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石

謝石

謝石(327-388)東晉將領。字石奴,安第六弟。初拜秘書朗,累遷尚書僕射,封興平縣伯,尋假節征討大都督;以破苻堅功遷中軍將軍尚書令,更封南康郡公,遷衛將軍,加散騎常侍,進開府儀同三司。卒贈司空,謚曰襄。謝石年輕時就在面上長毒瘡,多番治療亦不能治癒。淝水之戰,本應急在苻堅,而非謝玄,謝石拖垮秦軍之計也非無理,苻融陷壽陽,不得再進,很可能是因為必渡淝水,但苦於謝石水軍已經趕到,無法搶得水上優勢,淝水難渡,謝石水師雖難構成威脅,但阻斷在淝水,卻令苻融沒有辦法解決破水軍的問題時。謝石無別的才幹,只因身為謝安弟弟及在淝水之戰中立下大功才能居於顯要官位,而他為人貪婪無厭,為時人不齒。

人物簡介

謝石最初任秘書郎,歷任黃門侍郎

、征虜將軍、尚書等職。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將領俱難及彭超在攻下彭城及淮陰後南侵淮南地區,六萬大軍逼近廣陵,謝石領水軍在塗中抵禦。及後在謝玄等人的進攻下於君川大敗前秦,成功解除了危機。戰後謝石以功封興平縣伯。

太元六年(381年),謝石升任尚書僕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堅派遣大軍南侵,前鋒苻融率兵二十五萬渡過淮河。朝廷於是讓他解任尚書僕射,以征虜將軍假節為征討大都督,與侄兒謝琰、謝玄及西中郎將桓伊等領兵抵抗。

前秦於十月攻陷壽陽後,苻堅留大軍在後,與八千輕騎到壽陽親自督戰,並派晉朝舊將朱序向謝石勸降。但朱序卻向謝石建議在前秦大軍未到齊前擊敗其前鋒,從而奪其士氣,大敗前秦。

當時謝石畏懼前秦大軍,打算不戰堅守而拖延戰事;然而謝琰卻勸謝石聽從朱序所言。下月謝玄所派的劉牢之擊潰梁成後,謝石領兵水陸並進,逼近壽陽,並與前秦軍隔著淝水對峙。謝玄等更成功勸說苻堅讓前秦軍後退決戰,乘秦軍後撤崩潰時率軍進擊,大敗前秦,獲得淝水之戰的勝利。戰後謝石以功遷中軍將軍、尚書令,進封。

任內,謝石以學校敗壞,上請興復國學,教導士族子弟,並命各州郡都興修鄉校。上奏獲晉孝武帝接納。

太元十年(385年),謝石兄謝安去世,謝石遷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尚書令如故。當時謝石因公事而與吏部郎王恭互相批評,王恭忿恨而請求去職;謝石亦上請退位。當時謝石自行離職,於是被檢舉並被免官。及後朝廷下詔命其返回原職,但一年多仍不應命;謝石更多次上表求退,亦遭拒絕。謝石及後便請求依照王彪之在府中總理尚書令事務的前例,才獲得批准。太元十三年十二月己亥(389年1月26日),謝石病重,加開府儀同三司及鼓吹隊。然而,謝石尚未拜受就於次日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朝廷追贈司空。

議定謝石的諡號時,太學博士范弘之雖然認為謝石戰功及提倡興辦學校功不可沒,但因其貪婪奢華的行為而指責謝石,故此結合其淝水大功及貪婪的惡行而建議謚為襄墨公。然而最終朝廷都只取彰顯其功勳的“襄”為其諡號,謚為襄公。

東晉人物

謝石(327-388)東晉將領。字石奴,安第六弟。初拜秘書朗,累遷尚書僕射,封興平縣伯,尋假節征討大都督;以破苻堅功遷中軍將軍尚書令,更封南康郡公,遷衛將軍,加散騎常侍,進開府儀同三司。卒贈司空,謚曰襄。

主要功績

謝安的三路部署中,謝石領水軍沿淝水順流到壽陽,兵力約有萬人,萬人水軍應算不弱。

前秦水軍記載:有“水陸齊進,運漕萬艘”之說,一是可能為極言出兵之盛,這本身也屬誇張懷疑之列;另可能指"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即後來完全沒見著的"益州水師"。"運漕"不可算有戰鬥力的軍隊,而此說實值懷疑。

苻堅進軍時,是在383年冬十月末,十一月初,北方大部分河道結冰或枯水,以水路運輸的可能性極少,此處當是誇張無疑。從前秦苻堅軍隊組成分析和戰後晉軍繳獲大批騾馬看,此戰北軍仍是以人力和騾馬來實現運輸。

南軍水師一向勝於北軍。淝水之戰,本應急在苻堅,而非謝玄,謝石拖垮秦軍之計也非無理,苻融陷壽陽,不得再進,很可能是因為必渡淝水,但苦於謝石水軍已經趕到,無法搶得水上優勢,淝水難渡,謝石水師雖難構成威脅,但阻斷在淝水,卻令苻融沒有辦法解決破水軍的問題時。謝玄急速進兵,不足二十天,兵臨壽陽,決戰最終由陸軍完成。

這樣看,謝石水師的迎阻還是頗成功的,但似乎對他在淝戰中的作用,歷來都較為忽視。

人物評價

《晉書 列傳第四十九》

史臣曰:建元之後,時政多虞,巨猾陸梁,權臣橫恣。其有兼將相於中外,系存亡於社稷,負扆資之以端拱,鑿井賴之以晏安者,其惟謝氏乎!簡侯任總中台,效彰分閫;正議雲唱,喪禮墮而復弘;遺音既補,雅樂缺而還備。君子哉,斯人也!文靖始居塵外,高謝人間,嘯詠山林,浮泛江海,當此之時,蕭然有陵霞之致。暨於褫薜蘿而襲朱組,去衡泌而踐丹墀,庶績於是用康,彝倫以之載穆。苻堅百萬之眾已瞰吳江,桓溫九五之心將移晉鼎,衣冠易慮,遠邇崩心。從容而杜奸謀,宴衎而清群寇,宸居獲太山之固,惟揚去累卵之危,斯為盛矣。然激繁會於期服之辰,敦一歡於百金之費,廢禮於偷薄之俗,崇侈於耕戰之秋,雖欲混哀樂而同歸,齊奢儉於一致,而不知頹風已扇,雅道日淪,國之儀刑,豈期若是!琰稱貞乾,卒以忠勇垂名;混曰風流,竟以文詞獲譽:並階時宰,無墮家風。奕萬以放肆為高,石奴以褊濁興累,雖曰微纇,猶稱名實。康樂才兼文武,志存匡濟,淮肥之役,勍寇望之而土崩;渦潁之師,中州應之而席捲。方欲西平鞏洛,北定幽燕,廟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拊其遺文,經綸遠矣。

軼事典故

淝水之戰前,前秦國內就有童謠說:“誰謂爾堅?石打碎!”征西大將軍桓豁故此就將兒子的名字都加個石字。然而,謝石卻在擊潰苻堅及動搖前秦全國的淝水之戰中擔當統領各軍的征討大都督,故此謝石可謂應了此歌謠

謝石年輕時就在面上長毒瘡,多番治療亦不能治癒。一次夜間有東西來舔其毒瘡,毒瘡竟然痊癒了,並在舔處留下白色的痕跡,故謝石又被稱為“謝白面”。

謝石無別的才幹,只因身為謝安弟弟及在淝水之戰中立下大功才能居於顯要官位,而他為人貪婪無厭,為時人不齒。

宋朝算命先生

謝石大約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是四川成都人,字潤夫。關於此人的生活經歷,因為沒有專門的文字記載,現存的一些關於他的小故事,多數是後來的測字先生編造用來宣揚測字術的。據說他最初是在成都揚名立萬,有個讀書人想刁難他,報了個“乃”字請他測,謝先生隨口說:乃字,想及不成,您老恐怕終身考不取,不及第。估計那傢伙給鬱悶得夠嗆。不過最終考取沒有,倒沒有交代。

據說謝先生的名聲傳到京城,宋徽宗想試他一試,隨手寫了個“朝”字,叫人拿出宮去請謝先生測算。謝先生對拿字的太監說,這字可不是你寫的。太監老爺大驚,心想此人果然不凡,說,那就請您老測一測,是誰寫的呢?謝先生說,“朝”字,是十日十月組成,寫這個字的人,就是生於十月十日的皇上!

偶是實在想不出,寫一個朝字跟本人生日有什麼關係?如果謝石能看出“朝”字是徽宗所寫,倒也不足為奇。徽宗是有名的書法家,他的“瘦金體”自成一體,稍有經驗的人都能看出。而且太監的聲音和相貌特徵都非常明顯,就憑這些條件,便能斷定寫“朝”字的人是當今皇上。不然誰敢差遣太監?要知道太監雖然“下面沒有了”,上面還是很有些牛逼的。為保險起見,謝石還是先問:這字不是你寫的?只要不是太監所寫,肯定就是徽宗趙先生所寫了。

還有個關於測字的故事,我也很懷疑。據說有人給謝石測字,根據他姓謝,就測出他是靠嘴皮子混飯吃的,因為“謝”字,是在“寸言之中立身”。偶想,這肯定是預先知道了謝先生的職業,然後再從謝字中尋找說法的。測字的能不認識掌門人嗎?單憑姓謝,就能斷定“靠嘴皮子混飯”,那么淝水之戰的主帥謝安,大詩人謝靈運,也是靠嘴皮子的?

測字

關於測字術的真正創始人謝石的傳說很多,都是後來測字先生藉此做廣告的。此人生平,可以作這樣的認識:他本來在成都靠測字成名,後來到京城,受到徽宗賞識,封給他一個承信郎。這是個小官,但是對一個測字先生,有這樣的官銜卻可以聲名大振。後來北宋倒了台,南宋偏安臨安,謝先生又有機會接觸到了徽宗的兒子高宗趙構先生,不過這次可能忘了先替自己測一下,不但沒混到一官半職,反而被流放嶺南,最後可能客死他鄉了。

測字本來是過去知識分子之間的文字遊戲,成了預測手段之後,很快那些知識分子就接受了這種形式,在圈子內廣泛流傳,只是不以此為專職而已,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測字的社會地位,使得它很快就在民間流行。

歷史人物

《晉書·卷七十九》載

石(謝石)字石奴。初拜秘書郎,累遷尚書僕射。征句難,以勛封興平縣伯。淮肥之役,詔石解僕射,以將軍假節征討大都督,與兄子玄、琰破苻堅。先是,童謠云:“誰謂爾堅石打碎。”故桓豁皆以“石”名子,以邀功焉。堅之敗也,雖功始牢之,而成於玄、琰,然石時實為都督焉。遷中軍將軍、尚書令,更封南康郡公。於時學校陵遲,石上疏請興復國學,以訓胄子,班下州郡,普修鄉校。疏奏,孝武帝納焉。

兄安薨,石遷衛將軍,加散騎常侍。以公事與吏部郎王恭互相短長,恭甚忿恨,自陳褊厄不允,且疾源深固,乞還私門。石亦上疏遜位。有司奏,石輒去職,免官。詔曰:“石以疾求退,豈準之常制!其喻令還。”歲余不起。表十餘上,帝不許。石乞依故尚書令王彪之例,於府綜攝,詔聽之。疾篤,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加鼓吹,未拜,卒,時年六十二。

石少患面創,療之莫愈,乃自匿。夜有物來舐其瘡,隨舐隨差,舐處甚白,故世呼為謝白面。石在職務存文刻,既無他才望,直以宰相弟兼有大才,遂居清顯,而聚斂無饜,取譏當世。追贈司空,禮官議謚,博士范弘之議謚曰襄墨公,語在弘之傳。朝議不從,單謚曰襄。

家庭成員

兄弟

謝奕,謝石長兄,東晉安西將軍、豫州刺史。妻子為阮容,乃阮籍、阮鹹族人。兒子有謝寄奴、謝探遠、謝淵、謝攸、謝靖、謝豁、謝玄、謝康七人,女兒有謝道韞謝道榮、謝道粲、謝道輝四人

謝據,謝石次兄,早卒,妻子為王綏,太康王韜的女兒

,兒子為謝重、謝朗

謝安,謝石三兄,東晉重要政治家,官至太保、衛將軍、都督十五州諸軍事。妻子為劉氏(劉惔之妹),兒子為謝瑤、謝琰,謝安還有二女分別嫁給王珉和王國寶。

謝萬,謝石四兄,東晉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妻子為王荃,王述女,兒女有謝韶,謝萬子,少知名,官至車騎司馬,早卒、謝氏,謝萬女,嫁王珣,後離婚

謝鐵,謝石六弟,東晉永嘉太守。

諸葛文熊,琅琊諸葛恢幼女

兒子

長子謝汪,東晉末年襲南康郡公,擔任散騎常侍。配王氏、邱氏,沒有兒子。謝汪的從兄謝翀將次子謝明慧過繼給謝汪,但謝明慧被孫恩害死了,謝明慧的從兄謝喻將兒子謝暠過繼給謝明慧

次子謝敷,字慶度。約晉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前後在世。性沉靜寡慾,入太平山十餘年。官府屢次徵召,皆不就。擅長隸草,著有文集五卷傳於世。生一子:謝沉。

三子謝蕙,配李氏。

四子謝輶,官至會稽內史,修造了縣西南25里的古塘。孫泰聚集道教徒,準備造反;謝輶報告朝廷,孫泰被司馬道子誅殺,以功受封都督五州軍事。

謝溫墓誌

晉故義熙二年丙午歲九月□日,豫州陳郡陽夏縣郡鄉吉遷里謝溫字長仁率,其年十一月廿八日安措丹楊郡江寧縣牛頭山,祖攸,散騎郎,祖母穎川庾氏,諱女淑。父諱璵,母河東衛氏,諱秀。伯珫,豫寧縣開國伯。叔諱球,輔國參軍。姊諱嬌,適太原溫楷之。外祖諱準,啟成縣開國公。舅父諱珖之,次舅父諱次□之,舅父諱簡之,散騎郎。

王凝之左將軍會稽內史銘文。——《六朝陳郡陽夏謝珫、謝溫叔侄墓誌考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