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團

觀光團,本意是旅遊時,觀光遊覽的一群人的統稱。如今在網路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觀光團,比如天涯觀光團豆瓣觀光團互動百科觀光團等。

觀光團特徵

觀光團屬於旅遊方面的辭彙,作為觀光團中的一員,和旅遊景點之間的關係是有一定的捲入成分的,比如可以拍照留念,或者參加景區裡的某些諸如“背媳婦”之類的民俗婚禮活動。但這種捲入程度其實是相當淺的,也基本不用動什麼腦子。用“走馬觀花”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
觀光團的另外一個特徵是:蜂擁而來,呼嘯而去,呈現出很明顯的波浪特色。在旅遊業,有所謂“旺季”和“淡季”之分。在人們相對有閒暇的時候(比如放假),便會結伴而來。而自己很忙的時候,基本上也顧不及旅遊這檔子事。關鍵原因在於:旅遊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非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更多意義上的,不過是休閒罷了。
網際網路觀光團特徵:網際網路上的相當一部分的互動帶有這種特徵:捲入度不高,和自己關係不大,成群結隊地漲潮式地到來又退潮式地離去。隨著以“可寫的網際網路”為核心的web2.0運動興起,形容這種熱鬧,北大胡泳的一書書名倒是很貼切的:眾聲喧譁。
數位化運動讓信息得以井噴,信息爆炸的時代注定是一個淺閱讀的時代,因為人們需要處理的信息實在太多,以至於不得不在每條信息上儘可能地消耗更少的時間。數位化運動同時也讓人的交往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於是交往頻繁的時代又注定是一個弱交往的時代,因為人們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也實在太多了。美國學者格蘭諾維特使用的“鑲嵌”一詞很好地描述出這種人際關係的特徵:就象一個觀光團一樣,人們之間的關係既非沒有,但也談不上深交。需要互動,但一旦散團則各奔東西以至於可能連姓名是啥子都不曉得。
觀光團是不能用“冷漠”兩個字來形容的,因為他們出了錢來旅遊,怎么可能對周遭一切都視而不見。但有時候又不得不用“冷漠”兩個字來形容,因為彼處彼地發生的大多數事情,的確和他們關係不大,只不過是數日遊歷而已。他們貢獻內容,但其實自己都不是太當回事。他們追逐明星,但明星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不過是他們相互之間的談資罷了。他們平素不是不認真的人,但在觀光這件事,那么認真不是累得慌?
今天的網路傳播,的確讓很多搞傳播的人相當困惑,他們努力地要以“大眾傳播”的觀念來解釋網路傳播的種種現象,但時時刻刻會覺得有心無力。這也正是我一貫強調“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一個媒介,而是一個社會,更確切地說,是一個社會的延續”的原因。網路上充斥的惡搞、戲仿、冬粉成群、名詞生造乃至於好端端的一個意義被解構得支離破碎,都是這個後現代社會的典型特徵。
一般意義上講,傳播的信源(信息發布者)對於內容是比較重視的,特別是在能夠起到大眾傳播效果的大眾媒體上。無論是作者本人,還是類似編輯這樣的信息把關者。對內容的重視使得信息發布者的捲入度並不淺。但很顯然,網路上的內容製造並不完全是這樣。內容發布的便捷使得發布者並不一定很關切自己的內容。“低、淺、弱”的捲入度讓我們必須注意到:他們,不過是來觀光罷了。
網際網路進化幾十年,已經充分反映出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要對網路傳播非下個定義的話,那么,社會化傳播是一個不錯的註腳。正如現實社會中看客無所不在一樣,網路上,觀光團同樣大行其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