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歷史》

《親歷歷史》

“文革”鬧了十年,我準備只寫一天。

(圖)《親歷歷史》作者:張賢亮 楊憲益
市場價:¥28.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頁碼:404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8612706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內容簡介

張賢殼見證的死刑和性,葉兆言的“文革”記憶,朱正琳的鐵窗歲月,徐友漁的大串聯,許志英的“五七千校”,邵燕祥妻子的生活碎片,楊憲益的四年牢獄生涯,還有冰心老人寫給家人的溫馨感人的書信……在《親歷歷史》這些著名作家的回憶中,“文化大革命”不再是個宏大、抽象的字眼,不同角度的敘述將人帶入了私人的、日常的細節之中,一個時代變得具體鮮活,記憶被賦予了見證的力量。
《親歷歷史》文稿全部來自《收穫》的《親歷歷史》專欄,曾引起讀者極大共鳴與反響。

媒體推薦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寧夏的樹林曾大面積地受到天牛蟲害,路邊碧綠的楊樹、柳樹幾乎都死光砍光,奇怪的是唐徠渠邊一排排曾爬滿娃娃的樹卻安然無恙。當年碗口粗的小樹已長成了合抱大樹,渠邊修建成公園,很是熱鬧。而深藏在那些合抱大樹中的年輪,當然有“文革”時期形成的。我們無法把那十年的年輪從大樹中剔除出去,如果我們非要將它開刀,剔除掉那些年輪,樹木也不能存活了。
但人不是樹木、血液病還是可以治療的。
——張賢亮,《美麗》

編輯推薦

冰心、王蒙、萬方、楊憲益、葉兆言、徐友漁、張賢亮等著名作家、學者、文化名流、講述他們的“文革”個人經歷。私人生活和宏大歷史的碰撞,生與死,陣痛與重生。一段不能遺忘的歲月,一次精彩鮮活的歷史回顧。《收穫》經典同名專欄首次結集出版,曾引起無數讀者的共鳴和感動!
聆聽這些聲音,重新審視歷史:張賢這:“最常見的娛樂是談性文、性騷擾和打撲克。”
葉兆言:“革命是天堂,反革命應該下地獄。”
楊憲益:“那天,是入人還是拖出去槍斃事前都不說,一開門就說,收拾行李。”
冰心:“我決心在七十歲的年紀,從頭做起,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目錄

美麗
半瓶濁酒,四年星斗
記憶中的“文革”開始
革命與我們如此之近
鐵窗歲月
且與鬼狐為伍
遙遠的“文革”
碎片
紅樓紀事
抄家的經歷
我的大串聯
逃離
醒著的夢
東嶽“五七幹校”
我所經歷的1976
大塊文章
致家裡人
……

文摘

緣起
2004年11月8日夜十點多鐘,我的手機突然響起。從7日早上我就感到不太舒服,有點感冒症狀,關節酸疼,流鼻涕,慵懶,所以8號這天我很早就躺下了。這時一邊懊惱沒有關手機,一邊又不得不起床到衣架上取出外衣里的手機。一聽,出乎意料是小林的聲音,她說《收穫》策劃了一個新的紀實性專欄,總的題目和希拉蕊的那本書名一樣,叫“親歷歷史”,約我寫一篇。我說寫“反右”行不行?小林說還是寫“文革”吧。我說,“文革”的1965年到1968年我正在勞改農場,勞改隊里不搞“文革”,我好像無從寫起。小林說,“文革”有十年的歷史哩!喔,“文革”竟鬧了十年,連我自己都忘了!
關了機,我一夜難眠,第二天精神卻好起來。
“文革”鬧了十年,我準備只寫一天。這篇文章我一開始就寫上寫作緣由的準確時間,是因為事件發生那天的準確時間我也忘了。我們說我們是個健忘的民族,卻很少責備自己個人也健忘。但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是千真萬確的,有近萬人目睹,場面宏大。事實如同沉在河底的卵石,雖然河面上的波光浪影每一瞬間都不相同,但卵石是水流沖刷不去的,模糊的日期塗抹不掉事實。我曾將此事寫進小說《習慣死亡》,這本書譯成了二十多種文字,但所有的讀者都把它當虛構的故事。我寫這篇文章也是要告訴讀者,那不是故事,沒有一點虛構的成分。
一開始就寫下準確日子還因為,我感到身體不適的這天正是11月7日。這一天,絕大多數中國人大約也忘卻了。11月7日對中國人來說曾是一個偉大的日子——“蘇聯十月革命節”,所謂攻打冬宮的“一聲炮響,給我們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很多年中,每年的這一天在中國是僅次於“十一”國慶節的節日,全國人民都要採取規模不等而形式相同的儀式來紀念它。我們不再紀念它已有二三十年了,可是這個節曰總讓我念念不忘。每當日曆翻到這一天,我耳邊似乎就會響起阿芙洛爾巡洋艦的隆隆炮聲。這個節日是因我年輕時每年都過而至今印象深刻,那么我述說的這個真實故事的主人公,今天會是怎樣的呢?她年幼時就“親歷”過那樣的“歷史”,我很難想像她能身心正常地活下來,更不知道如果她還活著並偶然看到我這篇文章,是否會觸及她的隱痛,給她新的刺激。但我想到假如是後一種情況,她一定是和我一樣堅強的人,甚至比我更堅強。她看了這篇文章,一定會親自站出來說話,她的述說當然比我的文章更有力。
我希望是這樣!

我在馬克思《資本論》的注釋中讀到,“一個人不能以同一個罪行判處兩次”,可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