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方法:社會學調查的本土實踐與升華

論方法:社會學調查的本土實踐與升華

《論方法:社會學調查的本土實踐與升華》是2011年9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綏銘、黃盈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論方法:社會學調查的本土實踐與升華》以中國社會學調查方法中本土經驗為依託,著重強調高質量的社會學調查需要本土的調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會、個體因素對於調查質量可能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於定量調查與定性調查這兩種主要的社會學調查研究方法進行有側重點的分析,原創性地比較、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反思目前流行的結合使用兩種方法的誤區與局限,並建設性地探討兩者結合的可能性與條件,提出可以提高調查質量的一些具體建議。

作者簡介

潘綏銘,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創建人、所長。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設“性社會學”課程。基於20餘項實證研究,奠定了中國性社會學的基本理論框架與方法體系,創立了“初級生活圈”、“中國性革命”、“性產業”、“性化”等基本概念。

黃盈盈,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女性的身體與性,“紅燈區”研究,定性研究方法。

王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社會學研究方法。

圖書目錄

導言論方法/1

上篇定量調查方法的中國貢獻

第1章 “社會學調查”與“元假設”的提出/9

第一節 社會學的調查:概念的提出與操作化/10

一、兩種調查的區分/10

二、為什麼曾經沒有社會學,卻一直有社會調查/12

三、提出“社會學調查”概念的理由/13

四、社會學調查問卷的設計:必不可少的五種假設/17

五、筆者的選擇與反思/21

第二節 “元假設”:調查問卷的靈魂/23

一、調查一個現象就是提出一個“元假設”/23

二、提出元假設,首先需要“確立兩極”/26

三、元假設:寫上一個,就是排除許多/28

四、調查內容的元假設,可能成為一種誘導/29

五、光譜式理解是一切調查的基礎/30

六、“元假設”概念的學術意義/31

第2章 社會學問卷設計的初始考慮/34

第一節 問卷調查做不到什麼/35

一、背景:對問卷調查功能的本土化反思/35

二、描述調查:不可能“發現”未知現象/37

三、問卷調查並非最佳選擇/38

四、改進的建議:為被訪者(而不是為自己)而設計/40

第二節 社會學問卷是要研究問題,而不是描述現象/41

一、我究竟要調查什麼/41

二、這是一個問題嗎/42

三、筆者的選擇/44

四、容易出現的失誤/46

五、筆者的反思/48

六、確定選題的策略考慮/48

七、清晰地表述調查的目標/49

第三節 理論套用:社會學問卷調查之本/52

一、理論之必要/52

二、理論的挑選/53

三、直接套用理論的初始考慮/55

四、套用理論的其他可選方法/58

五、套用理論其實是一種改造/59

第四節 設定相關假設:社會學問卷之魂/60

一、防止單向的相關假設/60

二、提出一些否定的相關假設/61

三、重視潛在的相關假設/62

四、相關假設是社會學問卷的靈魂/63

第3章 問卷設計中若干問題的本土思考/67

第一節 常見的誤解/67

第4章 隨機抽樣的本土套用/95

第5章 調查實施過程的展現與分析/136

中篇 定性調查在中國:操作過程的展現、分析與反思

下篇 方法論層次的探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