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蘭花

古今以來蘭花為題材的詩詞。

《詠蘭花古風》

一、張羽〔1323-1385〕,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元末明初潯陽(今江西九江)人,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工詩善畫,山水宗法米氏父子。

早年隨父宦江浙,後與徐賁約定僑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於吳中(今江蘇蘇州)。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師,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投龍江而死(註:不是跳江自殺,而是綁起來被扔到長江里淹死)。

張羽好著述,文辭典雅,詩深思冶煉,樸實含華,隸書取法唐人韓擇木。著有《靜居集》四卷。

《詠蘭葉》

泣露光偏亂,

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

看葉勝看花。

《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

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

容得許多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