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菜名

“君問歸期未有期,紅燒茄子油燜雞”、“曾經滄海難為水,魚香肉絲配雞腿”。2012年8月,一組與菜餚相關的詩詞,悄然在網路和簡訊中流傳。

簡介

詩詞菜名 詩詞菜名

面對古典文化被後人重新演繹和創作,有人十分氣憤,認為這種荒誕不經的篡改,使經典文字失去了神聖感和美感,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但也有學者對此持寬容態度,認為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無傷大雅。

例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紅燒茄子油燜雞。

秋高東籬採桑菊,猶記那盆水煮魚。

一樹梨花壓海棠,青椒乾煸溜肥腸。

曾經滄海難為水,魚香肉絲配雞腿。

相見時難別亦難,清蒸螃蟹別放鹽。

在天願作比翼鳥,今天就要吃蝦餃。

問君能有幾多愁,孜然鐵板燒肥牛。

花落,風疾,煙波隔,酸豆角炒松子乳鴿。

小園香徑獨徘徊,鮮菇扒娃娃菜。

春未透,花枝瘦,脆貝乾煸四季豆。

梅菜頭扒芥藍,小樓吹徹玉生寒。

爭論

正方

尊重經典文化,並非是把經典文化孤立、供奉起來,而應該使其走進現實生活。藉助經典詩句,調侃幾句,平添一些幽默,一笑了之,不必上綱上線。經典文化的地位是無法靠篡改撼動的,經典經得住“調侃”的考驗。

如此“改編”,只是寂寞網民的又一次集體狂歡。如今網路惡搞天天都在精彩上演,這是一些網民的自我找樂和自我陶醉,恐怕並無與古代文化作對的主觀惡意,傳統文化不會因此而受損,也不會因此而蒙羞。

只不過是飯店創新的廣告形式,吃過一次就不會忘記這個菜名了。古詩詞節奏整齊,押韻順口,因為喜歡才會借來一用,權當娛民吧。至於對青少年的影響,只要家長老師正確引導,孩子還是可以分清良莠的。

反方

流傳至今的古詩詞都是文化精髓,孩子們要記誦,成人也應該尊重,而不是胡亂篡改,以失去其本真的意義。本是經典,竟被惡搞成需要甄別的垃圾,誤人子弟,當然不可取。

看似無傷大雅的“改編”,實則反映出了一些人的浮躁和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娛樂也要有個度,不能突破文化道德底線,否則此風一長,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聖感勢必會在這種調侃、戲說中被湮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