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寶碩

譚寶碩

譚寶碩自幼學笛,師承嶺南派一脈。

簡介

譚寶碩是中國民族管弦學會會員、中國音協民族管樂研究會會員、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是著名的洞簫、笛子演奏家及造簫家。

生平

譚寶碩自幼學笛,師承嶺南派一脈。其洞簫技法,則綜合了傳統和現代手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多年來譚寶碩致力於洞簫演奏及製作的研究,一九九三年製造出一支中國音樂史上最大的洞簫。譚氏不斷拓展洞簫的表現能力,對洞簫藝術貢獻良多,備受音樂界人仕好評。香港各電視台、有線電視、香港電台及日本、香港多份報章、週刊均對譚氏作過專訪和拍攝特輯。
譚寶碩的演奏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英國,荷蘭、澳洲、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台灣及澳門等地區。多次在各藝術節以及香港中樂團的音樂會獨奏其作品。譚氏亦活躍於香港的唱片界,廣告及電影配樂中,曾為數以百計的唱片和廿多部電影作配樂演奏.近年來演出的個人音樂會有:天籟之旅、飛越古今的簫聲、洞簫說人生。深得各界人仕好評。
譚寶碩的演奏不但揉合了傳統和創新的元素,更著重對思想和哲學的探求,其富於創意和思想性的表演藝術在音樂界引起很大迴響。報界讚譽其:“擅於用簫聲道出每一個故事。”“他一個人演奏,牽引著千百觀眾的情思。”
譚寶碩致力音樂教育,曾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音專、演藝學院出任中樂導師。舉辦過多次音樂講座。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二年出任香港學校音樂節評判。
譚寶碩重視音樂創作,自一九七七年譚氏的作品運河歡歌入選為廣東省優秀創作器樂曲後,近年來創作有雲門夜雨等超過三十首的音樂作品。出版有洞簫作品集《山水雲煙夢》《洞簫古意》《簫中禪》《空山》鐳射唱片。
譚寶碩從事寫作,著有《笛子技法》及散文集《葉落天地間》《香港故事》。近年曾為《香港經濟日報》《溫暖人間》雙週刊和《直通車》撰寫專欄。
譚寶碩亦是一位書畫家,其書畫以清淡優雅著稱,作品多見於廣告,書籍,刊物,紀念牌匾以及慈善拍賣,近年更將書法結合於舞台表演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