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解姓]

解[解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介紹字型

解,古音讀hài

異體字:觧

解[解姓] 解[解姓]

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解,判也。從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佳買切。又,戶賣切。這裡使用的是反切注音法,對應今天的拼音:gǎi和hài。中古時期出現分化音gǎi、jǎi、jài、hài、xài,其中gǎi、hài保持上古讀音,新中國實行的拼音方案中將jǎi、jài、xài變成了jiě、jiè、xiè,《新華字典》中未收錄上古讀音hài,但今天的山西、陝西、湖北、湖南、重慶、雲南、江蘇等地仍讀hài,山東、安徽、江西等地讀xiè。

姓氏源流

源流一

解[解姓] 解[解姓]

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孫姬良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唐叔虞(唐叔虞的後裔姓氏,主要有晉姓、楊姓、韓姓、何姓、溫姓、賈姓、簡姓、曲姓、解姓、侯姓、欒姓、席姓、先姓、谷姓、冀姓、步姓、籍姓、閻姓等)之子姬良受封於解邑,姬良此後生活採食於解邑(今山西運城解州鎮),古稱“河東解邑”。據史籍《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記載,解氏出於姬姓,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

在解良的後裔子孫及族人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解氏,史稱山西宗解,為解氏正宗,也有取“懈”為姓的,通“解”。

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東周初期成周城垣解,屬於以居邑地名為氏。城垣解,是古代城郭建築群體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專指“嚴城解扉”,是主體城郭的防禦外城。大規模城池最外的一道防禦城垣稱大解,最靠近王城主體的一道城垣稱小解,王城主體稱作宮。春秋時期,東周王朝京畿(今河南洛陽)的西南方向即分築有大解、中解、小解數道城垣,主要用來防禦戎夷的入侵和接待小諸侯國使臣的覲見。居住在城垣解之地的人,主要為軍卒及其家屬,以及一些商賈市徒,在史籍《左傳·昭公二十二年》中對此就有記載:“王師軍於解。”

在這些軍民的後裔子孫中,後來便有以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大解氏、小解氏,後多省稱為解氏,與其他類似姓氏如郭氏、廂氏、東門氏、西門氏、南門氏、北門氏、垣氏、司城氏等等同時期誕生,並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南解氏的主體之一。

源流三

⑴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中有解毗氏(解枇氏)部落,時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人來華定居中有解姓。其中的一些人後來又遷唐朝,成為大唐臣民。

⑵傳說為炎帝時參盧之後,後簡化為解氏。

⑶源於官位,出自漢朝官吏廨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廨人這種官職稱謂一直沿用至隋、唐時期,至“安史之亂”後迅速消失。在廨人中,即有以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廨人氏,至漢朝中葉以後省去“廣”字偏旁,稱解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烏拉氏,亦稱吳拉氏、烏喇氏,滿語為Ula Hala,漢義“江”,世居鄭家堡(今吉林雙遼鄭家屯)、烏拉街(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黑龍江兩岸等地,多致稱為漢姓解氏、吳氏等。

⑵.滿族解烏拉氣氏,亦稱錫勒爾吉氏,滿語為Silergi Hala,世居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多致稱為漢姓解氏、李氏等。

得姓始祖

解良。據《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族譜牒記載,解氏出於姬姓,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黃帝長於姬水(今陝西省岐山縣岐水)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省鄭州),因而姓姬。黃帝子二十五人,其一子名玄囂,為正妃嫘祖所生。玄囂遷居壽丘(今山東省曲阜),生蟲喬極,蟲喬極生帝嚳。帝嚳正妃姜女原,生子棄,被稱為后稷,創立了周部落。后稷生不,不生鞠,鞠生公劉,公劉遷居豳(今陝西省栒邑)。公劉生慶節,慶節生皇仆,皇仆生差弗,差弗生毀隃,毀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亞圉,亞圉生公叔祖類,公叔祖類生古公父,遷周原(今陝西省岐山)。古公父生太伯、仲雍、季歷三子。其中,季歷生子姬昌,稱文王。文王子姬發於公元前1066年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被稱為武王。武王傳成王姬誦。成王封胞弟叔虞於唐(今山西省曲沃)稱唐侯,子燮夫遷都於晉邑(今山西省太原),改國號為晉。另一子良被封於解邑(今山西省臨晉縣西南解城)稱解良,成為解氏家族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解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約六十七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42%左右。

解氏最早源出於姬姓。上古周朝時周武王有個兒子叫作唐叔虞的,是周成王的弟弟,他的兒子中有一個叫良的受封於解地(今山西解縣),稱為解良。解良的後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地名解為氏。

解氏的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和雁門(今山西代縣),解氏在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計,居全省第九十二位。

今山西省的運城市解州鎮自治區(舊稱解縣自治區)、太谷縣|,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揚州市、淮安市、鎮江市丹徒縣|,浙江省,河南省的濮陽市清豐縣、鄭州市、汝陽市、商丘市寧陵縣,駐馬店市遂平縣、上蔡縣、正陽縣、汝南縣、確山縣、新蔡縣,開封市,周口市,平頂山市,許昌市,漯河市,焦作市,新鄭市,新鄉市,安陽市,洛陽市,南陽市,信陽市,鶴壁市,三門峽市|,黑龍江省,吉林省的吉林市、遼源市,遼寧省的本溪市、大連市、錦州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青海省|,山東省的菏澤市巨野縣、諸城市、莒縣、沭陽縣、東營市東營區、泰安市、濟寧市任城區洸河街道辦黃莊村、濟南市商河縣鄭路鎮解家村|,安徽省的肥西縣、定遠縣、靈璧縣尹集鎮、阜陽市太和縣|,湖北省的荊州市監利縣,湖南省|。河北省的平山縣、故城縣、景縣、徐水縣,廊坊市|,四川省,西藏藏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甘肅省,江西省|。雲南省的宣威市,貴州省黔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福建省台灣省,陝西省的西安市長安區、戶縣|,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等地區,均有解氏族人分布。

另據《姓氏急就篇》記載,解地位居河東,即山西西南部,為古晉國轄地,因此,春秋時有很多解姓人氏如解揚、解獵等,均在晉國擔任大夫之職。晉悼公時,有一位“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賢士祁奚,所“外舉”的對象是解狐,這表明解姓在晉國的顯達。兩漢以前,解姓有遷居距解地不遠的平陽郡者,亦有越過太原北徙於雁門郡落籍者。兩漢之際,解姓由於種種原因在今地處黃河中下游的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散居開來。此際解姓見於史冊者甚多,其中就有雁門解勝,表明至少在東漢時解姓雁門郡望已經形成。三國兩晉時期,繁衍於濟南郡的解姓競現於史,尤以梁鄒侯解修家族為傑出代表。晉永嘉之亂後,災難迭起,北方解姓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樣避亂南遷,今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均有解姓人入遷,其中雁門人解叔謙遷居今湖北江陵。北魏漢化改革時解批氏改為漢姓解,定居河南洛陽,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解姓家族。隋唐之際,解姓主流仍在北方各省繁衍,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期欽宗靖康間,金兵攻取汴梁(今河南開封),趙構南避杭州建都,此後北方解姓因仕宦、避難、謀生等原因,漸播遷於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南方省份。宋末元初,解姓開始在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落籍。明初,山西解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明中葉以後,解姓有播遷台島者。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北、山東之解姓闖關東進入東三省。

郡望堂號

郡望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平陽郡:西漢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魏國正始八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設定平陽郡,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帶地區,即今山西省臨汾市。

洛陽郡: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歷史上被稱為“河南”,與“河東”、“河內”相對應,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 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堂號

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餘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亦稱河南堂。

平陽堂:以望立堂。

雁門堂:以望立堂。

梁都堂:晉朝人魏時擔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績的時候為天下第一,後被封為梁都侯。

解姓的其它堂號:恩榮堂,文淵堂、世善堂、志忠堂、立鶴堂、濟美堂等。

歷史名人

解揚

或作解陽,解氏始祖解良之子,與弟解獵兩人都在晉國做官,是當時很有名望的貴族,食邑於解(在今山西省運城縣),因以為氏晉國大夫。本書《鄭世家》謂其字子虎,霍人,蓋司馬遷別有所本。“執解揚”,解揚奉命出使宋國,被鄭人拘執而獻給楚國。後歸國,官至上卿(同於宰相)

解獵

解氏始祖解良之子,與兄解楊兩人都在晉國做官,是當時很有名望的貴族。

解琬

唐代元城人。景龍年間(公元707-710年)官御史大夫,兼辣朔方行軍大總管,守邊二十餘年,務農習戰,為長治久安之計。

解修

晉代著地人.仕魏歷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封梁鄒侯.

解慕漱

北扶餘國(今吉林)的建立者,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北夫余國的第一代國王。

解潛

宋代人,紹興(公元1131-1162年)宋代鎮撫使,在紹興作官時大力發展農業,招募人來耕種荒田,收成很好,紹興的屯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因為疾病而死。

解縉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代翰林學士。洪武進士,擔任中書庶吉士,曾經上書萬言,針砭時政,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升遷為御史。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啟倫

解啟倫,明威將軍,明洪武二年已酉歲,帶士卒由南京桑梓而離,鎮服施洲(恩施州),駐防十餘年,逝世後葬於恩施縣城北奇峰壩,地名解家墳。

解開

明代學者,字開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闔一起隱居在山中,他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被稱做二解。

解處中

五代時期南唐畫家,江南人。擅長於畫竹,尤其喜歡畫雪中的竹子,經常冒著風雪到野外寫生。人們對他所畫的竹子評價甚高。

解楨期

明朝時期書法家,書法好,被認為天下第一。後來在朝廷做官,職務為中書舍人。

解仕衢

解仕衢,生於明萬曆8年,卒於順治10年(1580-1653)壽73歲.娶錦衣衛指揮王桐溪之女.明崇禎光祿寺署承.是天津解氏第一人.

解聯甲

解聯甲:生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初一日 午時,卒於清康熙20年(1681年)三月初三日申時,壽61歲.兵馬司正指揮加三級,誥封承德郎.

解鼎甲

解鼎甲,字首賓.解仕衢長子.天津人.聚順堂第九世孫.明朝錦衣衛百戶(六品),誥授武德將軍.

解秉智

,先祖自山西永濟到天津第六世.乾隆丁卯科舉人,丁丑科進士,初仕直隸淶水縣教諭,後歷任甘肅涼州府永昌縣知縣.慶陽府安化縣知縣署理寧州知州蘭州分府.於乙丑年移疾徑歸,繪有<三荊同株圖>文士多有題詠.嘉慶三年八月卒,時年七十有九.遺命速葬.故碑誌未作,由紀曉嵐位其小傳.

解道倬

解道倬:字,有堂;號,竹嚴.天津人,解秉智之三子.生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六日未時.卒不詳.

解道亨

解道亨:字,通野; 號從庵.天津人.解秉仁長子.生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二十三日,卒不詳.

解學龍

字言卿(1582-1645),號石帆。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持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解微

解微[清]僧。吳(今江蘇蘇州)人。善畫,有鄧尉觀梅圖。《彭氏家珍錄》

解學曾

字省齋(1588-1645),解學龍胞弟。在南明弘光時授行營部司,隨同民族英雄史可法堅守揚州,城破後與清兵進行激烈巷戰,不幸於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殉國。清乾隆四十一年(1766年),乾隆皇帝為緩和民族矛盾,安撫揚州百姓,在為史可法修建史公祠的同時,追贈解學曾諡號“烈愍公”配祭於史公祠中。

解帖哥

元代廣東宣尉史,定興人,跟隨父親征戰有功,被任命為廣東宣尉史。

解湘麓

解湘麓,名佚,字湘麓(1859-1933),以字行,解學龍後裔。早年在興化竹泓一家布店學生意,被升為管事。約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 在興化北城外北大街王府巷東首創立“裕泰”號布莊,由經營小百貨開始,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解鍾駿

解鍾駿,字子青(1896-1965),以字行,解湘麓子。少年時代隨父經商,學習業務。後負責布莊進貨,派員在上海、南通等地坐莊(即設辦事處),使業務大為拓展。1956年,“裕泰”號布莊參加公私合營,解鍾駿任副經理(私方)。

解方

解方(1908-1984),字沛然,吉林省東豐縣四平鄉人。1930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曾任東北軍第51軍參謀、副旅長、第113師參謀長。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族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兩枚,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兩枚。

解長林

解長林(1917-2002),山東省聊城市人。1936年9月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2002年1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宗祠對聯

四言通用聯

解[解姓] 解[解姓]

計安河朔;

績著梁都。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元城人解琬,中幽素科(唐代科舉考試科目名),官侍御史。景龍年間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軍大總管,守邊二十餘年,既注意發展農業生產,又練武習兵,使邊境得以安定。後官至同州刺史。下聯典指西晉著地人解修,在三國魏曾任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晉武帝時,封梁鄒侯。

采藤療母;

直閣匡君。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雁門人解叔謙,字楚梁,一次,母親有病,他在夜裡祈禱,聽到

空中有人告訴他:須丁公藤為酒,可治母親的病。於是,他到處尋找,到宜都郡山,經詢問一位伐木老翁,終於找到了丁公藤,帶回家用酒浸泡,母親喝了,果然痊癒。下聯典指明代大臣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間進士,官中書庶吉士,曾上萬言書,批評太祖政令多次改變、殺人太多等,後罷官八年,建文時才得以復出。永樂初年,與黃淮、楊士奇等人進入內閣,參預機務,任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很受成祖重視。又因多次諫諍,被漢王高煦詆毀,貶官廣西,後進京奏事時,正好成祖不在京城,他便僅僅拜見了太子就回廣西,以“沒有大臣之禮”的罪名被下獄,在獄中被殺。著有《解文毅公集》、《春雨雜述》等。

孝傳仙藥;

忠格天心。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齊·解叔謙,母有疾,夜禱,聞空中語云:“須丁公藤為酒,便瘥。”下聯典指宋·解潛,紹興初為荊南鎮撫史,疾劇,張九成往候之,泣曰:“平生誓與賊戰死,此心忠義,惟有天知。”言終而逝。

五言通用聯

文名稱二解;

書藝第一名。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明代學者解開,字開元,吉水人。元末與弟闔隱居山中,俱有文名,時稱二解。明初征為本縣師,訓迪有方,吉水文學之盛自開始。學者稱筠澗先生,有《書解文集》。下聯典指明代書法家解禎期,以善書選天下第一。仁宗召為中書舍人。

政績冠天下;

列女納古今。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刺史解脩,仕魏為琅玡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武帝時封為梁鄒侯。下聯典指明代翰林學士解縉,字大紳,洪武進士,任中書庶吉士,上萬言書,指斥時政,帝稱其才,改御史。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持編修《永樂大典》,有《文毅集》。又與黃淮等奉敕撰《古今列女傳》。

武宣緣祖德;

忠義有天知。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廣東直慰使解帖哥,隨父征交址等地有功,積官萬戶,知廣東道宣慰使,卒謚武宣。下聯典指宋代鎮撫使解潛,紹興初為荊南鎮撫使時,募人耕荒田,收大利。紹興中屯田自此始。

大典輝寰宇;

妙竹盡嬋娟。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解縉。下聯典指五代南唐畫家解處中,江南人。為後主翰林司藝。善畫竹,尤工雪竹,有冒雪之意。說者謂其畫竹“能盡嬋娟之妙”。

七言通用聯

千年老樹為衣架;

萬里長江作浴盆。

——明·解縉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傳為明翰林學士解縉幼時對父聯。

十言通用聯

丕顯文名,雅宜豫幾學士;

不辱君命,堪為奉使行人。

——佚名撰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明翰林學士解縉。下聯典指周代名官解揚。

家譜文獻

湖北廣濟(現武穴市)解氏重修宗譜二卷,著者待考,首修於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文淵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廣濟縣(現武穴市)檔案館。

山西永濟蒲坂解氏譜略二卷,(清)解洵修,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山東東平解氏八修家譜八卷,(清)解衍洛等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80年)世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湖南解氏宗譜六卷,(清)解藺坡等修,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山東慶雲解氏九修族譜四卷,(民國)解希武、解爾昌纂修,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石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南省汝南縣解世界家譜,(中華人民共和國)解翱瑋編著,(公元後2017年)現存於汝南解氏只有一本(冊)。

字輩排行

山西運城解氏字輩:“晉克世文元洪朝明玉全國正天新印榮華富貴年”。

陝西西安長安、戶縣解氏字輩:“自應仕大賢 維文建世和 博學仁義信 精武耀榮華”。

河南汝南解氏家譜(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上學,求婚工作):“偉尊祖洲洋平品靜高隼忠少坤殿宮成享乾聖佳培竹珂芬寒輝君家娜瑩娟莉團營冉慧濤宇統恆玉妞格明華永松雪飛思藝福長紹吉世文振昌南光國正龍長新民俊凱旭營榮蓮商倩恆汐賢夢菲婷亞子豪鵬婉瑞妍兆錦翔宜勇春景鳳畢超威剛林雲雷遠義德澤克照祥泰章自汝陽中志航建彪峰倫戰軍英秀東雅寶天日強柏琪琳萬嘉誠仁敬孝勁宗全金申響理席禮”。

山東巨野解氏字輩:“如春德恆慶 ,瑞來欽昭昌,,明懷貽守敬,同心繼延祥,傳家保清素,承文永學良”。

山東諸城、遼寧大連解氏字輩:“昭令學殿相傳士沛昌”。

山東沂水莒縣解氏字輩:“修先植品孝純永......”

山東青島解氏字輩:“母思本維宜”。

山東臨沂解氏字輩:“震西文學廷念一心言丹松懇子慶佳蘭”。

山東東平解氏字輩:“炎兆嘉廣慶培錫鴻樹炳”。

江蘇南京解氏字輩:“福自天生定正家兆永慶”。

江蘇揚州解氏字輩:“順永長國志舉”。

江蘇儀征解氏字輩:“聖自茄如玉有永長國志齊順”。

江蘇泰州解氏字輩:“久昌廷寶井忠”。

江蘇徐州邳州市解氏一支字輩:“紅藍慶玉廣祥寶榮茂千雷射”。

湖北監利解氏字輩:“宗字一之學世傳兆慶昌詩書為國保”。

湖北江陵解氏字輩:“承家保業思務本維宜式昭令德厚植丕基懋修寅念尚慎自持雲孫毓慶福履申之”。

湖北解氏一支字輩:“格致誠正立師卓向”。

湖北十堰解氏字輩:“維厚德華宏友章".

安徽靈璧解氏字輩:“天新道有碩德為傳家寶”。

安徽阜陽解氏字輩:“雲洪(建)傑(西)夫(子)”。

安徽亳州解氏字輩:“貫鳳繼振春子...”。

河北廊坊解氏字輩:“光其永延忠”。

河北清河解氏字輩:“大德春景鳳……保恭東壁圖書府西”。

河南禹州解氏字輩:“永德福澤長克紹兆吉祥世泰文章振謙和家自昌”。

遼寧鐵嶺解氏字輩:“忠文國寶常久德春永恆立誌喜富生有祿海景清智遠廣宏”。

遼寧丹東解氏字輩:“仕齡興繼祥世運永遠昌”。

四川綿陽解氏字輩:“縉克仕文元 洪朝明玉全 國正天心應 榮華富貴聯 安邦乾坤定 孝順禮義廉 博愛仁智勇 家風萬代傳”。

四川成都解氏字輩:“國正天心順世代文應起”。

雲南宣威解氏字輩:“必正其中元懷恆應道天永報國家恩”。

北京解氏一支字輩:“廷甫有春建”。

重慶萬州解氏字輩(湖北利川分支):"朝宗世傳 兆慶永昌 維孝能友 英賢斯彰 文明武治 定國安邦 體元立本 鍾秀顯良 昭來繼志 必發其祥 遠承嘉德 守先有光"

重慶解氏一支字輩:“宗啟一之學世傳兆慶昌詩書為國寶忠厚紹家芳本大業乃茂行高聲自揚科甲登秀士爵祿榮賢良興朝作育盛植祚惠迪長時思遵祖訓永遠席宏光”。

解氏一支字輩:“勇萬世基殿”。

解氏一支字輩:“長慶永兆光玉”。

解氏一支字輩:“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坤賢乾和少子孝父心寬”。

解氏家訓:“一杯清茶贊留客,兩袖清風級余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