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茨

許茨

海因里希·許茨(Heinrich Schütz 1585-1672),生於德國科斯特里茨,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巴赫之前德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首創清唱劇這一音樂體裁,其代表作有《聖誕清唱劇》、《路加受難曲》等。他最主要的成就在於將義大利的聲樂風格與德國復調音樂傳統中,創作了大量傑出的合唱作品,其地位可以與義大利的蒙特威爾第相媲美。

基本信息

任職經歷

他曾學習法律,但其音樂能力受到贊助者的注意和重視,遂於1609年送他到威尼斯隨喬萬尼·加布里埃利學習音樂,共學了四年。曾在德勒斯登宮廷樂隊任職。1613年在卡塞爾任宮廷管風琴師。1617年在德勒斯登選帝侯宮廷教堂樂長。1633-45年間三次在哥本哈根任宮廷樂長。1645年起在德勒斯登宮廷樂隊供職。其間曾多次到哥本哈根、布倫瑞克、漢諾瓦等地擔任宮廷樂隊指揮。

許茨的創作力求保持德國宗教音樂的傳統,同時發展戲劇性的表現手法他的功績主要在於,把當時義大利高度發展的單聲部宗教音樂和戲劇音樂體裁,以及運用各種對比的手法引入德國。他為薩克森宮廷寫的歌劇達佛涅(1627)和舞劇《奧爾甫斯與歐里狄克》(1638),是德國第1部歌劇和舞劇(原作均已失傳)。

作品

1627年他寫了第一部德國歌劇《達夫內》(Dafne)(樂譜在1760年被焚毀)。1628-29年再度訪問義大利。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將義大利合唱和聲樂風格移植到德國的復調音樂傳統中。配有壯麗的受難曲,聖誕清唱劇《臨終七言》(7 Words from Chist on the Cross)等。許茨在德國首創清唱劇這一音樂體裁,其代表作為《聖誕清唱劇》(1664)、《路加受難曲》、《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1665~1666)、《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七句話》(1645)等。他寫了第一部德國歌劇《達夫內》,但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於將義大利的聲樂風格與德國復調音樂傳統中,創作了大量傑出的合唱作品。其地位可以與義大利的蒙特威爾第相媲美。

他的作品由施皮塔(Spitta)分編成16卷於1885-94年間出版,1927年作了增補,其目次如下:

第1卷:4首受難曲:《復活》(Resarrection)清唱劇,和《臨終七言》(Sieben Worte Jesa Christi am Kreuz);

第2和第3卷:詩篇歌與經文歌,1619;

第4卷:四聲部《宗教歌曲》(Cantiones sacrae)1625;

第5卷:《神聖交響曲》第1集(Symphoniae sacrae)(Pt.I,1629);

第6卷:《宗教協唱曲》(Geistliche Concerte)(單聲至5聲部,1636與1639);

第7卷:《神聖交響曲》第2集(1647);

第8卷:《宗教合唱音樂》(Musicalia ad Chorum sacrum);

第9卷:義大利牧歌(1611年作於威尼斯);

第10卷和第11卷:《神聖交響曲》第3集(1650);

第12至第15卷:經文歌,協奏曲,詠嘆調,詩篇歌等;

第16卷:四聲部詩篇歌;

補編:聖誕清唱劇《歡樂慈悲的上帝與瑪麗亞之子誕生故事》(Die Historia von der freuden und gnadenreichen Geburt Gottes und Mariens Sohns)(1664,後遺失,至1908才被發現)。

西洋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代表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