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才

謝偉才

謝偉才,1941年出生,中國內地男演員。主要電影作品:《大決戰》、《大進軍大戰寧滬杭》;主要電視作品《權力》、《末路1997》、《古城情恨》、《江南風雲》、《七戰七捷》、《豫東之戰》、《蘇北決戰》、《英雄孟良崮》、《濟南戰役》、《龍票》、《人大主任》、《新四軍》、《神舟》、《紅日》、《一代大商孟洛川》等。

基本信息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07鏖兵天府友情客串 商人李康生蘇廷石、許道臨
2000肝膽相照潘漢年趙繼烈方樹橋、袁霞
1999大進軍-大戰寧滬杭粟裕韋廉古月、劉錫田、盧奇、傅學誠
1999大轉折粟裕韋廉古月、劉錫田、盧奇
1989大決戰粟裕李俊古月、劉錫田、盧奇

參演電視劇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08一代大商孟洛川李士朋
2007紅日粟裕
2005神舟尚舉傑
2003新四軍粟裕
2002龍票高近儒
2002人大主任友情客串
1998濟南戰役粟裕
1997末路1997岳長風陳國軍伍強、丁勇岱
1995權力友情客串
1995蘇北決戰粟裕
1995英雄孟良崮粟裕
1993豫東之戰粟裕
1991江南風雲粟裕
1991七戰七捷粟裕
1987古城情恨粟裕
《英雄孟良崮》 《英雄孟良崮》
《豫東之戰》 《豫東之戰》
《七戰七捷》 《七戰七捷》
《大決戰》 《大決戰》

人物生平

——特型演員謝偉才與粟裕將軍的不解之緣

父母健在的孤兒

這是一場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一個孩子就像一朵被風吹到空中的蒲公英,只能隨風流轉飄蕩,根本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1948年11月,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打響了。解放軍將士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千軍如卷席,國民黨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在四散逃離的潰敗大軍中,有一個少校軍官謝德貴,和妻子一起帶著四個孩子倉惶逃命,一不小心,就把最大的孩子弄丟了。

這個與父母離散的孩子叫謝偉才,當年只有7歲。他同許多國民黨軍隊的家屬一樣,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謝偉才不知道,當時指揮這場戰爭的是常勝將軍粟裕。

謝偉才 謝偉才

在解放軍的收容隊里,謝偉才告訴戰士,他外婆家住在南京附近的句容縣,他想回去找外婆。解放軍把他託付給一個遣散回家的俘虜兵,給了他們路費和路條,那人答應一定把他送到外婆家。誰知,到了南京,那人撇下謝偉才,揣著路費獨自走了。謝偉才沒辦法,要飯摸到了句容縣。句容雖小,但7歲的孩子更小,在謝偉才的記憶里,外婆家只是一個溫馨而模糊的影子,他哪裡找得到啊!他又流落到南京街頭,成了叫化子,希望能在這裡遇見失散的父母。

幾個月後,“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在解放南京的隆隆炮聲中,謝偉才又稀里糊塗地被扔上一輛汽車,隨著國民黨軍隊的訓導隊潰逃到浙江義烏。一場遭遇戰之後,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謝偉才二度落入解放軍之手。他決心留在共產黨的部隊里,哪裡也不去了。

8歲參軍的老革命終身布衣

《大進軍大戰寧滬杭》 《大進軍大戰寧滬杭》

1949年5月6日,謝偉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文工團,沒上過一天學的孤兒成了一名革命的文藝戰士。

當時,部隊正在挺進大西南,行軍打仗途中,謝偉才除了參加演出,還要跟著學文化。他聰穎好學,一本字典翻爛了,終於可以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大部頭小說了。14歲,他能寫詩了,他靠自學成了個文化人。

謝偉才8歲時第一次登台亮相,是在小歌劇中扮演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全劇從頭到尾只有他的一句台詞,那就是重複著哭喊“媽媽”。剛開始,他憋足了勁只是乾嚎,無論如何也哭不出淚來,後來,班長提醒他:“小鬼,想想你自己的親娘。”越是沒媽的孩子,越能體會到母愛的珍貴。這句話,撥動了謝偉才思念媽媽的心弦,他一哭而不可收,直到演出結束了,他還在抽泣不止。首長表揚他說:“演得認真,真動心啊!”謝偉才常向人講起這段經歷,他說,美是生活,這就是他最初得到的藝術啟蒙。從那時起,他演的每一個角色,他的每一場表演,都在追求再認真一些,再真實一些,再動心一些!

因為年齡太小,行軍打仗太辛苦,謝偉才被調到了第十二軍京劇隊。雖然是在二線隨軍行動,可每天還要練功、排戲、演出,在京劇隊里也不輕鬆。一次,在演出《空城計》時,謝偉才扮演諸葛亮的琴童,沒想到站在“城樓”上睡著了,正美美地做著夢呢,台下的鬨笑聲把他驚醒了,原來他從“城頭”掉了下來,把“城牆”砸倒了一大片!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謝偉才隨志願軍京劇團跨過了鴨綠江。在朝鮮,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周恩來訪問朝鮮時,京劇團演出傳統劇目《秦湘蓮》,秦湘蓮由方榮翔老先生扮演,謝偉才演的是秦湘蓮的兒子。這一回,謝偉才第一次見到了粟裕總參謀長。粟裕穿著大將服,雖然個子不高,但目光炯炯,英氣逼人,讓十幾歲的謝偉才傾慕不已。

回國後,謝偉才調入山東省京劇團,乾的是二武生的行當,以後又跳槽到了山東話劇團。在那個政治色彩十分鮮明的年代,謝偉才的出身就有些“曖昧”,他是國民黨軍官的後代,可他又是8歲就參軍的“老革命”,他究竟屬於哪個陣營的人呢?身份曖昧,處境就有些尷尬,加上他又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因而,入黨難有希望,“官運”也不亨通,多年來連個小組長也沒當過。

官運不通,事業上也難說順利。儘管戲演了不少,有時一句對話也沒有,幾十年來一直默默無聞跑龍套。好不容易在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中扮演了金大勇,海報上又不寫扮演者的名字,知情人不講,誰知道是他演的呢?

“小兵”演大將

1989年6月的一天,謝偉才接到一封電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大決戰》攝製組約他試戲的。他既興奮又不安,機遇終於來了,可是自己能夠抓住它嗎?

試戲那天,化妝師很快給謝偉才化好了妝,還比照著粟裕將軍的照片,對他說:“像,你的條件充分,是比較像的。”謝偉才換上軍裝走向錄像室,經過一扇迎光的大玻璃時,他用眼睛的餘光掃了一下自己的影子,心一下子就涼了。眼前的他只是一個老兵,最多只能是謝營長、謝團長,絕對不是指揮30多萬大軍的粟裕大將!自己當了一輩子小兵,要演統率千軍萬馬的將帥,氣勢上自然就相差十萬八千里。

謝偉才硬著頭皮走進了錄像室,好在有40年的舞台積累和表演功底,不會忘詞,動作也能連貫地做下來,導演對他還是比較滿意的,坦誠地告訴他:“你外形像粟裕,也會表演,但是氣質不夠。你要多看有關資料,豐富自己。”

演員最重要的就是氣質,沒有氣質,就不能傳神,就沒有靈魂,他所扮演的角色就“活”不起來。怎樣才能具備粟裕大將特有的氣質呢?謝偉才按照導演的建議,研讀了有關粟裕的幾乎所有資料,一部《名將粟裕》,他看了不下十幾遍。歷史照片是人物的瞬間記錄,能生動、準確地攝取人物的氣質、形體特徵。謝偉才跑到軍事博物館,複印了能夠找到的粟裕的照片,細細揣摸那種職業軍人、高級將領頂天立地的氣概。僅僅為了改變自己走路的姿勢,西柏坡有一小塊地方就被謝偉才踩得草都長不起來了。

謝偉才還找到“淮海戰役”地圖和其他大小地圖,貼在自己的房間裡,一遍遍默念著戰役發展的進程,漸漸地,對戰役全局有了一種把握感、謀略感,不但抓住了粟裕將軍沉靜多思的主要特徵,而且感覺自己正一步步與其融為一體,“小兵”一天天長大,最終成為“將軍”。

《大決戰》中粟裕的鏡頭不多,但謝偉才平中見奇,成功地塑造了粟裕這一革命儒將的形象,一時間好評如潮。在《大決戰》首映式上,當時的國家主席楊尚昆對謝偉才說:“你這個粟裕演得好!”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在眾多的演員中認出了謝偉才,對他說:“你是演粟裕的,演得好,演得好!”中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領導小組負責人丁嶠也說:“我是粟裕的部下,我了解他,你像,你演出了他的風采。”

《大決戰》成為謝偉才演藝事業的轉折點,他不但榮膺“解放軍藝術貢獻獎”,而且成了扮演粟裕的專業戶,以後相繼完成了他的粟裕三部曲——《豫東之戰》、《七戰七捷》、《英雄孟良崮》,還有《濟南戰役》等,如今已有100多部集,成為被普遍認可的“活粟裕”。

也許是內功的修煉達到了一定火候吧,粟裕內在的氣質已經滲透到了謝偉才的骨子裡,以致於生活中的謝偉才也粟裕化了。他到粟裕夫人楚青家去拜訪,她的司機開門時竟失聲讚嘆:“呀,首長回家來了!”有一天中午,楚青留謝偉才吃飯,落座後來了兩個男孩,邊吃邊注視他,楚青對其中一個說:“這位叔叔就是扮演你爺爺的。”那孩子說:“像,像!那眼神特像!”另一個孩子也說:“怪不得這么眼熟,像,像我外公!”

聚散總有緣

謝偉才因為扮演粟裕而一舉成名,最讓人稱奇的是,因為扮演粟裕,他找到了失散40多年的親人,原來平平常常的一個人,一下子具有了傳奇色彩。

自從7歲那年與父母離散後,謝偉才常常夢見父母的身影。他的女兒出生後,他給女兒取名謝逢,也有有朝一日親人重逢的意思。父母又何嘗不思念失散的兒子呢?解放後他們在上海留下來,父親到海港當修理工,母親給人家當保姆,生活很辛苦,逢年過節,父母都要在桌子上擺一個碗和一雙筷子,那就是留給謝偉才的。他們認定他還活著,但就是不知失落在哪裡,沒處找了。母親臨去世前,還一遍遍囑咐跟前的子女:“一定想法找到你大哥啊!”

1991年,《大決戰》在上海首映。這時,一個叫謝偉興的水文站技術員看了電影,越看越覺得影片中的粟裕長相里有點哥哥的感覺。他又看了一遍,注意了字幕上的演員名字,果然叫謝偉才。“我找到阿哥了!”謝偉興馬上興奮地告訴了兩個弟弟、四個妹妹。他們又聚在一起看了電影,首先在電影上找到了哥哥。

這時謝偉才已經離開上海了,因為《新民晚報》曾採訪過謝偉才,弟弟妹妹們便通過報社群工部與謝偉才聯繫。一通報乳名,果然是失散多年的親人,大家都喜出望外,立即約定中秋節在濟南相會。農曆八月十五這天,謝偉興帶著6個弟弟妹妹來到了謝偉才家,40多年的思念化作兩行熱淚,千言萬語濃縮為一句話:“哥,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聚散總有緣,這緣就來自粟裕將軍啊!弟弟妹妹告訴謝偉才,“文革”中,父親被當作歷史反革命挖了出來,斗得很慘,如果當年不是與父母走散,進入了解放軍的序列,他哪有機會演粟裕啊?這又是不幸中的幸運了。謝偉才說:“有時候我常想,是否真的有命運或神秘的力量在操縱著人生。拿我來說吧,粟裕將軍徐州一戰,使我和父母失散。卻又是我,在幾十年後,將粟裕大將的英姿風采顯現在銀幕之上。更為神奇的是,由於在電影《大決戰》中扮演粟裕,使我找到了失散幾十年的兄弟姐妹!骨肉團聚使我知道了父母已經去世的訊息……我個人生活道路上的幾個重大事件以及悲事快事,為什麼總是與這位蜚聲中外的神將緊密地聯在一起呢?我不信命,但我講緣,我覺得這就是緣分。”

盤點中國螢屏上的特型演員

在大型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扮演國家領導人的是幾位熟悉的演員。他們有一個特定稱呼:“特型演員”。他們傑出的表演,常常引發我們對那個年代的思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