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與體制

觀念與體制

《觀念與體制》,是潘一禾編寫,學林出版社在2002.4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政治文化研究是一門首先出自西方但卻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政治現代化建設的學科。本書分十二章:第一章,文化與政治文化;第二章,政治文化的學科定位和研究範疇;第三章,政治文化研究的興起背景及思想資源;第四章,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分析模式;第五章,政治文化的差異及根源;第六章,影響政治文化的各種因素;第七章,公民文化與民主制建設;第八章,政治文化與政體穩定;第九章,政治社會化;第十章,政治文化與政治輿論;第十一章,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第十二章,中國外交的隱含原則。其中第十一、十二章中論述的外交文化與政治文化的關係研究,在當前的國內學術界基本還是空缺。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文化與政治文化

第一節 幾種經典的文化概念

一 文化的四大類別

二 泰勒/克魯克洪/馬林諾夫斯基

三 梁漱溟/胡適/龐朴

第二節 中義文化觀與政治文化

三種文化觀:廣義/中義/狹義

二 觀念與體制/顯型與隱型

第三節 研究政治性的觀念取向、行為模式與制度導向

一 馬克思與韋伯的不同側重

二 走出狹義的政治文化理解

第二章 政治文化的學科定位和研究範疇

第一節 政治文化的學科建立及科學定義探索

一 阿爾蒙德的政治主觀取向研究

二 中國學者的諸多解釋

第二節 政治文化的研究範疇探討

一 由阿爾蒙德提出的研究範疇

二 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第三章 政治文化研究的興起背景及思想資源

第一節 政治學自身的發展:政治行為研究和比較政治學

行為主義革命

二 政治學的比較研究和重新認識“現代化”

第二節 政治文化研究的主要思想資源

一 韋伯—帕森斯的社會學

二 文化人類學及心理分析理論

三 制度學派

第三節 政治文化的研究效用

一 既是分析內容也是研究方法

二 路辛·派伊的概括

第四章 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分析模式

第一節 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及三大關係處理

一 經驗—比較主義/評價的類型學

二 抽樣調查/面對面訪談/資料與歷史文獻研究

三 觀點與文化/個案與模式/事實與判斷

四 對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一些批評和懷疑

第二節 政治文化研究的一些主要分析模式

一 公民文化分析模式

二 “不完整的”與“整合的”政治文化分析模式

三 體系/過程/政策文化分析模式

四 後喻、同喻和前喻的政治文化模式

五 探尋反映中國政治文化特色的研究模式

第五章 政治文化的差異及根源

第一節 政治文化的差異與同一

一 群體政治文化的差異性與繼承性

二 個體政治文化間的差異性

第二節 政治文化差異的根源

一 政治文化群體差異的五個變數

二 文化模式與政治偏好

第三節 政治文化的複雜結構

一 統治/大眾,精英/民間

二 垂直與水平的各種劃分

政治亞文化

第六章 影響政治文化的各種因素

第一節 政治文化的外在影響因素

一 政治經驗的影響

二 政治系統的控制作用

三 政黨制度的變數

第二節 影響政治文化的非政治性因素

一 階級和階層

二 種族和民族

三 語言和宗教

四 職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

第三節 社會態度的共同特徵對政治文化的影響

一 全面生活滿足感與政治滿足感

二 人際信任感、經濟發展與政治滿足感

第七章 公民文化與民主制建設

第一節 公民文化的輸出與接受

一 西方技術傳播快,西方式公民文化傳播難

二 傳統與現代並行不悖:英國的經驗

三 對西方民主制的懷疑和反思

第二節 公民文化的類型與比較

一 公民文化的類型及與政治制度的關係

二 社會文化特徵與公民文化特徵

三 五國公民文化比較

第三節 公民教育與公民文化建設

一 如何進行公民教育?

二 中國的公民文化建設

第八章 政治文化與政體穩定

第一節 政治文化的基本功能

一 政治文化的巨大能量

政治文化的功能與影響

第二節 政治文化與政治穩定

一 整合的政治文化:英國和美國

二 不穩定的政治文化:義大利案例

第三節 公民文化與民主制的穩定

一 動態的平衡,也就是政治穩定

二 “不穩定”的政治態度和行為模式

第九章 政治社會化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的一般描述

一 政治社會化的概念界定

二 政治社會化的一般過程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的諸多途徑

一 家庭的政治社會化功能

二 學校的政治社會化教育

三 社會共同體的政治社會化作用

四 大眾傳播媒介的政治社會化影響

第三節 政治社會化的比較研究

一 美國的隱性政治教育

二 日本的政治教育方法

三 比較社會組織與人際交往方式

第十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輿論

第一節 公眾輿論與政治輿論

一 公眾輿論及其特徵

二 一般公眾輿論和政治輿論

三 輿論的主要取向內容

第二節 政治文化對政治輿論的形鑄

一 規範個人政治意見

二 引導整體政治輿論

三 篩濾各種政治信息

第三節 政府決策與民眾期望

一 政治體系的輸入/輸出渠道

二 人民的願望與政府的反映

第十一章 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

第一節美國政治文化與外交政策

一 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國家?

二 反思、審視和變化

第二節 中國外交思維的“路徑依賴”和思維定勢反思

一 別人設計好的遊戲規則

二 中西思維習慣的可能對峙

三 中國面對世界的勇氣和矛盾

第十二章 中國外交的隱含原則

第一節 東亞國際體系中的中國政治文化內涵

一 中國傳統的國際社會認識

二 朝貢體制中的中國政治文化內涵

第二節 中國對現存國際社會的認識特點

一 理解與誤解

二 如何更準確有效地表達自己

第三節 中國參與當代國際事務的文化策略探尋

一 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取向

二 “觀念戰略”和“文化政治”建設

三 值得借鑑的三種理論

附錄一 比較視野中的中國政治文化

第一部分 中國政治文化:中國學者的看法

一 關於中國特色的政治學概念

二 關於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本質特徵

三 對“民本主義”思想的評價

四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在今天的位置

五 關於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具體影響

六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對“人”的理解

七 意識形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特殊關係問題

八 對近現代中國政治文化的發展評估

第二部分 中國政治文化:外國學者的觀察

一 關於中國傳統的政治結構或政治制度

二 中國傳統體制對人們精神生活的影響

三 中國近代以來的巨大政治變革

四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

五 中國模式與蘇聯模式及其他模式

六 關於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變革

七 能否從“政治文化”角度分析中國政治的問題

八 路辛·派伊的《官僚與幹部:中國的政治文化》

九 比較視野中的中國民族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