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規制經濟學的變遷

西方規制經濟學的變遷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的內涵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的構成

作 者:張紅鳳
出 版 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10-1
版 次:1
頁 數:409
字 數:340000
印刷時間:2005-10-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0585197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在西方規制實踐變遷——規制、放鬆規制、再規制與放鬆規制並存——的動態框架下,根據西方規制領域的“市場失靈與政府的矯正措施、檢驗規制政策的效果、尋求規制政策的政治原因、規制中的激勵問題”四次研究主題的轉換,將西方規制經濟學劃分為公共利益規制理論、利益集團規制理論、激勵性規制理論、規制框架下的競爭理論四大理論;從歷史發展角度對這四大理論及其公支理論進行全面梳理,研究它們的主要觀點、方法、內在聯繫、缺陷與突破,指出西方規制經濟學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難題,從而展現其變遷的全貌,揭示其變遷的內在邏輯;同時,對西方規制經濟學及其變遷做出恰當的評價,挖掘其借鑑意義,對如何構建根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制經濟學進行深入思考。本書最終的研究目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深入的過程中,為中國政府在微觀層面上為什麼和怎樣對經濟進行干預提供理論依據。

作者簡介

張紅鳳,1970年4月生於山東榮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畢業,現任山東經濟學院教授、關鍵崗位學科帶頭人,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西方經濟學、政府規制經濟學、企業經濟學以及中國經濟現實問題。近年在《經濟學動態》、《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經濟學家》、《光明日報》等核心、專業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40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多項研究課題;出版學術著作教材多部;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系統、校級優秀科研成果獎10餘項(其中一等獎4項);擔任諸多學術兼職。
近期內,一方面從事西方政府規制理論與實踐變遷的研究,一方面對中國政府規制理論與實踐進行初步探討,以推進根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制經濟學的構建,為政府在微觀層面上干預經濟提供理論支持;同時,與不同層次的政府、企業進行合作,提供規制改革與企業發展戰備的建議。

目錄

導論
1 規制的內涵及其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重要性
2 西方規制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3 本書的研究背景、結構安排、創新
第1篇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
第1章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概述
1.1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的內涵
1.2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的由來與發展
1.3 公共利益規制的基本原理
1.4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的構成
1.5 對公共利益規制理論的質疑
第2章 自然壟斷理論與相關規制思想的變遷
2.1 近代自然壟斷理論及其規制思想
2.2 現代自然壟斷理論及其規制思想
2.3 對自然壟斷理論及其相關規制思想變遷的評析
第3章 傳統最優規制理論
3.1 本章研究內容的確定
3.2 邊際成本定價:杜普伊--霍特林模型
3.3 最優偏離邊際成本定價:拉姆齊--布瓦特模型
3.4 平均成本定價:回報率規制模型
3.5 阿弗契--詹森模型
3.6 傳統最優規制模型的共同缺陷
第2篇 利益集團規制理論
第4章 利益集團規制理論
4.1 利益集團規制理論概述
4.2 規制俘獲理論
4.3 規制經濟理論
4.4 利益集團規制理論的新發展
4.5 利益集團規制理論的“革命”與“揚棄”
第3篇 激勵性規制理論
第5章 激勵性規制理論概述
第6章 公共利益範式下的激勵性規制理論
第7章 利益集團範式下的激勵性規制理論
第4篇 規制框架下的競爭理論
第8章 特許經營權競標理論
第9章 規制框架下的其他競爭理論
結束語:西方規制經濟學的總體評價及其借鑑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