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事官

唐代官名,在政府部門中幹辦具體事務。

基本信息

注音

qīn shì guān ㄑㄧㄣ ㄕㄧˋ ㄍㄨㄢ 親事官

解釋

唐 代官名,在政府部門中幹辦具體事務。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二》:“省寺所用使令者,名親事官,自 唐 已有之。按, 唐 王守澄 奏:‘宰相 宋申錫 、親事官 王師文 等,同謀反逆。’”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親事官聞之,白伯父曰:‘夫人請吏部。’”亦省稱“ 親事 ”。《 通典·職官十七》:“又有親事帳內。”原註:“六品七品子為親事,八品九品子為帳內,限年十八以上舉諸州,共率萬人為之。” 唐 韓翃 《贈兗州孟都督》詩:“少年親事冠軍侯,中歲仍遷北 兗州 。”《 資治通鑑·唐文宗太和五年》:“上命 守澄 捕 豆盧著 所告十六宅宮市品官 晏敬則 及 申錫 親事 王師文 等,於禁中鞫之。” 胡三省 註:“親事,常在左右者,今宰執侍從,猶有親事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