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育障礙的臨床表現和分型

特定的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目前主要有以下集中常見的類型:特定言語發音障礙、表達性語言障礙和感受性語言障礙。
1. 特定言語發音障礙 表現為病兒運用語音的能力低於其智齡的平均水平,但言語技能正常。病兒 的這種發音障礙不是由於失語症、與發育性表達和感受性語言障礙有關的清晰度障礙、口腔疾病、聽力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廣泛性發育障礙等疾病引起的。常表現為言語發音延遲,其言語很難理解,病兒講話時的語音省略、歪曲或代替的嚴重程度已超過正常兒童的變異范圍。常見的現象有:①舌根音化:以舌根音如g、k、h代替大多數舌前位音,如將“哥哥”說成“多多”,“草莓”說成“考莓”。②舌前音化:以舌前音d、t代替某些語音,比如將“褲子”說成“兔子”。③不送氣音化:把送氣音p、t、k、c、s用不送氣音代替,如將“跑步”說成“飽步”。④省略音化:省略語音的某些部分,如將“飛機”說成“飛一”等。
2. 表達性語言障礙 指病兒表達性口語套用能力明顯低於其智齡的應有水平,但語言理解的能力在正常範圍,發音的異常可有可無。同時病兒的非語言交流能力正常,常常使用示範、手勢、模仿作為代償。表現為2歲時不會講單詞,3歲時不會講2個詞的短句,3歲以後辭彙量少、講話過短、句子結構幼稚、語法錯誤多、常忽略開頭和結尾等。這類兒童因為說的話不被人理解,而變得焦慮不安,有時急得哭鬧叫喊,易伴有情緒障礙、社交困難、行為問題、多動注意力缺陷等問題。
3. 感受性語言障礙 病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低於同齡平均水平,大多伴有語言表達和語音發育的異常。這種語言理解水平的低下不是由於聽力缺陷、精神發育遲滯、廣泛性發育障礙神經系統疾病所致。表現為:12月時對熟悉的名字無反應;18月時不能識別幾個常用物品;2歲時不能聽從簡單指令;3歲後不能理解語法結構,不理解別人語調、手勢的意義。患兒語言理解能力障礙,繼發性的影響語言的表達,因此他們很少表現為單純的感受性語言障礙,往往伴有表達性語言障礙,語言損害更為廣泛而嚴重,預後也較差。伴發的社交-情緒-行為問題多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