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胃聖

西藏胃聖

主治服法:

胃病之種類及病狀

西藏胃聖
西藏胃聖
純粹天然中藥
根治胃病 常服益壽
胃病之預防及根治
前言

人之疾病,多由飲食不慎所致﹔古人云:[病從口入]非虛語也。該飲食物經口腔之咀嚼進入食道而達於胃,再經胃之消化磨爛而入於腸,復經腸之消化吸收而送入血中,血液將各種營養素分別送於人體各部組織而達成飲食物營養之價值。
當飲食物入口腔後,口腔即分別取捨,其不適合於營養價值之物質,絕不許其闖入進食道,故口腔因飲食物而受創者不多。倘偶一不慎被其竄入,食道僅任輸送之責,過而不留,飲食物能在食道作崇之機會亦少。迨入於胃後,除液體及易於消化之物質外常常停留於胃中者達四五小時始入於腸。入腸時又須經過嚴密之檢查始許通過,倘飲食物中有不適合營養價值及有礙於人體之發育者,決拒而不納,而使之反逆嘔吐於外,以保全全。是故人體之內病多由胃病而起,諺云:[萬病皆由腸胃起],即此道理也。
胃病既為最容易發生之疾病,而關係於人體健康又如是之重且大,故胃病預防及根治之方,實為吾人所不可忽視。茲因本書重版,特綴數言於卷首,以告於吾邦人君子。
香港壽世藥室總行主人謹啟
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
主治服法:
胃病之種類及病狀
一、 胃呆(即胃弛緩或稱胃弱)
原因:
暴飲食,營養不良或不注意攝養者,最容易引起本病。
症狀:因為胃壁鬆弛,活動力減弱,進食稍多,即覺胃漲悶塞,但食慾並不因而減少,每進餐時,本思非三碗不快,豈知一碗未竟,已覺腹滿難容,日久,則食慾不進,漸變為胃擴張。
二、 胃擴張(即胃脹)
原因:
由胃呆或胃之末端創傷與慢性胃炎而起。
症狀:胃部膨脹,噯氣,口渴,空腹時作痛,甚或嘔吐,食慾時有時無,舌尖呈赤色,大便乾燥,體力衰疲,削瘦,胃部時作振水響,或蠕動不安。
三、 急性胃炎(即胃部發燒或稱急性胃加答兒)
原因:
飲食過度,進過冷過熱或刺激性較強或已腐敗之飲食物所致。
症狀:突然發病,胃部覺重壓,有劇痛,脹滿、舌有白色厚苔,大便不規則,尿量少,呈赤褐色,重者吐血,便血。
四、 慢性胃炎(胃部長期發燒,或稱慢性胃加答兒)
原因:
急性胃炎,醫治失時,最容易轉為慢性,菸酒過度,齒牙不良,咽下之食物未經細嚼等其主因。
症狀:與急性略同,有間歇性陣痛,時覺頭暈胸脹,四肢乏力,腰痛背痛,舌上不生苔,嗜酒者多於早晨嘔吐。
五、 胃酸缺乏
原因:
胃液中之分泌減少,以致消化能力減退,有由於慢性胃炎轉變而來。
症狀:與慢性胃炎略同,因胃酸缺乏,消化不良,進食後久感脹滿,因此腸內之黏膜受影響,多誘發下痢。
六、 胃酸過多
原因:
胃酸分泌過多,胃壁過受刺激或因飲食不定時及嗜酒者多患之。
症狀:食慾失常善飢,食後一二小時後,胃部感重壓疼痛,並反噎性漿液,胸中悶熱。
七、 胃寒
原因:
飲食無度,多食酸辣品所致。
症狀:胸部冰冷,消化力減退,氣虛易倦,喜沸騰飲料及辛辣食品。
八、 反胃
原因:
多進過冷過熱及辛辣性飲食物,或因胃酸過多失治所致。
症狀:不思飲食,或食後即嘔吐,身體日形瘦弱。
九、 神經性胃痛
原因:
由於生殖器病,貧血,憂鬱,****等所致。
症狀:胃部 ,發生劇痛,與攪腸痧之情形相同。
十、 神經性消化不良症
原因:
神經衰弱、貧血、菸酒過度或腸寄生蟲及****等為本病誘因。
症狀:食後腹脹,便秘,影響及於頭痛、眩暈、倦息、心跳、精神鬱悶、失眠等
十一、 胃潰瘍(即胃糜爛症)
原因:
由於胃酸過多,胃壁受胃酸之剝蝕所致,有因過熱之飲食及胃之外傷而起。
症狀:嘔吐、吐血、頭痛、心跳、貧血,胃如針刺或灼熱樣痛,必發生於食後二三十分鐘,作痛時起於心窩部,向背部發散,又深夜飢時亦常發痛,至吐血時其量多者盈盆,少者或入腸內,排出紫黑色之便血。
十二、 其它胃病
原因:
胸腹部受重壓,擊傷,刺傷及服毒經治癒後而起。
症狀:造成上述各種胃病。
胃病之根治
胃病為慢性疾患中最難治癒者,吾人研究該病之發生及性狀,當知決非暴藥所能克制,更非發酵劑(蘇打之類)標治可愈。是以須求一種能調整恢復胃酸分泌機能及使胃壁堅強之劑,以調整胃組織,令疾患根本除去﹔故應設法服用根治胃病特效藥[胃聖](又名壽芝)以求治本。[胃聖]對於胃病之特效,猶如[金雞納]之於發冷病,[盤尼西林]之於腦膜炎,肺炎及一切血毒者然。
胃病之預防
胃病之預防,不特宜注重胃臟之攝護﹔即全身之衛生,亦不可忽視,如口腔齒牙之清潔等,更有直接之關係,故吾人對胃病之預防,應注意日常之生活,茲將胃病之預防法,條列如下:
一、 節飲食並飲食有定時,使胃臟運動正常,機能健旺。
二、 食後不宜即行劇烈運動,宜作緩緩之散步。食後須在半小時之休息後,始可工作,入浴或睡眠﹔使胃部充血,以協助消化。
三、 少進過冷過熱之飲食物,菸酒及酸辣品不宜多食,以免胃壁多受刺激而發炎,或引起胃液之分泌作用失常。
四、 進食時注意以咀嚼,以減輕胃部之工作負擔。
五、 注意口腔齒牙之清潔,如有殘缺或齦蛀,宜立即補鑲,以免污物或齒牙喉頭之病菌隨食物入於胃中。
六、 過於悲哀或憂鬱,血行每受障礙,易致胃病,婦女切切注意。
七、 每日大便一次,固為衛生良好習慣之一,即對胃病之預防,直接間接均有莫大之助力,蓋因便秘而引起胃病者,實為常有之現象。
八、 普通之腹痛,實為胃腸受寒所致,故睡眠時須注意被溫,切勿貪涼而令胃腸受寒而誘發胃病。
胃聖之介紹
(一) 胃聖之產處

胃聖系一種芝狀寄生植物,屬菌蕈類﹔產生於西藏與印度不丹尼泊爾交界之喜馬拉雅山一帶,喇嘛稱之為[壽芝]。藏民多食山泉水質寒劑,故患胃病者甚普遍,當地喇嘛,每年二度必著藏民之健者,入山採藥,以治群黎。此藥生於岩壑之陰,與華南燕窩生長處??,採藥者攀藤懸岩而上,藏民雖慣於登山,然遭險者時有發生,故藏民亦大多立足不前,且產處不多,所得只能供喇嘛占有而已。友人周君,系服務於蒙藏委員會者,其夫人患胃病十餘年,醫藥所費不 ,屢醫罔效,深以為苦。及聞喇嘛有此藥,設法得三兩而姑試之,服後數月未發,而食慾漸開,再四兩而病若失。後經喇嘛勤告,無論有無胃病,如能每月二兩,必可延年。周君鑒乎夫人之應驗,而本人身體贏弱,亦試服之,近已體健精壯,判若兩人矣。
(二) 常服與延壽
胃臟之於人體,猶鍋爐之於工廠也﹔此部一生障礙,全身受其影響,唯[胃聖]能安胃理髒。緣喇嘛稱此藥為[壽芝]之理由,乃由於胃病獲痊,則身體各部營養自必充足﹔疾病無隙可乘,自能得享天年。然飲食貪慾,為人之本性,因此隨時有造成胃病之危險﹔故如能一月貳兩,猶機器之逢時清理,非惟可防止胃病之來襲,且因有此調攝,而消化機能得充分發展,食慾自必常盛,身體精神自必健碩矣。古人有言:[藥補不如食補],長壽之道,固基於是也。
(三) 取盒內膠袋中之藥粉,裝入布袋中,用針線縫閉其口,放入瓦罐(即茶煲),加清水三碗,(普通之食飯碗)煎(煲)成濃汁,(約經一小時左右)約合一碗,溫熱服下。經二小時,復將原渣再煎(煲)一次,亦宜溫熱服下。因此藥之藥力甚強,故第二次服後,尚可將原渣再煎(煲)第三次,藥汁依然濃厚也。食藥時間,飯前飯後不拘,空肚時服之最佳,如時間上不許可,則可分早午晚三次煎(煲)服。
初患在二年以內者三日斷根(每天一服,一連分三天服完)。
久病在二年以上者七日斷根(每天一服,一連分七天服完)。
注意:服用本藥,應照上述辦法,分日連續服用,不可間歇,否則效力減低,老幼孕婦不忌,均可服用。
常川服用,每月貳服(分上下半月),小兒一服,無病者服之,可資預防及益壽。即患者服本藥而斷根後,固可無患再發,然能每月服本藥二次,與以相當調理,則可使傷愈之胃,得充分恢復其健全也。
(四) 服胃聖后之反應
凡胃病患者,不論其患何種胃病,服食胃聖后,均可藥到病除。其一般之反應,均為服食後減少痛苦,或停止嘔吐,並具即止胃出血之特效。但如患胃潰瘍之深重者,則在首次服藥後,有時反覺引起如蟻咬之疼痛,此乃藥力透入潰瘍處之去腐作用所致,患者可不必驚懼,安心繼續服用,一二服後即無此種現象而日覺其愈矣。至於反胃患者,初患者三服即止,如久患者服後,或有引起劇吐之現象,其嘔吐物為痰涎狀之黏液,甚或帶有血絲者,亦不必恐懼,一二服後即收速效,然此種病症須服胃聖七服至十餘服當可完全斷根。其最需注意者,進食胃聖之數量,應信仰敝藥室之指導。該藥性質和平,補氣益胃,寧使多服一二劑無妨,不可以為胃病已停止而減服。否則胃病表面已愈而實未斷根,日後復發,不但影響本藥之信譽,即患者本人亦費錢而自尋痛苦也。
(五) 服藥期間及治癒後之注意點
(1)
切勿常常動氣,蓋鬱氣胸中,最亦傷胃,雖經治癒,尚難免重患也。
(2) 忌食冷食、酸辣、魷魚、墨魚、鮑魚、冬菇、太甜之物、 、腐敗之物與菸酒等,蓋此等食物,最能傷胃及不易消化,而易使胃病復發。
(3) 不宜勞動過度,憂鬱,用腦過度及郁坐,最好能心境歡暢,早眠早起,練習健身運動,並在食後作緩緩之散步,如此則收事半功倍之效。
(4) 勿使胃部受寒及壓束。
(5) 在胃病未治癒前,以服食流體及易消化之物為最佳,如為固體,尤應細加咀嚼。至於患胃病者最宜之食物,參考國內外諸名醫之臨床經驗報告:以雞蛋、牛奶、豆漿、麥片、西紅柿(少量)、番薯、玉蜀黍粉、鮮果(如橙、蘋果、熟木瓜之類)及經煮爛之豆類及穀類﹔至於各種可食之植物蔬菜(如菠菜、黃芽白等),其新鮮者均可進食,動物食品,以魚類為最宜,煮爛之牛肉亦佳,油膩應少進,酸辣等刺激性物切忌。
(6) 其餘應注意事項,可參閱第三節[胃病之預防]茲不贅述。
成份:壽芝 含三 皂 齊墩果酸 熊果酸 芸香 金絲桃 維生素B1,C,K
壽世藥室出品
拍照編號:
CW-2003-00147
西藏胃聖
規格:
每一大盒內有十二小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