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省農業改進所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康農所“所屬各農業機關漸臻完備”。 1942年起,西康省“所有農業建設機構悉劃隸本所,統籌本省農建全局”。 在西康地區農業技術的改良及推廣過程中,西康省農業改進所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1939年1月1日,西康省在康定成立,春季,行政院命令西康省政府成立西康省農業改進所,之後行政院、農林部多次致電“催詢”;11月,建設廳(原“建設科”升格而成)在廳長葉秀峰(國民黨中央委員,西康經濟建設組組長)的領導下,著手成立西康省農業改進所。
1940年1月1日,西康省農業改進所(當時習稱西康省農業改進所為“康農所”)在康定北門外正式建立,省建設廳廳長葉秀峰兼任第一任所長,寧屬辦事處處長、西康省寧屬屯墾委員會墾務處長徐孝恢兼副所長,建設廳技正張彬忱兼主任秘書,建設廳技士藍乾德兼總務組主任。康農所人員在建沒廳辦公兼辦第一科(即農林科)業務。此外,除幾名必需人員外,“其餘內部組織一概暫緩設定”。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康農所“所屬各農業機關漸臻完備”。
康農所建立後不久的1940年3月,兼任所長劉貽燕就派遣股爵(西康省建設廳第一科科長)“赴蓉採購本省農業改進所套用儀器,及農作物種子;並赴渝向經濟部及農產促進委員會洽撥補助費”。1942年起,西康省“所有農業建設機構悉劃隸本所,統籌本省農建全局”。1946年康農所進行了內部調整,設定“農藝、畜牧獸醫、蠶絲、森林、農業化學、農業經濟等六課及秘書、會計兩室”這一格局一直維持到1950年3月康定解放。
康農所設定的六個志業“課”中,延攬了一些農業科班出身的技術人員。這些專業技術人員來源有二:一為從西康省內各機關調任。。二為從西康省外選任。
抗戰勝利後,即發生國共內戰,國統區通貨膨脹日甚一日。在這些情況下,本來經費就不足的康農所及下屬農場經營、改進工作,越來越顯困難。
1949年12月劉文輝宣布起義,次年3月24日解放軍六十二軍五五六團開進康定,西康解放。7月,人民政府接收了康農所康定農場10月接收了康農所乾寧墾牧場,至此,康農所成為歷史,使命亦終結。
在西康地區農業技術的改良及推廣過程中,西康省農業改進所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農業改進的實際成效,它預示了西部民族地區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區農業近代化的開始,在中國近代邊疆開發史上無疑是不應忽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