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效應

調味品效應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人們把看似廢話的“調味品”起到了增加人們心理交融作用的現象,稱之為調味品效應。這種調味品效應原意是指,夫妻之間由於說些“廢話”、“閒話”而產生心理交融的現象。這種廢話、閒話起到了“調味品”的作用,所以說它並非“廢話”。其主要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起到了感情的交流和點綴作用;通過它,使夫妻不斷地、一點一滴地增加相互之間的了解,相互默契,不大會產生誤會。總之,夫妻之間說說這種調味品的“廢話”,可使兩顆心挨得更近,更增進相互之間的心理交融,使雙方思想更加諧調,感情更加融治,生活更加協調。

概述

調味品效應“調味品效”應是增加夫妻感情的最要因數
一是調味品的調味作用。顧名思義,調味品是起調味作用的。它不是主食,也不是主菜,只是用來調調味而已的。如果主菜中少了調味品,那么,不僅這主菜不好吃,就連整個正餐都吃不好了。可見,調味品還真起到了調味的作用。但別小看這種調味作用,它具有促進胃口開、飯量增、美餐的作用。它能把各種味道整合好、配置好,發揮1+1>2的作用。

二是調味品的潤滑作用。調味品既不是主食,又不是主菜,不易為人注意,也不太會成為問題的主要矛盾。因此,一般人對此都不會扭住不放,而會對它給以諒解,因此,它一經出現往往會被當作潤滑劑,使整個尷尬局面得到松馳,緊張的關係得到解除,彼此心理得到舒解,不快的氣氛煙消雲散。這主要是這種調味品具有潤滑劑的作用,它能使大家產生歡笑,而這種歡笑恰似一種解除消悶氣氛的潤滑劑和清涼劑,使以後的人際關係更為圓滑、順暢。

三是調味品的煽情作用。調味品的一些話語往往都具有煸動、挑逗的作用,能激發人的情感,能鼓動人的心情,能活躍人的氣氛,能增強人的興奮性,能啟發人的智慧,能陶冶人的情操。一句話它能對整個局面加以左右。因此,別小看調味品,它有時能調節整個方向。

調味技巧

1、在家庭中“調味品”的前提必須是平等的,雙方相互尊重,相互獨立,不可替代,這是良好“調味品”的基本條件。如果認為對方從屬於自己,把自己凌駕於對方之上,那么雙方就沒法“調味品”。
2、“調味品”不可忽視雙方性格。有時兩人缺少“調味品”與兩人性格有關,有人生來就不喜歡用語言來表達,再加沒信心堅持自己的意見,特別是兩人性格一強一弱,性格弱的一開口就被對方攔住,久而久之就不願開口表達意見了。還有的夫妻對方一開口就帶著火藥味,相互批評和指責,沒辦法“調味品”,這樣夫妻之間就無法“調味品”。
3、“調味品”需要互動。我們說“調味品”是信息的互換,希望得到反饋。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些話夫妻之間一天不知要說多少次,比如,“今天天氣真好”,“地板有些髒了”,“今天的飯菜這么樣”等等,如果對這類陳述的反應只是哼一聲,或者點點頭,甚至一無反應。說話的人就會感覺到受到了冷落,沒有得到尊重,長久下去就形成了“調味品”的障礙,也形成了感情的障礙。即便是一個否定的回答也比沒有回答強得多。因為夫妻之間總有認識不一致的時候,“調味品”的目的就要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所以即使是拒絕性的答覆,否定的意見,也是必需的。“調味品”的方式語言的“調味品”

平時兩個人聊的話題天南地北,可大可小,可以是國家大事,也可以是風花雪月,可以是,工作大事、家中雜事或家庭目標、人生計畫,當然,最重要的是,兩人談話時,儘量避免責備對方,少說一句可能傷對方感情的話,多說一些鼓勵和稱讚的話。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對方。夫妻之間的“調味品”不僅僅是語言,包括一切夫妻之間進行交流的行為。如果丈夫一邊吹口哨一邊洗碗,這意味著向妻子傳遞自己很快樂,並不討厭洗涮的活兒;家裡來了客人,丈夫當著客人的面對忙碌的妻子摟摟妻子的肩頭,是丈夫以特有的方式對妻子招待客人的表示感謝,同時也是在向家人炫耀自己有一個夫妻恩愛的幸福家庭;而妻子的則對丈夫報以微笑,這也意味著表示自己很高興給別人帶來歡樂,即便是忙了點,累了點也沒關係,雖然這一“調味品”只在瞬間完成,但卻寓意深長。如果有朋友來家作客,丈夫直呼妻名,對旗子呼來喚去,一會兒讓妻子端茶倒水,一會兒讓妻子拿煙,就像對待飯館裡的女招待。伴侶經常使用非口語“調味品”技巧來輔助雙方的“調味品”。如,指肢體語言,想撫摸、碰觸、擁抱等。如一同散步、一道去買東西,或忙中偷閒,喝杯荼、聊聊天等。卻能起到“調味品”的目的。固定“調味品”日讓“調味品”固定化,即定期進行平等的夫妻對話。現在夫妻倆在單位都是忙人。孩子小,家務事多,夫妻倆忙了一天,下班還要接孩子買菜燒飯。忙完了,時間也不早了,人也已精疲力竭了,連話都懶得多說。或者妻子嘮叨抱怨,丈夫感到又累又煩,三句話不投機,就會要么引發一場爭吵,弄得雞飛狗跳孩子叫,要么冷著臉好幾天互不理睬,心情壓抑煩躁,時間久了,就會大大影響夫妻感情。
心理醫生的建議,每個月抽出一天,即把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定為固定的“調味品”日。到時兩個人把所有的事都放下,把孩子送到老人家,而後夫妻倆就騎車到人少的地方,比如,戀愛時常去的公園,心平氣和地交談,這時可以毫不遮掩地數落對方,可以臉紅脖子粗地痛痛快快吵上一架(反正在這兒吵架別人聽不見)。說完吵完之後彼此都感覺輕鬆,好象卸下了包袱,好象夏天暴風雨之後的雨過天晴。在當今社會生存壓力增加的情況下,夫妻間的“調味品”交流非常重要。“調味品”可以舒緩緊張煩躁的壓力,消減家庭矛盾。夫妻間的“調味品”交流需要堅持、長久和習慣化。

積極作用

調味品效應調味品效應使夫妻關係和諧
經常見到的是夫妻關係感情基礎是好的,但是在相互交流上有些問題,影響了彼此的關係。這就說明,美滿婚姻需要有良好的“調味品”。所謂“調味品”,是指通過相互的言語交談,雙方了解彼此的思想、情感和意向,消除誤會,共同生活。但夫妻由於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時間較長,往往認為,有些事兩個人用不著說得太明白,對方就應該明白,就能心神領會了,實際上,對方往往是一知半解、猜測,其結果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不愉快。如,現在中老年女同志生活條件好了,喜歡打扮,特別是希望得到丈夫經常對她裝扮的反應,而丈夫則認為“老夫老妻”了,看了幾十年了沒有什麼好看的,所以,不屑一顧,或者說:人老了還打扮什麼,象個老妖精。結果一方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甚至有的人還覺得有被對方拋棄的感覺,彼此的情感“調味品”日漸減少,情感冷淡和疏遠。因此,越是了解自己的人就越需要經常交談,表明意思,分享感受。夫妻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是一個人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基石。然而,這種理解來自“調味品””,“調味品”是一種藝術,夫妻可以從良好的“調味品”中獲得無窮無盡的樂趣,使家庭成為快樂和舒心的“大本營”,緩解因社會節奏快帶來的緊張,為迎接緊張工作的挑戰養精蓄銳。
夫妻“調味品”有三種功能:1、相互傳遞信息,夫妻“調味品”的本身就是相互傳遞信息。讓對方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雙方共同面對所發生的事情,而感到夫妻是一體的。2、徵求、表達意見,商量解決處理事情的辦法。3、夫妻間的“調味品””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隨時讓對方知道你對他的感情,表白你的欣賞、喜愛與專情這樣才能去維持和鞏固夫妻間感情。

作用分析

這種調味品在學校中也會發生。學校中師生之間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與家庭中的夫妻關係頗為相似。夫妻倆白天都忙於緊張而認真的工作,回家後如果也是像上班那樣過於正經地說話,那么家庭就不會有朝氣活力。師生之間也是這樣,每天都有很多的課要上、工作要做,不得馬虎,如果下課後或活動的時間裡,教師也同上課、上班那樣正兒八經,非常精煉地說話,一點語言的多餘度也沒有,那么,師生之間的感情就不易溝通。因此,在認真緊張的課堂學習之後,不妨來點“廢話”、“閒話”,調調學生的胃口,同時也可以放鬆一下大家的心情。可見,調味品效應是有積極作用的。

成功案例

調味品效應的另一啟示是,在教育學生改變不良心理和行為時,可以引進“調味品”機制,讓學生在言談“閒話”中明白大道理,主動改變其不良行為。例如,有這樣一位班主任,恰到好處的運用了這一心理機制。在他們班上,來了一名叫李凍的“調皮生”。有一天,男生宿舍傳來了一陣鬨笑聲。他過去一看,嘿,李冰神氣極了。他站在同學中間,手舞足蹈的在發表“就職”演說:“我就要當鄉黨委書記了,當書記後,我就把……我將……我還把……”。這位班主任“噗嗤”一笑,然後認認真真、畢恭畢敬的上前向他道喜:“李書記,祝賀你啊!”圍著的“聽眾”都木然了,李冰卻居然還以“書記”自居,從容不迫的答道:“謝謝你的祝賀,你有什麼困難我會幫助你的。”“我倒沒什麼要求,問題是全鄉老百姓有求於你啊!”“什麼事?快說”。“是,是全鄉老百姓要求解決‘靠天田’的問題,你知道全鄉有多少這樣的田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當書記的哪裡管得這么細,有我的秘書掌握就行了!”“現在搞改革,黨中央一再要求各級黨委幹部要當內行,難道你這位書記還要當門外漢,靠別人過日子不成?”“這個……”李冰啞了,臉也紅了,這時,這位班主任認真地說:“李冰啊,當書記,或者乾其它事,都要有文化。現在你不好好學習,行嗎?”

這是多么有效的“廢話”!如果運用那種一本正經的說教,恐怕根本收不到如此大的效應。但是,並不是說“調味品”放得越多越好,要適可而止。顧名思義,調味品只能當調味品,不能充當主菜、主食,否則就起不到它調味品的作用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