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其人其事

浣紗女西施,是眾所周知的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相傳,她在春秋晚期吳越相爭的過程中,曾幫助越國消滅吳國。越王勾踐與美女西施聯袂演出的美人計,在中國已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然而,歷史上究竟有無西施其人?退一步說,即使確有其人,那么她的身世下落又怎樣?對此,長期有不同說法。
關於有無西施其人的問題,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並無西施其人,依據是記載春秋歷史最詳細、最古老的文獻,如《左傳》、《國語》等,都隻字未提西施其人。《國語·越語上》描述吳越爭鬥的過程,只是說:“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還說越國飾美女八人去賂太宰嚭,太宰嚭如果幫助越國成功,“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根本沒有提到西施。《莊子·齊物論》中記有西施,卻是夏時人,與吳越相爭中的西施,風馬牛不相關。另一種意見認為,西施確有其人。其文獻根據是《孟子》、《淮南子》、《越絕書》、《吳越春秋》等,諸書都說她本是薴蘿山下賣薪女(或說浣紗女),天生麗質。勾踐把她選入宮後,學習舞蹈禮樂,接受美人計後到吳國。她身在吳國心在越,終於完成計謀,使吳亡而越興。
假定歷史上確有西施其人,那么她的下落問題,也是人們感興趣的。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說法。
一,西施隨范蠢隱居說。東漢袁康《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蠢,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以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李白《西施》詩:“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也認為西施跟隨范蠡隱居。只是《國語·越語》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退隱的事甚詳,而沒有提及西施。
二,被越王沉江說。《墨子·親士》說:“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吳越春秋·逸篇》也說:“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意即西施在吳越爭鬥中,被越王利用,“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得意後,就把西施裝在袋內沉入江底。
三,不慎落水而卒。善良的人們並不希望西施這位無辜的弱女子有個悲慘結局,於是找出初唐詩人宋之間《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為依據,認為吳亡後西施回到故鄉,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此說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證據。
總之,圍繞西施的故事很多,疑謎也不少,究竟哪一種說法既符合史實又合情理,可請讀者自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