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午子仙毫

西鄉午子仙毫產於陝西省西鄉縣南名山午子山。1985年初月通過省級技校及新產品鑑定。

產地

茶園地處陝西南部,漢中地區東部,年平均溫度14.7℃,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海拔高度6001200米。土壤呈微酸性,有機質含量高。鮮葉於清明前至穀雨後10天採摘,以一芽一二葉初展為標準,乾茶每公斤6.2萬個芽頭。鮮葉經攤放(35個小時)殺青清風揉捻初乾做形烘焙揀剔等七道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

成品狀似蘭花,色澤翠綠,白毫滿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甘,湯清明亮;葉底芽葉成朵。

午子傳說

 產於陝西省西鄉縣南名山午子山。1985年初月通過省級技校及新產品鑑定。茶園地處陝西南部,漢中地區東部,年平均溫度14.7℃,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海拔高度6001200米。土壤呈微酸性,有機質含量高。鮮葉於清明前至穀雨後10天採摘,以一芽一二葉初展為標準,乾茶每公斤6.2萬個芽頭。鮮葉經攤放(35個小時)殺青清風揉捻初乾做形烘焙揀剔等七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狀似蘭花,色澤翠綠,白毫滿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甘,湯清明亮;葉底芽葉成朵。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距西鄉縣城十五里外有一座秀麗而險峻的山峰,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山頂上來了一位美麗、善良的種茶姑娘,姑娘說她因為出生於午夜子時,所以人們叫她“午子姑娘”,姑娘不但在山頂種植了一片片鬱鬱蔥蔥的茶樹,還在路旁的紫竹林中搭起了一座茶棚,專門方便過往行人。
每日清晨,午子姑娘便用泥陶壺從山腰龍脖洞裡汲來了清泉水,再用青鋼木木炭把水燒沸,在紫砂杯中放入茶葉,精心沖泡後,敬於客人。山谷的青松翠柏之間翻騰著嫵媚的雲海,耳旁傳來鳥語溪鳴,身邊不時出現午子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人們一邊品飲著異香撲鼻,清醇可口的綠茶,一邊欣賞著午子山峰間迷人的風光,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清香、甘醇、鮮爽的茶湯直入腸胃,一種安詳、中正的太和之氣,油然而生,令人怡然陶醉,心曠神怡,仿佛置身於人間仙境一般。
一日,有一嗜茶高僧送午子姑娘對聯一副,上朕:“龍脖洞中水”,下聯:“午子山頂茶”,橫額:“仙境雙絕”。他向眾人解釋道:“此‘雙絕’乃指兩雙,即茶與水,環境與美女也”,後來被人們稱為品飲“四要”。據傳,還被茶聖陸羽收集到“茶經”之中。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的美名,被人們越傳越遠,正好被出巡在外且嗜茶成癖的皇上知道了,他即令繞道駕臨午子山。
當皇上在茶棚里召見了午子姑娘,品飲香茗後,感慨地嘆息道“喝遍天下飲料,還數此茶最好。即將此茶為欽定貢品,專供皇宮所用,封午子姑娘為‘御前茶侍’,即日一同進宮。”然而皇上的此翻“好意”卻遭到了午子姑娘斷然拒絕,頓時龍顏大怒,吩咐左右砍去午子山茶林,拆掉茶棚。午子姑娘攔住毀林砍樹的人,對皇上說:“只要皇上能將我帶出午子山,我便隨皇上一同進宮。”皇上聽罷命御林軍將午子姑娘護送返京。當走至白松崖時,天上突然颳起一陣陣狂風,午子姑娘借風勢,縱身一躍,跳下了山崖,只見白雲之中,姑娘變成一隻美麗的金鳳凰,展開雙翅沿午子山峰的茶園繞飛一圈後,越過對面山頭,向天外飛去。皇上和他的侍衛們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過神來嘆息一聲說道:“午子姑娘乃是神女茶仙下凡,非凡人所比,看來天意難違,不可冒犯。”說罷便令眾人速速擺駕,返回了京城。
為了紀念美麗善良的午子仙女,人們把每年清明前在山頂所采的新茶嫩芽,看作是午子姑娘的化身,取名為“午子仙毫”。在當年午子姑娘搭起茶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為“午子觀”,在她曾跳崖的地方栽滿了白皮松,還把午子姑娘跳崖後變成一隻美麗的金鳳凰後飛過的那座山頭,取名為“飛鳳山”。飛鳳山下的那條清澈的小河的源頭,據說就是午子姑娘當年取水的那個“龍脖子洞”,於是人們便把這條小河取名為“頸項河”,後被人們訛傳為“涇洋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