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無完卵

覆巢之下無完卵

復巢之下無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已傾復,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

基本信息

釋義

復巢之下無完卵,字面意思是 鳥巢既已傾復,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 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據《 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 曹操屢有 訕謗之言,坐 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 株連,故以 復巢之下無完卵為喻。後也泛指事物的整體被毀滅,其中的個體也無以保全。

詞義

1.收:逮捕 2. 時:當時 3.故:仍然 4.遽:通"俱" 5.不:通"否"

6.大人:父親大人,表示對父親的尊稱 7.復:還 8.尋:不久 9.收:逮捕他們的人

10.復巢之下安有完卵:巢穴都翻倒了,下面還會有完整的蛋? 比喻:整體被毀,個體也會遭殃.

11.中外惶怖:朝廷內外非常驚恐.

12.琢釘:一種遊戲.

13.冀:希望

譯文

孔融被捕時,朝廷內外非常驚恐,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像原來那樣在玩 琢釘的遊戲,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 孔融對執行逮捕任務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於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 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 鳥巢傾復了,怎么可能有完整的蛋?”不久,抓捕他們的人也來了。

諺語資料

【出處】“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 琢釘戲,了無 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 徐進曰:‘大人,豈見 復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南朝·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復巢:被 倒翻的 鳥巢; 卵:蛋。倒翻的 鳥巢里沒有完整的鳥蛋。比喻整體遭殃,個體不能倖免或者遭滅亡的災禍,無一倖存。

【例句】“帝國主義與軍閥不打倒,國家就不能復興,我個人會有什麼出路呀!”

【近義】 一舟之復,無一物而不沉。

文化背景

孔融, 東漢末年 文學家,“ 建安七子”之一,當世名儒。 孔融年幼即有謙讓 明禮的美名。 孔融四歲時,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小 孔融挑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把大的都留給哥哥們。家人詢問原因, 孔融答到:“我歲數最小,應該吃最小的梨;把大的給哥哥們,符合禮數。”家裡人暗暗驚訝這個小孩兒見識不一般。這就是“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十歲時,隨父親 到京師 洛陽。河南尹 李膺門禁森嚴,不隨便接見外人。 孔融獨自來到 李府前,說自己的家庭與李家世代通好,求見 李膺。 李膺看到這個小孩兒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就和藹地問道:“孩子,你的長輩是哪一位?” 孔融從容地回答:“我的祖先是 孔子,您的祖先是 老子(老子姓李),兩位先人有師友之誼,咱們孔李兩家豈不是世交好友嗎?”李膺連連誇讚。恰巧, 陳煒陳大人來李府作客,聽了剛才之事,就不屑地說:“小時出眾,長大了不一定成器。” 孔融反唇相譏道:“想來您小時候,必定出眾!”眾人大笑,認為孔融必成大器。

孔融果然不負眾望,在 儒學、文學上都有相當的成就,備受世人尊重、推崇。但是,孔融後來被 曹操殺害,這是何故呢?有人認為是政治原因。 孔融對 曹操的主張屢持反對意見,被曹操所忌恨,遭到誅殺。

208年,在南征 東吳( 赤壁之戰)前夕, 曹操以 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殺了 孔融。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曹操為節約糧食,曾頒布下令 大興屯田,明令禁酒。 孔融極愛飲酒,就專講飲酒益處,還嘲諷 曹操道:“天上有顆‘酒旗’星,地下有個‘ 酒泉’郡,人有海量稱‘ 酒德’,帝堯‘千鍾’稱聖人。您如果非要禁酒,就把婚姻也禁止算了。” 曹操加以解釋,他不但不聽,反有謾罵之詞,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孔融喜歡結交名士,前面提到的 楊修、 禰衡就是他最好要的兩個朋友。這三人 恃才傲物。一次, 孔融向 曹操推薦禰衡,說他德才兼備,像一隻羽毛美麗而又勇敢的魚鷹。可是,禰衡初見 曹操便輕狂無禮,把文武百官稱作奴才。 曹操忍住怒火,讓禰衡作帳下 鼓吏。禰衡卻擊鼓罵曹,令 孔融十分尷尬。 曹操懷疑 孔融舉薦禰衡的用心是侮辱自己,於是借 黃祖的手殺掉了禰衡,從此對孔融的怨恨更深了一層。

孔融是忠於漢室的。 孔融鄙視權貴,從不把 曹操放在眼裡。這恐怕是 曹操殺他的一個重要原因。196年, 孔融被 袁譚打敗,妻兒被俘,一時難以自立,在不得已的情況 下才投靠了 曹操。他歷任 北海相、將作大匠、 太中大夫等職,一直以 漢臣自居。他針對 曹操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上奏主張“尊崇天子,擴大君權,削弱諸侯權勢”。這簡直就是要 曹操還政於 漢獻帝!這在當時曹操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後來,東吳 孫權派使者來 許昌。 孔融自恃 曹操顧及影響不會將他治罪,就當著吳使的面諷刺譏笑曹操,令曹操十分難堪。

孔融持才傲物,瞧不起並多次得罪 曹操,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典故引用

原作[ 復巢毀卵],鳥窩底朝上翻下來,蛋都摔破了。比喻同類慘遭復滅之災。

《文子·一二·上禮》: 復巢毀卵, 鳳凰不翔。

《戰國策·趙四》二一763諒毅回答 秦王、《說苑·一三·權謀·三節》 孔子回答 子路均引用此語,鳳凰前有“而”或“則”字。

又作[ 復巢破卵],也比喻禍至 滅門,無一倖免。

漢·陸賈《新語·輔政》(《諸子集成》本5):秦以刑罰為巢,故有 復巢破卵之患。

李成用《寄題從兄坤載村居》(《全唐詩》六四六): 復巢破卵方堪懼,取次梧桐鳳且棲。 後世多作[ 復巢之下無完卵]。

《三國志·崔琰傳》一二373 裴松之注引《 魏氏春秋》、《後漢書·孔融傳》七○2279二子語均作“安有巢毀而卵不破者乎”。

又作[ 巢傾卵破],傾(qīng):傾復;倒塌。 破也作“毀”。《北齊書·高幹傳》二一292(並見《北史》三一1143):乾臨死,神色不變……日:“吾兄弟分張。各在 異處,今日之事,想無全者,兒子既小,未有所識,亦恐 巢毀卵破,夫欲何言!”|清·黃百家《學箕初稿·二·上顧寧先人書》:( 先母) 茹荼吞蓼,左撐右拄,恐恐焉惟懼堤決瀾頹,巢傾卵毀,以支持此衰危之門戶。

又作[卵復巢傾]。 沈天寶《公無渡河歌》(《清詩別裁》一八):一朝失足蹈危機,卵復巢傾亦如此。

〖復巢完卵〗比喻從 滅門之禍或整體復沒中逃脫出來得以倖存的人。 完也作“遺”。 遺(wei,四聲):留下。 清初·歸莊《隆武集·城陷後二十日,訪得兄子益孫所在,抱之以歸,口占四絕句(其四)》(本集·一):復巢遺卵章能存,他日毋忘 田父恩!

又作[毀巢完卵]。 清·查慎行《敬業堂詩續集·六·五月初十日出獄後感恩恭紀》:毀巢完卵初非望,溉釜烹魚敢憶歸。

又作[ 破巢完卵]。 錢謙益《臨城驛壁見方侍御孩未題詩》(《 清詩別裁集》一):抱照摘瓜余我在, 破巢完卵似君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