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

詩情

如詩的感情,如畫的意境.指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情趣.也指風景優美,耐人尋味.就像詩畫裡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基本信息

詩情。《四角號碼新詞典》對“詩”的注釋是:“韻文的一種”。《多功能學生字典》對“詩”的注釋是:“一

詩情詩情
種文體,形式很活,多用的,感情色彩濃烈,語言精練,可以歌詠朗誦◇詩情畫意……”於力在《談詩的一封信》中說:“詩,貴在出情、出奇、出理。”(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九月第二次印刷的《寫作知識——詩歌》268頁)由此可見,押韻(韻文)且以一定規律組成的語言或文字叫詩,或詩歌;用這種有一定規律的長短句表達的心情,就叫詩情。詩情這個主謂(或偏正)詞組在使用時,常與“畫意”相結合,組成“詩情畫意”聯合詞組;意思有二:一個是表示了兩種相近、相似的事——詩和畫以及詩和畫所表達的情和意;二是說明,詩中一定要有畫意,畫中一定要有詩情,組成一種互補關係。這對詩來說,似乎是一種強調,即:詩中要有畫的形象,要把一個情字寄意於詩畫之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大文豪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詩和畫的評價,似乎也是為詩之道。

起源與發展

詩是主要是表情的,情狀、情感和心情,這和人的勞動有關。原始人在勞動過程中,由於筋力的張馳和工具運用的配合,自然而然地發出勞動的呼聲。這自然要出的勞動之聲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間歇,在一定時間內,或者重複而變化,或者變化而有規律,這樣就產生節奏。這種簡單的節奏就是音樂舞蹈的節拍和詩歌韻律的起源,也是詩情的起源。魯迅先生在談到這一起源時說得明白,他說:
人類在未有文學以前,就有了創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動,必須發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出複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不想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作。……倘若用什麼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原始人在長期的勞動中,由於大腦和發音器官的發達,逐漸產生了思維語言。當然語言在最初也不過是簡單的

詩情詩情
呼喊,後來才逐漸發展為音節分明、以至於能夠作為人類的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的工具。這時候如果在呼喊的間歇中隨意添上一些語言,即使是最簡單的語言,如《候人歌》那樣:“候人兮猗!”(《呂氏春秋·音初篇》)只是在“候人”後面加上兩個詞“兮”、“猗”,這種表意的語言一旦同具有節奏性的呼聲或嘆聲相結合時,便成為有意義的詩歌,當然是最初的詩歌——表達情狀、情態的詩。這種由有節奏的韻律表現的情狀也就是詩情。這種最初的詩情,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從《詩經》算起,伴隨著詩情的越來越精湛豐富,並湧現出了像白居易李白杜甫毛澤東等這樣一些名譽中外的大詩人。

分類

以一定規律組成的語言或文字表達心情的詩,就叫詩情,也就是用詩表現的情緒。詩情是人受外界影響時產生的、並由押韻的長短句表達的情緒、感受和思索。詩情大約可分為這樣幾種:表意、表理。表意就是表達意思,這意思也有情意,也有道理,偏重在情意;表理就是說明道理,有些像哲理性的,而這理中也有情意,偏聽偏信重在明理。詩情的分類依照常規,也就是言志與言情,其中不乏志、情交融的表達。就是那些看去屬於空靈的詩,也有個情理在其中。
一、表意。詩情的表意即是表達的生活或思想的意境。詩情的意境可分為這樣幾種:一是實在性,二是情感性。

①實在性。實在性就是生活的一種真實情境,不加修飾,只是把生活的情狀表現出來,如駱賓王那首膾炙人口的
詩情詩情
短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還有王維的《山居秋瞑》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還有元曲(中呂·普天樂)《漁村落照》——“楚雲寒,湘天暮。斜職影里,幾個漁夫。柴門紅樹村,釣艇青山渡。驚起海鷗飛無數,縣晴光金縷扶疏。魚穿短蒲,酒盈小壺,飲盡重沽。”③元曲(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天機織罷月梭閒,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路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天。”②情感性。其實,實在性也是有感情的,這種情感通常表現的是對生活、對自然、對人類的熱愛,只是表情性不大明顯;而情感性的詩,在表達人的情感上一看就能感覺出來。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二、表理。詩情的表理性,即是說,詩中表現出一種道理來。這種表理也分為兩種,一是直抒;二是曲意,以事達理。①直抒性。這種直抒性即為說理比較直露,比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傷悼諸葛亮的名作《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詩三百首新注》25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直抒懷念之情意,覺得諸葛亮大業未成身先死,太遺憾了。②曲意性。某種道理不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它事,讓人去體會出來。比如,白居易的《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唐詩三百首新注》21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用“萋萋”野草比喻作者和王孫的情分;而作者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這種死而復生頑強性的摹寫,則表現了一種大千世界的自然規律,也是自然之理。

言志

人生皆有志,志向有高遠。詩似乎是人們表志的最好形式,所以就有了“詩言志”的說法。唐朝大詩人杜甫的《望岳》,就是一首言志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

詩情詩情
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詩三百首新注》10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的志向不知道鼓舞了多少立志之人。
詩言志,是人們經常採用的,通常都把志向定在高、遠上。毛澤東一九一零年寫過一首《七古·詠蛙》,詩中借用“蛙”,並通過對蛙的形象描寫,明確地表達了一種志向。詩是這樣寫的——“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志,表現的是一種人生想要達到的方向,必然透出一種大氣,這方面,毛澤東可謂是大家。如他在一九三六年二月寫的《沁園春·雪》下闕——“江山如此多妖,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古來言志詩都是與獻身相結合的;因為沒有獻身的作為,光言志,那志就是空的。如毛澤東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寫的《念奴嬌·崑崙》一詩——“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還有他的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寫的《卜運算元·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談泊

人們看到聽到某些人事和自然景色,心有所感,便有言而發,就寫成詩,淡泊就是其中一類。淡泊,也就是感情色彩不重,表達的多是一種悠閒甜淡心境,或讚頌面的語言,多是以寫景詠物為主。一、寫景:①(宋)黃

詩情詩情
庭堅的《鄂州南樓書事》——“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②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③《童趣——一女童在頤和園山上合掌而坐》——“深山廟宇千載事,阿彌陀佛人皆知。紅塵向善無不真,景觀到處可做詩!”(趙成群)④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⑤《春登鳳凰山》——“牽手登山去,聆幽春上行。輕風馭嵐紫,弱柳弄娉婷。逗趣驚鶯囀,閒謳惹妹傾。躬腰剜幾綠,叢里掩緋紅。”(趙日新)二、敘事:①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②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③元曲「中呂·滿庭芳」《牧》——“閒中放牛,天連野草,水接平蕪。終朝飽玩江山秀,樂以忘憂。青弱笠西風渡口,綠蓑衣暮雨滄州。黃昏後,長笛在手,吹破楚天秋。”④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詩三百首新注》325頁)⑤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唐詩三百首新注》368頁)這類詩也有個“情”字在其中,正像陶淵明《飲酒》最後二句所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主要的還是透著一種空靈甜淡之味。

抒情

抒情是詩的主要特徵,就是那些所謂“無病呻吟”的詩,表現的也有一個“情”字。情為人類所有,(動物也有情,但沒有人這樣複雜),無情不為人。總之,完全可以說,沒了情也就沒有詩。詩抒情,一般是在這樣幾種情形下:歡愉、相思、關切、友誼、說理、憂怨、悲哀、憤然等。
1、歡愉。如①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行至白帝城,忽聞得赦免,驚喜返回江陵時作的《下江陵》(又名《早發白帝城》)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詩三百首新注》332頁)②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③寫情人相見,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剗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④元曲(雙調·殿前歡)《梅花》——“月如芽,早庭前疏影映窗紗。逃禪老筆應難畫,別樣清佳,據胡床再咱看,山妻罵:為甚情牽掛?大都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2、相思。①王維《想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唐詩三百首新注》299頁)②《虞美人·贈楊開慧》——“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恁,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毛澤東一九二零年作)③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熒。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詩三百首新注》351頁)④《賀新郎·贈楊開慧》一九二三年“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毛澤東)
3、友誼。①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楊柳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

詩情詩情
(365頁)“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跳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同我情。蝶戀花《答李淑一》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②元曲(雙調·壽陽曲)《答盧疏齋》——“山無數,煙萬縷。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兒活受苦,恨不得隨大江東去。”
4、喻理。①一九四九年初,柳亞子先生寫給毛澤東一首詩,詩中說:“開天闢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宣。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毛澤東看後覺得詩中流露出要歸田的意思,於是,就於是年四月二十九日寫了一首《七律·和柳亞子先生》——“飲茶粵海未以忘,索句渝州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牢騷太勝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②元曲(中呂·山坡羊)《燕子》——“來時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貓畫虎料。興,多見些;亡,都盡說。”③《頤和園》——“客來山中廟宇興,人去湖面微波平。頤和園裡山水色,亦真亦幻萬古情。留住瞬間是永久,拚卻靈動無聲名。在時榮,過時空,身後景致兩不同!”(趙成群)
5、無奈。①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海雲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戌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唐詩三百首新注》45頁)②李頎《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營萬里無城廓,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平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見《唐詩三百首新注》129頁)本詩借漢武帝的開邊,諷唐玄宗的用兵,末兩句感慨尤深。沈德潛云:“以人命換塞外之物,夫策甚矣。為開邊者垂戒,故作此詩。”③元曲(雙調折桂令)《西陵送別》——“畫船兒載不起離愁,人到西陵,恨滿期東州。懶上歸鞍。慵開淚眼,怕依層樓。春去春來,管送別別依依岸柳;潮升潮落,會忘機泛泛少歐。煙水悠悠,有句相酬,無計相留。”
6、憂怨。①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約,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唐詩三百首新注》6頁)與酒與影做伴孤獨狀。②《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③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見《唐詩三百首新注》52頁)白居易《長恨歌》(101頁)《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暇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蓖擊節碎,血色羅裾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下車觀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乾。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模具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偏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處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見《唐詩三百首新注》113頁)

7、憤然。①“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耶律圖欲讓出了太子之位後,仍然被母親和弟弟苦苦相逼,他的遭遇傳入了中原後唐主李嗣源的耳中,李嗣源便秘密派使節渡過大海,拿著書信請耶律倍去後唐。耶律倍(圖欲)偷偷地從海上到了對岸之後,在海邊插下一塊木牌,把自己寫的一首詩刻在了木牌上。字裡行間,含著憤怒不平之意。②“英雄不得過江州,魂戀春波起暮愁,滿眼青山無地葬,斜風細雨打船頭。”極言死無葬身之地。③“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④“漁樵同話舊繁華,短夢寥寥記不差;曾恨紅菚啣燕子,偏憐素扇染桃花。笙歌西第留何客,煙雨南朝換幾家?傳得傷心

詩情詩情
臨去語,年年寒食哭天涯。”(孔尚任著《桃花扇》227、259、267頁)⑤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67頁)《揚眉劍出鞘》——“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友傑,揚眉劍出鞘。”(《天安門詩抄》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出版)
8、其它。如關切、懷古等。孟郊《遊子吟》表示關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上50頁)杜牧《赤壁》則是懷古——“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唐詩三百首新注》348頁)毛澤東一九三一年春寫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十萬大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乾,不周山下紅旗亂。”

相關詞條

詩情意義

《四角號碼新詞典》對“詩”的注釋是:“韻文的一種”。《多功能學生字典》對“詩”的注釋是:“一種文體,形式很活,多用的,感情色彩濃烈,語言精練,可以歌詠朗誦◇詩情畫意……”於力在《談詩的一封信》中說:“詩,貴在出情、出奇、出理。”(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九月第二次印刷的《寫作知識——詩歌》268頁)由此可見,押韻(韻文)且以一定規律組成的語言或文字叫詩或詩歌;用這種有一定規律的長短句表達的心情,就叫詩情。詩情這個主謂(或偏正)詞組在使用時,常與“畫意”相結合,組成“詩情畫意”聯合詞組;意思有二:一個是表示了兩種相近、相似的事——詩和畫以及詩和畫所表達的情和意;二是說明,詩中一定要有畫意,畫中一定要有詩情,組成一種互補關係。這對詩來說,似乎是一種強調,即:詩中要有畫的形象,要把一個情字寄意於詩畫之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大文豪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詩和畫的評價,似乎也是為詩之道。

起源與發展

詩是主要是表情的,情狀、情感和心情,這和人的勞動有關。原始人在勞動過程中,由於筋力的張馳和工具運用的配合,自然而然地發出勞動的呼聲。這自然要出的勞動之聲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間歇,在一定時間內,或者重複而變化,或者變化而有規律,這樣就產生節奏。這種簡單的節奏就是音樂、舞蹈的節拍和詩歌韻律的起源,也是詩情的起源。魯迅先生在談到這一起源時說得明白,他說:
“人類在未有文學以前,就有了創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動,必須發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出複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不想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作。……倘若用什麼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原始人在長期的勞動中,由於大腦和發音器官的發達,逐漸產生了思維和語言。當然語言在最初也不過是簡單的呼喊,後來才逐漸發展為音節分明、以至於能夠作為人類的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的工具。這時候如果在呼喊的間歇中隨意添上一些語言,即使是最簡單的語言,如《候人歌》那樣:“候人兮猗!”(《呂氏春秋·音初篇》)只是在“候人”後面加上兩個詞“兮”、“猗”,這種表意的語言一旦同具有節奏性的呼聲或嘆聲相結合時,便成為有意義的詩歌,當然是最初的詩歌——表達情狀、情態的詩。這種由有節奏的韻律表現的情狀也就是詩情。這種最初的詩情,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從《詩經》算起,伴隨著詩情的越來越精湛豐富,並湧現出了像白居易、李白、杜甫、毛澤東等這樣一些名譽中外的大詩人。

分類

以一定規律組成的語言或文字表達心情的詩,就叫詩情,也就是用詩表現的情緒。詩情是人受外界影響時產生的、並由押韻的長短句表達的情緒、感受和思索。詩情大約可分為這樣幾種:表意、表理。表意就是表達意思,這意思也有情意,也有道理,偏重在情意;表理就是說明道理,有些像哲理性的,而這理中也有情意,偏聽偏信重在明理。詩情的分類依照常規,也就是言志與言情,其中不乏志、情交融的表達。就是那些看去屬於空靈的詩,也有個情理在其中。

表意

詩情的表意即是表達的生活或思想的意境。詩情的意境可分為這樣幾種:一是實在性,二是情感性。
①實在性。實在性就是生活的一種真實情境,不加修飾,只是把生活的情狀表現出來,如駱賓王那首膾炙人口的短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還有王維的《山居秋瞑》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還有元曲(中呂·普天樂)《漁村落照》——“楚雲寒,湘天暮。斜職影里,幾個漁夫。柴門紅樹村,釣艇青山渡。驚起海鷗飛無數,縣晴光金縷扶疏。魚穿短蒲,酒盈小壺,飲盡重沽。”③元曲(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天機織罷月梭閒,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路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天。”②情感性。其實,實在性也是有感情的,這種情感通常表現的是對生活、對自然、對人類的熱愛,只是表情性不大明顯;而情感性的詩,在表達人的情感上一看就能感覺出來。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