,根皮,3~6g。
【宜忌】
《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內服宜慎。”
【選方】
治急、慢性風趣性關節炎鮮老鼠瓜根皮4份,果1份,或老鼠瓜鮮葉4份,果1份。共搗成糊狀(若稍乾,不成糊狀時可酌加熱白酒適量),用紗布包敷患部,l5~30min後取下,每日1次,5d為1療程。(《新疆中草藥手冊》)
【臨床報導】
治療肩周炎老鼠瓜多為鮮用,鮮果1枚,鮮葉及根皮適量搗成糊狀,若為千品則加酒適量共搗,用紗布包後敷於患處,15~30min肩部灼熱疼痛,難以忍受時取下,5d為1個療程,間隔3d再行下一個療程。觀察121側,平均年齡56歲,病程1月至3年。療效:急性期患者52例,治療1~2個療程後,疼痛消失,並可做抬臂和鏇臂運動,其中1個療程治癒30例,2個療程治癒16例,治癒率為90%;粘連期患者60例,治療時,在牽拉的同時給予外敷治療,可以緩解園牽拉的疼痛,3~5個療程後抬臂正常,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明顯改變42例,有效70;萎縮期患者19例,治療時敷藥以肱二頭肌處為重,同時作較慢的功能性訓練3~5療程,結果能較有力地作肩部活動,肌肉萎縮有所改善9例,有效率4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