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投行

親歷投行

本書是以我2007年到2011年的投行經歷為基礎,但在我任職PE公司及求學MBA期間,仍然持續關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變化,因此也增加了許多近幾年中國投行界的新鮮事和對這些事件的個人評述。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某種程度上,我已經經歷了中國投行一個即將過去的時代。

內容簡介

後記:

2012年春天,我收到香港大學MBA的錄取通知書,即將在香港開始新的求學生涯。我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國,其中包括很多在國際大投行工作的同學。突然間我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他們問我中國的投行與華爾街的國際大投行工作狀態、工作內容有什麼不同,我該如何回答?於是我一時興起,寫了幾篇系列文章,題為《中國與華爾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這幾篇文章里,我結合一本描寫華爾街投行人士經歷的書Monkey Business,對比了中國投行人的狀態是多么的與之不同,又有哪些相似。半年以後,一個名為“計兮”的微博賬號轉載了我的這一系列文章,隨後這些文章就在微博上火了起來,甚至被多家財經媒體的官方微博多次轉發。

在此之前,幾乎從來沒有人詳細記錄過中國投行人士真實的工作狀態,而描寫美國華爾街投行職場生涯的書和電影卻已經接近泛濫,並且使局外人產生了一種幻覺:中國的投行也是這個樣子——天天出入高檔場所、高級酒店,紙醉金迷,夜夜笙歌。另一方面,有些在華爾街國際投行工作過的人看不起中國的投行,覺得中國並沒有真正的投資銀行,中國的投行人士素質較差,無法和那些在國際投行工作過的人相比。以上種種都讓我這個“純土鱉”投行人士產生了一種要為中國投行人士“正名”的想法。

2013年夏天,在本書快要寫完的時候,我發現事實上仍然有很多人對中國的投行業缺乏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很多人更喜歡以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別人在做什麼。在香港和倫敦求學期間,一些我新結識的朋友,聽說我在投行工作,在不經意的聊天中提及了一些對中國投行的誤解:

一個在商業銀行做投行業務的人說:那你成天都與契約打交道吧?

一個在國際大投行做sales的人問我:那你平時買什麼股票?

一個在倫敦做外匯業務的人聽說我在國內投行負責過中後台業務,說:那你主要是做行政工作的吧?

於是我意識到這本書確有出版的必要——作為一本對中國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及過去幾年中國投行發展歷程的普及型讀物。

時至今日,到投行工作仍然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儘管2008年金融危機後有一系列電影開始抨擊華爾街的拜金文化,投行大裁員的報導也經常見諸媒體。自2012年下半年起,中國的投行業更是進入了又一輪寒冬。有不少年輕人仍然試圖進入投行工作,而無視整個行業在走下坡路的趨勢。究其原因,還是前些年一直持續的投行的造富效應。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想多賺錢的衝動,畢竟,這也是個人能力的某種反映。從去年到今年,我在網路上和現實中仍然遇到不少剛畢業的年輕學生問我:請問怎樣才能進入投行?我想進入投行工作,辛苦不怕!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往往會反問他們:請問你是真的喜歡投行的工作狀態還是就是想多多賺錢呢?如果是想賺錢,賺錢的工作其實不少,但都要慢慢從基層做起。

而我發現,即使我說了再多關於投行的工作壓力大、出差時間長、沒有個人生活、遇到市場不好時日子非常難過,很多向我提問的人卻仍然對投行持有美好的幻想,哪怕我在心裡已經默默判定這個理想青年完全不適合投身投行工作。其實這也是我寫這本書想要告訴大家的事情——對有志進入投行工作的朋友而言,本書將為你提供一份職業選擇的參考。

本書是以我2007年到2011年的投行經歷為基礎,但在我任職PE公司及求學MBA期間,仍然持續關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變化,因此也增加了許多近幾年中國投行界的新鮮事和對這些事件的個人評述。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某種程度上,我已經經歷了中國投行一個即將過去的時代。

的確,投行是一份特別的經歷,讓我又愛又恨。這份工作讓我犧牲了許多個人時間、放棄了許多愛好、甚至造成了個人健康問題,但卻給了我豐富的專業知識、廣博的見識、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敬業的做事態度,足以受益終生。

很多朋友在網上看過我的《中國與華爾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後建議我據此寫成一本小說,考慮再三,我還是決定原原本本記述我真實的投行經歷和案例。其實現實的人生遠比戲劇精彩,虛構的部分卻可能增加對這個行業的誤解——那就恰恰違反了我的初衷。

書稿寫成後,我自己有點擔心,這份以個人經歷為主線的紀實讀物會不會寫得過於坦白?因為我不僅寫了太多中國投行真相和傳言,更寫了太多自己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我的得意,我的不滿,我的軟弱,我的堅持。但如果這能因此讓閱讀的你體會到人在投行的真實狀態,並因此收穫一些做人做事的感悟,就足以支持我如此行文的勇氣。

作者簡介

班妮,在北京求學六年,於國內知名院校取得法學學士及碩士學位,隨後來到上海,先後在律師事務所、投行、PE公司工作。在國內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資銀行部工作三年後,即從投資銀行部高級經理升任投資銀行運營管理部主管,負責投行項目質量控制、資本市場和後台運營工作。當年即領導資本市場部為公司贏得證券時報“最佳定價能力投行”稱號。其文章《中國與華爾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微博和微信上被各主要證券、財經媒體帳號廣泛轉載,因該文章的傳播和關注,接受過彭博記者、絲路記者關於中國投行業的採訪,其關於投行的文章被絲路網(www.silu.com)記者譯成英文刊載。2012年至2013年間,於財經雜誌《陸家嘴》上發表若干篇關於投行、股權投資以及商學院的文章。2013年下半年,在香港大學完成了MBA求學歷程,期間持續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變化,寫作此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