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教學法

講授教學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套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不應該錯誤地認為,現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講授法就一無是處了,關鍵是要弄清什麼時候、什麼內容要用講授法;用講授法時該如何去講,怎樣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講授法不排除其他教學方法,在講授的過程中,該講授的地方講授,該自主探究的地方就要探究,各種教學方法相互融合,這並不是矛盾的,而是事物發生髮展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樣的,並非是要一講到底。

基本概念

講授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傳達信息、傳遞思想、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課堂教學方法;它的基本形式有講述式、講解式及講演式等。結合討論、分析論證、形象直觀等方法運用,可以進一步進行創新,在運用講授教學法時,要注意把握其科學性、思想性、形象直觀性及啟發性,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效果。

基本特點

講授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觀念和指導學生進行智力活動與操作活動的方法。它用於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觀念、論據原理和闡明規律,一般來說,講授法可用於介紹新知識學習之前,學生不了解但又必須了解的背景知識;講解學生解決不了的難點;提示學生注意容易忽略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定義;幫助學生辨別容易混淆的知識以及點撥、歸納、總結和概括所學的知識體系等。

基本程式

講授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觀念和指導學生進行智力活動與操作活動的方法。講授法的基本
教師採用講授教學法教師採用講授教學法
程式是: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它宜於傳授基礎知識,適於班級教學,教師主導作用能充分發揮,它主要運用於系統性的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學習,從教學經濟學的角度講,講授法是最經濟的。但講授法缺少體驗,較其它教學法而言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講授時,大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講授,而很難實施個別化教學,這就很難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

對教師要求

根據講授教學法的特點,運用這種方法講授前,老師要精心的備課,對學生需要及學習需要有很明確的分析,對於課
教師在聽課教師在聽課
程縱向、橫向聯繫有透徹的了解。也就是說,老師上課前要組織好授課內容,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最好寫說課詞),組織好學生,要掌握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而老師在講課時,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恰當取材,運用生動明確的語言,合乎邏輯,深入淺出地分析推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積極配合老師的講解活動。在一般情況下,用講授法上課,總會配以提問。但在提問的時候必須遵循提問的原則:一是提問的目的性;二是提問的藝術性;三是每節課提問次數適中,提問時對象是隨機的。老師在講授時應該適當結合多媒體課件,巧用生活中的實例形象的比喻、類推、對比等方法。當然,講授法不是純粹地老師講授,它可以注入新的內涵,如啟發式教學思想,認知結構理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還可以與範例教學法結合或者與上機操作結合等等。

優越性

1.講授教學法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講授教學法具有兩個特殊的優點,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從而排除學生對知識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使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和輕鬆的事情;講授法採取定論的形式直接向學生傳遞知識,避免了認識過程中的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這比學生自己去摸索知識可少走不少彎路。所以,講授法在傳授知識方面具有無法取代的簡捷和高效兩大優點,這也就是講授法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2.講授教學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展。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體系的一個藍本,不僅匯集著系統的學科知識,而且還蘊藏著許多其它有價值的內容,如學科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於教材的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本身不好讀懂,其所潛藏的內涵更是不易發現。而教師由於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能夠比較全面、準確地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內涵。所以,正是藉助教師的系統講授和透闢分析,學生才得以比較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從而不僅學到學科的系統知識,而且還領會和掌握了蘊含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學科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情感因素。這樣,學生的學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3.講授教學法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溶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熏陶著學生的心靈。可以說,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

4.講授教學法是其它教學方法的基礎。從教的角度來看,任何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其它各種方法在運用時都必須與講授相結合,只有這樣,其它各種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所以,可以認為,講授是其它方法的工具,教師只有講得好,其它各種方法的有效運用才有了前提。從學的角度來看,接受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其它各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學會了“聽講”,才有可能潛移默化地或自覺系統地把教師的教法內化為自己的學法,從而真正地學會學習,掌握各種方法。

局限性

1.講授教學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假知”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教師運用講授法,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往往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可徑直地獲得知識。而實際上,學生對任何知識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和自己的獨立思考上。而在講授法中,教師把知識講解得清清楚楚,學生以聽講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維參與,也是被教師架空起來的,因為要跟教師同步進行,這樣也就把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決的各種必要的疑問、障礙和困難隱蔽起來。結果,學生聽起來好像什麼都明白,事後卻又說不清,一遇新問題就會手足無措。這樣不靠思維獲得知識,不僅知識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談不上舉一反三加以遷移套用,從而促進能力的發展。

局限性局限性

2.講授教學法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講授法淵源於傳統的教師中心論,教師是知識的象徵,一切知識得由教師傳授給學生,所以,這種方法在運用過程中也容易使教師產生重教輕學的思想。教師往往只考慮自己怎么講,怎樣講得全面、細緻、深刻、透徹,似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得越多、越好,長此以往,就會使師生產生心理定勢,教師不講就不放心,總覺得不講學生就學不到東西,於是乎,注入式、滿堂灌便應運而生,並愈演愈烈。而學生呢?也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依賴心理,一切問題等待教師來講解,特別是教師講得越好,這種期待和依賴心理就越強烈。正是這種期待和依賴心理嚴重地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是目前講授法運用過程中存在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病症,也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病症。

注意問題

 1、選擇合適的講授內容。在新課程教學中,在確定了以學定教的原則後,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基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有的教學內容,如概念的定義、歷史文化、數學法則,就常常需要使用講授式教學方法。還有,概念的定義和有的數學法則根本就是不允許探究的,只能使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如果讓學生根據教學創設的情境去自己給出概念的定義,我認為是不恰當的。要知道數學定義是運用非常準確精煉和非常嚴謹的語言來敘述的。讓學生自己去定義豈不是各說各的,而且學生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會對學生正確的理解和記憶定義產生影響。例如,“負負得正”這個問題,它就不容易用生活來解釋,它不好找生活中的解釋模型,不好探究,用講授法就比較合適。

2、講授要富於啟發性。在講授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因而有效的提問在講授式教學中就顯得尤為很重要。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定一些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求問題奧妙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乘方”一節的導入時,就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一張薄紙對摺30次其高度就可以超過珠穆朗瑪峰了,你相信嗎?”這樣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注重講授的趣味性。教學情境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是新課程的一個特點。在講授過程中,儘可能地使講授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或輔助以畫圖、通過學生手工操作,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將抽象的,甚至枯燥的數學原理寓於生活事例中。然而,數學畢竟是嚴謹的,是理性的,數學概念是簡潔、純淨、準確的,生活中沒有真正的數學原型。一方面,要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模型,得到關於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引導學生從現實模型中走出來,總結一般的規律,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正是講授法所擅長的。

4、注意與其他教學法的融合。在眾多教學方法中講授法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有它的優勢。在教學過程當中[1]到很壓抑,同時過多的講授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掉隊情況。針對這樣的現象要求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是多種方法的結合。在與其他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時,特別應該揚長避短。我們可以先把整節課的知識點羅列出來,然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去進行教學。多種教學方式的融合可以分為並列式和連貫式,並列式是為了講述清楚一個重點或難點,用多種教學方式去講解該知識點,進行並列式一般和演示法,操練法,遊戲法等結合;連貫式是完成一種教學活動後進行另一種教學活動,可以的相同知識點也可以是不同的知識點,進行連貫式一般形式有演示-討論-講授;講授-操作-討論,談話-講授-聯繫。不同的教學方式能不同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我覺得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過度,主要是採用講授法,但是講授法又分講述,講解,講讀,講演。講授法充當幫助理解和總結歸納的角色,無論什麼教學方法,都是為了達到最理想

與新課標理念

一、從新課程標準看,並未完全否定傳統的講授法
《課程標準》提出:“倡導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逐步推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其中“逐步”可以理解為協調好課改與現實條件的關係,沒有條件的地區仍可以適當採用傳統的講授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也並不是否定和排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中的地位,新的教學方式應理解為對傳統講授法的“揚棄”與發展,而不是徹底的否定,“靈活多樣”應包含傳統講授法。
二、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傳統的講授法還是受歡迎的
根據教育部課程組在江蘇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教學方法,有52%的學生希望“由老師進行生動的講述,學生認真聽講”。這一比例達到78%。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傳統的歷史教學法還是絕大多數學生歡迎的方式。
三、從生活水平和現實教學條件來看,傳統的講授法仍有必要
現在學習科目多,任務繁重,而且在很多學校仍被當成“副科”的學科,新修訂的人教版又更加簡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可能把大量的時間用於學習,要求學生用大量的時間收集和使用學習材料,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另外,學生家庭電腦有限,校內外的圖書資源也缺乏,加上能力欠缺,要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的確困難。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方式很難真正有效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只有通過老師的講授,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成績。
四、從知識與能力的關係上看,傳統的講授法作用不小
一般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偏向知識的傳授,新的教學法主張能力的培養。實際上,知識與能力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統一體,一定的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必要條件,一定的知識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礎,與知識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特點。現在的教科書中的一般性知識占絕大多數,採用傳統的教學法,效果更好,學習效率更高,考試成績也更理想。對於複雜的概念、性質、評價、歷史客觀規律等,則通過新的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掌握,但也需要老師作必要的講授與分析。
總之,在新課改中,新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講授法並不矛盾。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地推動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另一方面,也不贊成不顧現實條件,搞教育改革的“大躍進”,拋棄傳統教學方式。就中學新課程改革而言,傳統的講授教學方式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各有特色,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融合於常規性的課堂教學當中,才是當前教學方式的主流。

辯證評價

講授法作為一個古老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從古至今一直是課堂教學中普遍採用的,但新課程實施以來,對講授法的口誅筆伐時有所聞。究其根源,無非是作為傳統教學方法的講授法早已被人們貼上了“灌輸”的標籤,在當前新課程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這三種學習方式的同時,與講授法相對應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已被許多人所唾棄,講授法也因而被判定為造成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刻板的“元凶首惡”,罪莫大焉。故而,很多老師,也包括一些領導,言必稱自主、合作、探究,而對講授法大加抨擊,唯恐自己拖了新課改的後腿,成為眾人的笑柄。然而,筆者認為,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是優劣並存、瑕瑜互現的。一、講授式教學法的優缺點優點:1.講授法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講授法具有兩個特殊的優點,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從而排除學生對知識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使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和輕鬆的事情;講授法採取定論的形式直接向學生傳遞知識,避免了認識過程中的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這比學生自己去摸索知識可少走不少彎路。所以,講授法在傳授知識方面具有無法取代的簡捷和高效兩大優點,這也就是講授法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講授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展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體系的一個藍本,不僅匯集著系統的學科知識,而且還蘊藏著許多其它有價值的內容,如學科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於教材的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本身不好讀懂,其所潛藏的內涵更是不易發現。而教師由於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能夠比較全面、準確地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內涵。所以,正是藉助教師的系統講授和透闢分析,學生才得以比較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從而不僅學到學科的系統知識,而且還領會和掌握了蘊含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學科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情感因素。這樣,學生的學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2.講授法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溶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薰陶著學生的心靈。可以說,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3講授法是其它教學方法的基礎從教的角度來看,任何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其它各種方法在運用時都必須與講授相結合,只有這樣,其它各種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所以,可以認為,講授是其它方法的工具,教師只有講得好,其它各種方法的有效運用才有了前提。從學的角度來看,接受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其它各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學會了“聽講”,才有可能潛移默化地或自覺系統地把教師的教法內化為自己的學法,從而真正地學會學習,掌握各種方法。

評價

講授教學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授課方法,目前它的發展已趨於成熟。在學校被廣泛地運用。許多教師對講授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學生對講授法都有一定的適應基礎。講授法省時省力,既省教師的時、力,也省學生的時、力。講授法講授通俗易懂,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但講授法也有它的缺陷,比如在信息技術課上,如果僅僅是教師講,而學生得不到實際操作的機會,這將妨礙學生積極性的發揮。作為一名好的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恰當取材,運用生動明確的語言,合乎邏輯,深入淺出地分析道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積極配合老師的講解活動。老師在上課之前應組織好授課內容,組織好語言,如果上課地點在機房,老師還要組織好學生。另外老師還要掌握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這樣所講的內容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在講授法中還可以有目的性配以提問,這樣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老師還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這樣可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