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聖榮

同治、光緒年間,謝聖榮辭職回鄉,當時昭平土匪為患,為害鄉里。 後來,謝聖榮給他診斷,只開了兩付藥就把他治好了,還沒有收他的診金。 所以在謝聖榮墓地的旁邊,現在還能見到一塊石碑,記載了這一件事。

謝聖榮: 晚清嶺南名士,字學正,號華軒,舉人,清朝欽命正七品文林郎,廣西昭平縣走馬鄉聯安村人,是炎帝後裔,明朝御醫、昭平寶樹堂開基始祖謝意清之9世孫,生於嘉慶已己年(即1809年)5月1日申時,終於光緒庚寅年(1890年)10月13日申時,享年82歲,曾在太平、歸順、昭平、陽江等地擔任主薄、縣丞、儒學正堂、知縣等官職,是晚清嶺南著名的教育家、詩人、醫師,是一位文采飛揚、精通武藝、俠骨仁心、德高望重很有影響力的名士。在《廣西文史》上有傳。
謝聖榮從小深受謝氏家族文化的影響,認真學文、練武、習醫,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讀書十分刻苦,也十分聰明,8歲就能背誦《三字經》和 《論語》,在當地被稱為“神童”。 18歲時,謝聖榮考試成績名列前茅,被錄取為監生。謝聖榮才華橫溢,曾想走歷代學子“學而優則仕”的道路,可在仕途上並不順利。道光15年(1835年)他中舉後,曾3次進京參加會試,都因種種原因未能考取進士。他以舉人身份被推薦成為清庭官員後,最大也只是擔任過正七品的官職,任職時間也不長。據傳,他在任上,為官清正,倍加勤奮,施政有方,政治清明。能做到深入調查,遍訪轄內利弊,詢問民從之疾苦,懲惡揚善,扶持農桑,裁培學校,興修水利,鼓勵工商,深受士民感戴。民眾曾自發製作成萬民傘,以頌其德,感激其為百姓所作的貢獻。萬民傘一直由其後裔保存著,可惜在文革破四舊時,慘遭破壞,現在萬民傘不復存在了,實在可惜。
在太平天國起義後,謝聖榮見時事紛爭,更為重要的看到了清朝的腐敗無能,不願意去跑官要官,更不願意與腐敗的清庭同流合污。因此,他秉承“育人方為興國之本,除病乃今民生之急”的理念,在鹹豐年間致仕後,回到家鄉以教書和行醫濟世。1874年,在他的積極奔走下,一方面,他努力擴建了縣城已有的南池書院,另一方面,在昭平縣附城又籌建立了義學一所,著重招收貧困子弟,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材。對於學校的建設,謝聖榮花費了很多心血,他不但親自為學校的基礎設施四處集資,還親自撰寫了校規,設定課程,邀請當地舉人、貢生等儒者、秀才授課。更難能可貴的是,謝聖榮還不顧高齡,在學校中親自擔任主講,以四書五經為綱,傳授以“仁”為核心的儒學,以“禮”為本原的程朱理學,號召學子們“格物致知修身治國平天下”。同時,他還像先祖東晉名士謝琨、謝安和叔祖謝靈運那樣,認為“道法自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從樸素辨證法的角度分析《周易》和《道德經》為基礎的魏晉玄學,深入淺出地分析了“道”生萬物所擁有的自然、變易、辯證、陰柔、趨下、玄妙等本質,號召學子們遵守“道”,即按事物發展規律辦事。他還引導學子們關心時勢,較為客觀地分析了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等當時發生重大政治事件。他尤其推崇嚴謹的治學和克制的為人處世之道,希望學子們將來能夠濟世經國,成為一個有用之材。他還將自己的詩詞編成集子一卷,取名為《華軒詩草》,將自己行醫體會和一些偏方匯集成冊,名為《草藥醫理》。
謝聖榮能文能武,不但文采出眾,而且習武也有所成。據傳,在三兄弟中,他和二哥謝聖護、謝聖訓武藝都十分高強,二哥聖護善使棍棒和大刀,而他的內家拳和二指禪則更勝一籌,十分了得,能夠做到用兩隻手指倒立數分鐘。有一次,村里來了10多個土匪,他和二哥三兩下就把他們打跑了。從此,人們一聽說謝家的這兩兄弟都肅然起敬,非常佩服。謝家修煉武藝的風氣則代代相傳,目前謝聖榮後裔中習武的也很多,有的功夫非常了得,有的練習二指禪還能夠做到用兩隻手指倒立。
謝聖榮的醫術十分高超,尤其以跌打扭傷藥見長。他的醫德高尚,對求醫者不論貧富貴賤,均一視同仁。對每個病例,都用心周到,對每個病人,悉心醫治,救治過無數病人。對於一些窮苦人家,他往往分文不收,自己還幫助出藥費。地方鄉民常以“妙手回春”牌匾相贈。同治、光緒年間,謝聖榮辭職回鄉,當時昭平土匪為患,為害鄉里。謝聖榮了解情況後,聯合知縣,奏請清庭進剿。清庭派兵進剿後,他一方面為剿匪出謀劃策,一方面又免費為剿匪受傷的士兵醫治,得到了很高的聲譽。在醫術這方面,謝家現在還流傳著一段比較有意思的典故。當時,有一位姓梁的喜歡研究周易的地理先生,他的父親得了重病,花了很多錢請了幾個大夫都沒有治好病,反而越來越嚴重。後來,謝聖榮給他診斷,只開了兩付藥就把他治好了,還沒有收他的診金。梁先生非常感動,幾經交往,相談甚歡,更加覺得謝聖榮學成品高業精,兩人就成了知己。後來,梁先生還把一塊他打算百年後給自己用的墓地送給了謝聖榮。所以在謝聖榮墓地的旁邊,現在還能見到一塊石碑,記載了這一件事。謝聖榮後裔也在石碑旁邊建立一個梁先生的衣冢墓,每年都一同祭拜。既緬懷那一段故事,又提醒後人牢記“出門靠朋友”處世之道。
謝聖榮與人為善,非常熱心於各種公益事業,積極為社會服務,贏得很高聲望。比如,1857年春,昭平連續下了兩個星期大雨,洪水暴發,水一直浸至縣城昇平街劉氏巷(今牛屎巷),百姓受災嚴重,謝聖榮立即組織民眾進行抗災自救,同時牽頭捐資購買了上800擔米糧免費給災民,得到了朝庭和百姓的一致讚揚。謝聖榮還積極組織鄉親興修水利,治理河道。當時,昭平縣轄區所在的桂江和思勤江灣多灘險,江水湍急,不利通航,謝聖榮就聯合當地鄉紳,組織了一批工匠,利用三角船、五龍爪等工具劈石開江,為改善當地航運條件作出了一定的貢獻。1888年,在謝聖榮80歲大壽時,光緒皇帝會專門贈送給他“年高德劭”的牌匾,時任廣西布政使馬丕瑤、昭平知縣劉遂曾等當地官員、鄉紳和名流都到家中給他賀壽。清朝還特別頒下聖旨,賜封其父謝詩發(字秉然)為微仕郎,其母莫氏為宜人,其妻黃氏為孺人,褒獎他們教子相夫有方。
其兄為謝聖訓、謝聖護。謝聖榮的五個兒子個個成材,次子謝惠明為邑庠生,三子謝元明為監生,長子謝耀明和五子謝新明佾生,四子謝英明則經商有道,誠信經營,成為當地有名的富商。他的孫輩、曾孫輩和後裔中更是人材輩出,目前在社會各行業作著不同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