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角扁鼻戎

觸角扁鼻戎

觸角扁鼻戎是端足目動物的一種,雌性3—8.4mm;雄性4—7mm,可人工養殖。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觸角扁鼻戎
拉丁名稱Simorhynchotus antennarius
生物代碼\
英文名稱\
地方名稱\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綱名\
拉丁綱名\
中文目名端足目
拉丁目名Amphipoda
中文科名尖頭戎科
拉丁科名Oxycephalidae Bate
中文屬名扁鼻戎屬
拉丁屬名Simorhynchotus Stebbing
分布類型海水

形態特徵

雌性頭前部圓,高為長的5/3倍;具短額角,雄性高為長的7/10。雌性第1胸足基節細長,緣直,長為寬的7
觸角扁鼻戎
倍;座節長節後末角具1小刺;腕節後緣中部見1刺;指節後緣近末端具1小刺。雄性第1胸足基節後緣凹陷,前緣明顯凸出,長為寬的4倍;其他相似於雌性。第2胸足腕節後末角雄性具1長方形突,雌性為圓突。第3、4胸足等長。第5胸足基節長為寬的2倍,前緣具孤立刺;長節、腕節、掌節後末角具小刺,掌節前緣也具小刺。第6胸足基節長為寬的1.5倍,前緣具刺;掌節前緣具鋸齒。第7胸足各節均存在;基節半圓形,前緣直,長為寬的2倍或較大,其長為其餘節之和的1.5—2倍。雙尾節寬為長的1.5倍。第2、3內肢與原肢癒合,雄性第3尾肢的內肢末緣針狀。尾扇呈三角形,與雙尾節癒合,長等於寬,較第3尾肢短。 雌性3—8.4㎜;雄性4—7㎜。

生活習性

戎亞目的體內含有很多水份,身體膨大呈球形使身體比重接近海水,便於在水中浮游,不易下沉。從南北極到熱帶,全部的海洋,從海的深淵到表層都有戎亞目的種類。大部分種類是廣布世界性。戎營自由生活,亦與膠質浮遊動物共生。

繁殖習性

兩性異形較明顯。雌性有抱卵板,雄性肋足較發達,第1觸角嗅毛及其感覺器較多,第94觸角鞭節較長,複眼較大。雌雄大小也有差異。水溫對戎的生殖次數關係密切,水溫恆定,生殖能持續進行。但在溫、寒帶水溫有季節變化,因此生殖也出現季節性的變動。排卵數與雌體的大小有關。排卵後雌雄即分開。精子呈長形,分頭和尾兩部分,大多不能活動。卵排入抱卵囊內,呈球形。受精在抱卵囊內進行。


戎亞目

戎亞目的體內含有很多水份,身體膨大呈球形使身體比重接近海水,便於在水中浮游,不易下沉。從南北極到熱帶,全部的海洋,從海的深淵到表層都有戎亞目的種類。大部分種類是廣布世界性。戎營自由生活,亦與膠質浮遊動物共生。
大指爪泉戎
愛氏門足戎
球形門足戎
阿海四門戎
鉗形四門戎
刺近忱戎
極小近忱戎
斑點近忱戎
小手半忱戎
牆雙門戎
貧毛雙門戎
雕刻雙門戎
擬雙門戎
兩刺雙門戎
小鋸寬腿戎
武裝寬腿戎
卵形寬腿戎
細尖小塗氏戎
挑戰司氏戎
北方錐戎
私氏司氏戎
小豬司氏戎
觸角扁鼻戎
粗角錐戎
短尾棒體戎
大螯沼蝦
西巴似泉戎
寬闊蠻戎
硬化盔頭戎
帕氏小矛戎
地中海近泉戎
馬氏近泉戎
克氏尖頭戎
闊喙尖頭戎
漁夫尖頭戎
親近路戎
額枝形戎
厚足偽狼戎
圓頭短腿狼戎
刺擬慎戎
梨足路戎
擬波氏狼戎
維氏狼戎
蘇氏蠻戎
阮氏再海精戎
長形近海精戎
甘氏近海精戎
太平洋小矛戎
小餅近海精戎
優細近狼戎
寬腕真海精戎
厚足近慎戎
微小真海精戎
武裝真海精戎
斑點真海精戎
優細近慎戎
長腕路戎
鋸齒小矛戎
短密海神戎
思氏路戎
深層海神戎
沙氏小矛戎
荊刺錐戎
裂顎蠻戎
曲足慎戎
刺錐戎
不確錐戎
相似錐戎
塗氏錐戎
邊緣錐戎
似忱門足戎
長足似泉戎
長腳尖頭戎
水母近泉戎
岷島司氏戎
小棒體戎
懷氏棒體戎
武裝棒體戎
小喙窄頭戎
麥氏舌頭戎
透明箭口戎
夢氏喙形戎
貪婪短腿狼戎
甲狀短腿狼絨
蚤狼戎
極小近海精戎
中間真海精戎
大頭近海精戎
三寶擬狼戎
近法擬狼戎
拉氏海神戎
布氏骨節戎
半月喜戎
長形小慎戎
牛頭慎戎
頸帶慎戎
大西洋慎戎
定居慎戎
蜂型寬泉戎
思氏小泉戎
佛氏小泉戎
呂宋小泉戎
黃褐小法戎
細足法戎
大眼蠻戎
春氏路戎
彎指錐戎
刀足路戎
澳洲路戎
武裝路戎
三叉路戎
隆背路戎
中間小矛戎
侏儒錐戎
苦足蠻戎
孟加蠻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