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大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可謂是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帆船之一了。作為西班牙16至17世紀的海上霸權的縮影,它們常常使人聯想到寶藏、海盜、征服者和無敵艦隊。

西班牙大帆船西班牙大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是15世紀17世紀所用的一種大型三桅帆船,通常有兩層或更多的甲板,尤其被西班牙用作商船或戰艦。西班牙大帆船最顯著的特點是高聳的船首和船尾甲板,戰爭中當兩船並肩卡住時,其優勢在於可輕易登上敵船。它嚇人的城堡狀外形也起到了在心理上威鎮敵人的作用,50磅的炮彈射程400米。

簡介

西班牙大帆船結構圖

據說,葡萄牙人最早建造了這種大帆船,但卻是西班牙人開始大規模修造大帆船,並利用它們組成了強有力的艦隊。著名的西班牙寶物船隊即是由這種船隻組成。西班牙大帆船的名聲在於其龐大的船體和載重量,在於其源源不斷從新大陸運回黃金,供西班牙王室和貴族揮霍。通常它都攜帶有重型的武器。西班牙大帆船有兩到三層甲板,多數裝了三桅,但也有四桅的特例。

16世紀初,戰船上開始設定“舷窗”。這是開在船側的視窗,上面有用絞鏈開啟的窗蓋,這樣,不必從船邊吊裝而通過視窗就可以很方便地給船裝卸貨物。英國造船家運用這個思路,設法使加農炮從船的下甲板進行射擊。這樣,舷側炮便告問世。它的重量正好安全地分布在它的重心下面。西班牙立即步英國的後塵,建造了一種長約100英尺、寬30英尺的戰船,稱為西班牙大桅帆戰船。它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一樣,是專門為海軍作戰而設計的。它的船身趨於狹長,在吃水線上方有個較低的撞角,用來衝撞敵船。這種戰船有三個桅桿,上面裝有橫帆。船頭船尾建有船樓,水線以上的船體裝有許多門輕型加農炮。在主船體上有一排大型加農炮,這樣,海戰的初始階段就大大延長。但如果不能對敵船作猛烈的衝撞,並象早期海戰那樣士兵登上敵船,進行一場短兵相接的搏鬥,那么戰鬥就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西班牙大桅帆戰船,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不同,它具有遠距離海上航行的適航能力。其主要缺點是它的行駛主要受風力的支配。由於新式戰船比老式圓弧形戰船機動性更大,索具也有了改進,因而它可以“逆”風駛行,這樣,上述缺陷部分地得到了彌補。

英國人認識到舷側炮的套用有可能改變海軍戰術,因此越來越重視發展適合裝備遠射程炮的戰船而不再注重攻占敵船這種作戰方法了,結果,位於戰船頭尾的船樓變得越來越矮,船頭上的撞角也很快取消了,重型炮的比例也有穩步增長。不過,西班牙的戰船還依然保留著船頭上的撞角,殺傷人員和摧毀敵船的兩種火炮的數量繼續保持平衡。他們仿照英國,降低了船頭上船樓的高度,但船尾的船樓仍然造得很高,並在上面設定了敵人難以對付的輕型炮組。

西班牙人仍然把他們的戰船看作是主要用來攜帶陸軍的海上浮動堡壘。與此相反,英國人則不願浪費船上的艙位和人力來裝載不懂海戰的陸地部隊,他們將水手訓練成能夠離開炮位或者攀下帆纜,操起長矛短劍,強行登上敵船或者竭力把自己艦上的敵人趕走。

這就是各國海軍戰術理論的區別,他們導致了英吉利海峽的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海戰,在這次海戰中,英國海軍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創了海軍作戰史上桅帆舷側炮戰船的新紀元,並標誌著英國謀求制海權的開始。

發展歷程

西班牙大帆船早期大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的起源說起來顯得有些含糊,所能確定的是它出現在16世紀初,公認的最早的一艘西班牙大帆船建造於1517年,它是用來對付地中海巴巴利海盜的。和15世紀的威尼斯帆船一樣,那時的西班牙大帆船還是帆槳混合型的帆船。16世紀20年代葡萄牙人也使用著一種類似的更加小巧的帆船游弋在印度洋,到1525年,西班牙大帆船的在冊數量已經達到了21艘。一份文獻保有著在以後年份里的西班牙艦隊中這些一流帆船記錄,不過並沒有更詳細的情況描述。到了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大帆船的發展已經逐步明朗化,當法國人首次看到它們時會根據其外表稱其為西班牙戰艦,於是作為戰艦的一種它們被世人所接受。到了這個時期,西班牙大帆船已經不再稱之為槳船了,儘管船槳作為它們的次要動力來源又持續30年。它們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帆船,擁有著與同時代的克拉克帆船不同的獨特外型。

16世紀初,正值海事革新的大航海時代,設計者們努力嘗試著將大炮搬到甲板上,新式的航海設備也不斷湧現。在地中海,有一種又小又輕的裝著三角帆的商船,正是兩艘這樣的地中海式帆船伴隨著更大一點的“聖母瑪利亞”號(哥倫布的旗艦)於1492年完成了大西洋彼岸的發現之旅,它們遂成為最常見的冒險用船。在北歐地區,大量的經過武裝的克拉克帆船被製造出來用於彰顯國力,英格蘭的“大亨利”號和蘇格蘭的“偉大的麥可”號便是這他們的代表。和中世紀北歐的船一樣,它們顯得巨大而笨重,不過它們的主桅上掛起了地中海風格的大三角帆,而將北歐風格的方型帆掛在前桅上。兩種式樣帆船的另一個區別是地中海式帆船趨向於使用厚木版平鋪,外板平接的建造方法,而克拉克帆船的建造方法則是厚木版重疊,鱗狀搭造。在西班牙大帆船還沒有出現以前,這兩種是在西班牙最為常見的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聖馬丁號
西班牙大帆船可能是由地中海式帆船演變而來的,二者有著很多相似的特徵,例如,早期大帆船的前甲板都不高,船身看起來也都比較小巧。而事實上,從圖片資料上也能發現16世紀中葉的西班牙大帆船和克拉克帆船的共同之處,比如說類似索具和同樣巨大的船樓。這樣說可能會更好一些,西班牙大帆船是在繼承了地中海的造船工藝和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帆船。

到了16世紀30年代末,西班牙大帆船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普雷維扎海戰中,一艘威尼斯的大帆船同時對付數艘土耳其槳划船,事實證明這種船武裝的很好,能很輕鬆抵禦槳划船。很顯然,這是一種比其他地中海帆船更為強大的帆船,能承受敵人火力的重擊。它們是合適的商船,在戰爭時期也能裝備大炮並裝載士兵。它們被按照戰船的要求設計建造,向前邁出了明顯的一步。在那個少有專門戰艦的時代,西班牙大帆船獨成一體。
到了菲利普二世(1556—1598年在位)統治期間,西班牙已經將連線本土和新大陸的護航體系推行了30年,最初的護航艦隊僅僅包含一艘經過武裝的克拉克帆船,西班牙大帆船出現後,小型的大帆船便成了護航艦隊新的選擇。隨著由於私掠者增多而導致的印度群島護航任務的不斷增加,它們的數量不停的在增長。1536年和1543年的法令中明確規定了西班牙大帆船將如何進行武裝,以及它們所應扮演的角色。對1554年沉沒在今天美國德州海岸的“聖艾斯塔班”號帆船的調查,提供了關於船隻結構和武裝的有利證據,同時,相關圖片證據的不斷增多,也證實了這種新式帆船的發展軌跡。

在菲利普二世執政前的十年里,大部分的西班牙大帆船都沒有克拉克帆船那么大,它們的平均噸位大約只有120噸,這使得它們可以象當時描述的那樣帆槳混用。大型的帆船是很難藉助於划槳前行的,很顯然,槳船的活動範圍就只能局限於沿海地區、地中海或者是其他風平浪靜時候的海洋上。到了1556年,在冊的西班牙大帆船的平均噸位已經上升到了334噸,這大約是十年以前的3倍,在1558年派往法蘭德斯的船中,這個數字達到了367噸。儘管當時的西班牙ZF傾向於將一些其他的武裝船隻也當作西班牙大帆船進行統計,不過經過努力,這些船隻的數量已經能夠被剔除出來了。

西班牙大帆船大帆船模型

西班牙大帆船的理念也同樣為其他列強所接受。英國的亨利八世就曾在1545年誇耀過他的“恐嚇”號(其實只是艘帶著槳的小型巡邏艇),葡萄牙、法國和法蘭德所擁有的大帆船在16世紀中葉的歷史上也都有所記載。一般情況下大帆船在西班牙被視為戰船,在葡萄牙也被當作一種特殊的戰船,它們不時出現在歐洲的其他地方。

船隻特點

西班牙大帆船船身中部的剖面
在結合了圖片資料、模型、考古發現和歷史的相關記載後,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16世紀中葉西班牙大帆船的模樣。它的典型特徵是高船弦、高尾樓(往往超過兩層)、前甲板低、船尾平,船首處有一塊突起,猶如槳划船的撞角一般,那裡有著一個獨立的炮位。船身呈明顯的等邊梯形(船身兩側自下而上向內傾斜)並且這種斜度一直延伸到尾樓。大帆船的線條是很優美的,船尾則更是出奇的精美,從而使得它那有些單調的船首相形見絀。克拉克帆船的長寬比大約是3:1,而這個時期大帆船的長寬比為4:1,因而在速度上更加占優勢。從前面的講述中了解到16世紀50年代大帆船的噸位已經達到了300噸,這樣的外型使得它能為大炮提供穩定的發射平台,同時高聳的船樓也為船上的士兵提供堡壘般的掩護,使得它在近戰中獲得優勢。炮台下面的是貨艙,上面的船樓里住著乘客和士兵。

西班牙大帆船的典型特徵還包括:擁有船艏斜桅前桅、主桅和後桅,上面掛著方型的帆布,那些超大型的大帆船(噸位往往超過800)通常都會有兩個後桅,被稱之為第四桅。船艏掛著一塊方型的帆布,前桅和主桅上掛著三塊方帆布(從上到下分別叫上桅帆、中桅帆和主帆),後桅上一般都掛著一塊大型的三角帆。儘管樣式發生著變化,但西班牙大帆船的這個基本特徵一直持續到17世紀中葉。

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最大的便是尺寸了,500的噸位在16世紀70年代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了,在1588年組建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時候,ZF徵集到了3艘超過1000噸和8艘800噸左右的巨型大帆船。1588年以後的海軍重建以及西班牙北部日益嚴重的造船危機使得大帆船的尺寸普遍變小,500噸左右,作為一種常見的尺寸一直持續到了17世紀中葉大帆船時代結束。尺寸的變化也導致新大陸往西班牙資金輸入方式的變化,ZF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經過武裝的大帆船而不是普通的商船來負責資金的運送,這樣的安排更加有利於統治者對來自美洲的貴重商品的控制。

走向沒落

菲利普三世(1598年—1621年在位)即位後規定,來自新大陸的資金必須由王室的西班牙大帆船來負責運送,否則當事人將被處以嚴重的經濟處罰並被關押。王室在美洲將享有商品價值量20%的稅收,如果資金被運回本土,那還將加收20%的費用。ZF對大洋間航運事業的政策性壟斷使得這項產業的收益頗為豐厚。除去一部分的珍珠翡翠,大約80%的被護送回國的資金是白銀,剩下的五分之一基本上就是黃金了。運輸時,大部分的白銀被鑄成了大塊的銀錠,但也有20%左右已經被鑄成了銀幣。金幣在美洲於1622年被首次鑄造出來,因而在大帆船時代,黃金都在以金幣和金條的形式被運輸著。資金是王室所擁有的大帆船所需裝載的唯一貨物,這導致了大帆船在設計上出現了分支,相對於那些在歐洲負責護航任務的大帆船,以資金運輸為主要任務的大帆船外形會比較小,而且武裝也會削減。當然,造成大帆船外形變小的另一個因素是1595至1620年間西屬美洲地區私掠威脅的減少。

當英國人設計出外形更加修長的快速大帆船時,西班牙人並沒

西班牙大帆船1588年戰役
有能夠及時適應歐洲帆船設計的這種變化。進入17世紀後,減小尾樓的尺寸已經成為歐洲帆船設計的一種普遍趨勢,但西班牙大帆船高聳的尾樓設計一直持續到了17世紀30年代或者更晚一些,當然,這可能和西班牙人更強調發揮甲板上步兵作用的戰鬥理念有關。在17世紀中葉以前的那些精美的海事繪畫作品中發現自從西班牙大帆船出現以來,其在外形特徵上的變化可謂寥寥無幾,與此同時,荷蘭和英國的大帆船已經逐步發展成了一種新型的戰艦——線性戰艦。直到1648年,西班牙的造船業才開始借鑑這些來自北部歐洲的先進的帆船設計理念,於是西班牙大帆船的時代結束了。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