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州十景

許州十景主要簡述了許州的十個景點,這十個景點是紫微崇朗、兩院英風、文峰聳秀、葚感澗流、靈泉瑞溢、西湖蓮舫、潩水瀠洄、灌台凝霧、石樑皓月、許田積雪·射鹿台。

許州十景

始見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許州志》
乾隆十年的許州知州甄汝舟編纂

紫微崇朗

現水上樂園,文昌閣,舊時南城牆上有魁星樓。根據<<許昌史話>>記載,與文昌閣有關<待考證>,文昌閣建於1594年,為當時許州知州范錫所建,建文昌閣為提高士子學歷習極性,以圖振興許州教育.由於閣建於高台之上。

兩院英風

春秋樓內一宅分兩院,故稱“兩院英風”.地址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樓據記載,建於嘉靖三十三年<歷史上記載的一個變態的帝王>的義士捐贈金銀所建,1995年許昌市各界人民捐資重修關帝廟,並保持了“兩院英風”的格局.

文峰聳秀

文峰塔建於明代萬曆四十二年&#91;1614&#93;,為許州知州所建,因建成時塔門楣上書有“文峰聳秀”而得名入"許州十景".

葚感澗流

現在的椹澗鄉,古時有澗,岸邊有桑葚。 與古二十四孝蔡順有關,蔡死後鄉民建蔡孝子祠宣揚孝道,蔡孝子祠西有熊耳山,高岡連綿,祠前有澗水款款流過,加之桑樹成蔭.景色宜人,清乾隆時選入"許州十景"

靈泉瑞溢

《嘉靖許州志》對靈井也有記載:“其水色玄而氣溫,澇不溢,旱不涸,灌田數百畝,每祈雨輒應,民以龍潛其中,故名。”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許州志》把靈井列入“許州十景”,名曰“靈泉瑞溢”。

西湖蓮舫

如今的西湖公園,據<<許昌史話>>記載 為唐代曲環鎮守許州時築城取土,地面成坑導潩水而成小西湖,到北宋時,隨社會經濟繁榮,百姓在此植樹插柳,種上藕蓮,使得小西湖逐步成為中州有名的園林勝景, 如今公園正中央的亭子為德星亭,是州人為紀念漢末先賢荀淑所建...乾隆時,小西湖蓮荷清麗,畫舫如織,遂把小西湖列為"許州十景".

潩水瀠洄

有許昌縣誌等詳細記載, 宋初961年,965年,990年許州潩水泛濫成災,朝廷朝令治水,治理辦法,在長葛縣上游開挖小河,至此長社縣<今許昌市>內水患減少.

灌台凝霧

據<<許昌史話>>記載: 灌台,為漢初灌嬰檢閱兵馬,炫耀武力,在城南修築了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的閱兵台,還有一種說法,為漢時灌夫思故鄉而築此台.東漢末年,曹操迎帝都許,每逢佳節,率屬下文武登台仰望家鄉,引酒賞景做詩,藉以抒發思鄉情懷,故而又稱"思故台".民國時候台上建築被毀,僅留有遺址,今"思故台市場"即以此址在附近而文明.

石樑皓月

天寶宮,道教宮觀。在河南省許昌市許昌縣縣城西北25公里處。創建年代不詳。宮前有跪拜亭,後有呂祖大殿,中軸線上建有殿宇七座,左右配建廊廡。呂祖殿高10餘米,面闊十一間,進深三大間,單檐歇山式建築,綠色琉璃瓦覆頂,檐下施七彩重昂斗拱,殿正面有十一根浮雕滾龍石柱,四角各懸鈴鐸。殿上原有一聯,曰:“廟貌與天齊,雲來雲去風不定無異空中樓閣;畫工從地起,花開花謝景常新真乃蓬萊仙景。”據載為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游至於此所書寫。宮北有河曰石樑,河上有橋,許昌十景之一的“石樑皓月”即此。

許田積雪·射鹿台

相傳因當年曹操與漢獻帝在此狩獵射鹿,故名。位於許昌市區東北30公里處的許田村西。台基面積約3300平方米,台前有清康熙時書法家許州吏目滕之瑚隸書“射鹿台”三字石碑。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