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18世紀義大利歌劇詠嘆調

解讀18世紀義大利歌劇詠嘆調

《解讀18世紀義大利歌劇詠嘆調》是張繼紅 著,由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10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解讀18世紀義大利歌劇詠嘆調
定 價:¥33.00庫 存:有貨,可送至全國作 者:張繼紅 著
出 版 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開 本:16開
I S B N:9787811197969
18世紀義大利正歌劇詠嘆調旋律優美、動人,既適於初學者聲音訓練,又適於歌唱家展示其優美的音色、絕妙的氣息控制力以及深厚的音樂素養,因此既是每位聲樂學生的必修曲目,也是許多歌唱家喜愛的音樂會保留曲目。但是由於歌劇史上一直的偏見——一些理論家和作曲家認為這個時期的歌劇僅僅是歌唱家炫技工具,是歌劇史上最黑暗的時代——而對這個時期的歌劇及詠嘆調研究甚少,這種狀況不僅對於歌劇本身及歌劇史的認識有失公允,而且對演唱者的學習和表演極為不利。筆者希望這部著作能夠為改善這種狀況盡綿薄之力。
18世紀的義大利正歌劇是在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要求下,在新古典主義文學思潮和阿卡狄亞學會的推動下,在音樂人才和文學人才聚集的作用下興盛起來的。在這些條件中成長起來的正歌劇具有嚴肅的情節、高貴的歷史題材和以詠嘆調為中心的音樂特徵;其戲劇的本質是展現真正的人生悲劇,是專門為音樂而作的戲劇。正歌劇的觀念決定了詠嘆調的功能。
正歌劇詠嘆調最重要的功能是表達情感,而不是塑造人物形象。這個功能決定了其音樂的風格特徵:人聲具有絕對統治的地位;裝飾具有與旋律平等的作用;詠嘆調的返始結構是在對比之後實現情感的升華。詠嘆調的這些風格特徵反映了正歌劇傳達悲劇精神,表達情感的戲劇觀念。
顯示全部信息
目錄
導論
1.現代歌劇觀念中的正歌劇
2.歷史意識下的正歌劇
3.本書的目的和意義
上篇 觀念
第一章 作為詠嘆調載體的正歌劇
第一節 正歌劇興盛的原因
一、政治的需要
二、社會文化生活的需求
1.社會文化的中心
2.歌劇院的作用
3.劇院生活
4.精美的舞美設計
三、豐富的人才儲備
1.那不勒斯的音樂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