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函谷關

詠函谷關

《詠函谷關》是唐代詩人汪遵的一首詠史七絕。此詩為作者在遊覽陝西函谷關的過程中偶有所感,回想起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採納人才、雞鳴狗盜混出函谷關的典故時所作,作者認為應該廣泛汲取人才而不應該注重士人的出身,表達了對統治者以才取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希冀。

詠函谷關

【朝代】:唐
【作者】:汪遵詠函谷關
【文體】:絕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
脫禍東奔①壯氣摧,馬如飛電轂②如雷。
當時若不聽彈鋏③,那得關門半夜開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① 脫逃東奔:指孟嘗君趁夜逃出秦國的典故。
② 轂:車輪。
③ 彈鋏:彈劍,指代馮諼,《史記》中記載有“馮諼客孟嘗”的典故。此處指代出身寒微但是能力出眾的卓越人才
④ 關門半夜開:指孟嘗君利用善做雞鳴的門客假裝雞叫而詐開函谷關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律】: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汪遵(約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前後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鹹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
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第602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作者在遊覽陝西函谷關的過程中偶有所感,回想起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採納人才、雞鳴狗盜混出函谷關的典故。作者認為只應該廣泛汲取人才而不應該注重士人的出身。在此表達出對統治者以才取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希冀。

相關資料典故

函谷關

詠函谷關詠函谷關

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因而得名。
函谷關位於靈寶市北15公里處,國家3A級旅遊區(點),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際,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
馮諼客孟嘗
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姓田名文,齊國宗室大臣。以廣納門客著稱。
馮諼聽說孟嘗君樂於招攬賓客,便遠道而來見他。孟嘗君說:“承蒙先生遠道光臨,有什麼指教我的?”馮諼回答說:“聽說您樂於養士,我只是因為貧窮想歸附您謀口飯吃。”孟嘗君沒再說什麼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嘗君詢問住所的負責人說:“客人近來做什麼了?”負責人回答說:“馮先生太窮了,只有一把劍,還是草繩纏著劍把。他時而彈著那把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吃飯沒有魚。’”孟嘗君聽後讓馮諼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飯有魚了。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向那位負責人詢問馮諼的情況,負責人回答說:“客人又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於是孟嘗君又把馮諼遷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進出都有車子坐。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再次詢問那位負責人。負責人回答說:“這位先生又曾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沒有辦法養活家。’”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過了整一年,馮諼沒再說什麼。孟嘗君當時正任齊國宰相,受封萬戶於薛邑。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賦稅收入不夠供養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貸款放債。由於年景一年到頭都不好,沒有收成,借債的人多數不能付給利息,食客的需用將無法供給。對於這種情況,孟嘗君焦慮不安,就問左右侍從:“誰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債?”那個住所負責人說:“上等食客住所里的馮老先生從狀貌長相看,很是精明,又是個長者,一定穩重,派他去收債該是合適的。”孟嘗君便迎進馮諼向他請求說:“賓客們不知道我無能,光臨我的門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夠供養賓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債。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沒有收成,百姓多數不能付給利息。賓客吃飯恐怕都成問題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債。”馮諼說:“好吧。”便告別了孟嘗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嘗君錢的人都集合起來,索要欠債得到利息十萬錢。這筆款項他沒送回去,卻釀了許多酒,買了肥壯的牛,然後召集借錢的人,能付給利息的都來,不能付給利息的也來,要求一律帶著借錢的契據以便核對。隨即讓大家一起參加宴會,當日殺牛燉肉,置辦酒席。宴會上正當大家飲酒盡興時,馮諼就拿著契據走到席前一一核對,能夠付給利息的,給他定下期限;窮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們的契據當眾把它燒毀。接著對大家說:“孟嘗君之所以向大家貸款,就是給沒有資金的人提供資金來從事行業生產;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債,是因為沒有錢財供養賓客。如今富裕有錢還債的約定日期還債,貧窮無力還債的燒掉契據把債務全部廢除。請各位開懷暢飲吧。有這樣的封邑主人,日後怎么能背棄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來,連續兩次行跪拜大禮。
孟嘗君聽到馮諼燒毀契據的訊息,十分惱怒立即派人召回馮諼。馮諼剛一到,孟嘗君就責問道:“我的封地本來就少,而百姓還多不按時還給利息,賓客們連吃飯都怕不夠用,所以請先生去收繳欠債。聽說先生收來錢就大辦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據燒掉了。這是怎么回事?”馮諼回答說:“是這樣的。如果不大辦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債民全都集合起來,也就沒辦法了解誰富裕誰貧窮。富裕的,給他限定日期還債。貧窮的,即使監守著催促十年也還不上債,時間越長,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時,就會用逃亡的辦法賴掉債務。如果催促緊迫,不僅終究沒辦法償還,而且上面會認為您貪財好利不愛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則會有背離冒犯國君的惡名,這可不是用來鼓勵平民百姓、彰揚您名聲的做法。我燒掉毫無用處徒有其名的借據,廢棄有名無實的帳簿,是讓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揚您善良的好名聲啊。您有什麼可疑惑的呢?” 孟嘗君聽後,拍著手連聲道謝。
齊王受到秦國和楚國毀謗言論的蠱惑,認為孟嘗君的名聲壓倒了自己,獨攬齊國大權,終於罷了孟嘗君的官。那些賓客看到孟嘗君被罷了官,一個個都離開了他。只有馮諼為他謀劃說:“借給我一輛可以跑到秦國的車子,我搖靂讓您在齊國更加顯貴,食邑更加寬廣。您看可以嗎?”於是孟嘗君便準備了馬車和禮物送馮諼上了路。馮諼就乘車向西到了秦國遊說秦王說:“天下的遊說之士駕車向西來到秦的,無一不是想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乘車向東進入齊國的,無一不是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這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與對方決不並存的就是強大有力的雄國,是雄國的得天下。”秦王聽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著問馮諼說:“您看要使秦國避免成為軟弱無力的國家該怎么辦才好呢?”馮諼回答說:“大王也知道齊國罷了孟嘗君的官吧?”秦王說:“聽到了這件事。”馮諼說:“使齊國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嘗君。如今齊國國君聽信了毀謗之言而把孟嘗君罷免,孟嘗君心中無比怨憤,必定背離齊國;他背離齊國進入秦國,那么齊國的國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狀況都將為秦國所掌握。您將得到整個齊國的土地,豈只是稱雄呢!您趕快派使者載著禮物暗地裡去迎接孟嘗君,不能失掉良機啊。如果齊王明白過來,再度起用孟嘗君,則誰是雌誰是雄還是個未知數。”秦王聽了非常高興,就派遣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去迎接孟嘗君。馮諼告別了秦王而搶在使者前面趕往齊國,到了齊國,勸說齊王道:“天下遊說之士駕車向東來到齊的,無一不是想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乘車向西進入秦國的,無一不是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秦國與齊國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秦國強大那么齊國必定軟弱,這兩個國家勢必不能同時稱雄。現在我私下得知秦國已經派遣使者帶著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來迎接孟嘗君了。孟嘗君不西去就罷了,如果西去擔任秦國宰相,那么天下將歸秦國所有,秦國是強大的雄國,齊國就是軟弱無力的雌國,軟弱無力,那么臨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為什麼不在秦國使者沒到達之前,趕快恢復孟嘗君的官位並給他增加封邑來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這么做了,孟嘗君必定高興而情願接受。秦國雖是強國,豈能夠任意到別的國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它稱強稱霸的計畫。”齊王聽後,頓時明白過來說:“好。”於是派人至邊境等候秦國使者。秦國使者的車子剛入齊國邊境,齊國在邊境的使臣立即轉車賓士而回報告了這個情況,齊王召回孟嘗君並且恢復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時還給了他原來封邑的土地,又給他增加了千戶。秦國的使者聽說孟嘗君恢復了齊國宰相官位,就轉車回去了。
自從齊王因受毀謗之言的蠱惑而罷免了孟嘗君,那些賓客們都離開了他。後來齊王召回並恢復了孟嘗君的官位,馮諼去迎接他。還沒到京城的時候,孟嘗君深深感嘆說:“我素常喜好賓客,樂於養士,接待賓客從不敢有任何失禮之處,有食客三千多人,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賓客們看到我一旦被罷官,都背離我而離去,沒有一個顧念我的。如今靠著先生得以恢復我的宰相官位,那些離去的賓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如果有再見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臉,狠狠地羞辱他。”聽了這番話後,馮諼收住韁繩,下車而行拜禮。孟嘗君也立即下車還禮,說:“先生是替那些賓客道歉嗎?”馮諼說:“並不是替賓客道歉,是因為您的話說錯了。說來,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世事都有其常規常理,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孟嘗君說:“我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馮諼說:“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時候,這是活物的必然歸結;富貴的人多賓客,貧賤的人少朋友,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您難道沒看到人們奔向市集嗎?天剛亮,人們向市集裡擁擠,側著肩膀爭奪入口;日落之後,經過市集的人甩著手臂連頭也不回。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由於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中已經沒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賓客都離去,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平白截斷他們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對待賓客像過去一樣。”孟嘗君連續兩次下拜說:“我恭敬地聽從您的指教了。聽先生的話,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導嗎。”
雞鳴狗盜出函關
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藉口殺掉。
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么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