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羅赤腳仙還少丹

西川羅赤腳仙還少丹

西川羅赤腳仙還少丹,中藥方劑。主治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精力不爽,腰腳沉重,肢體倦怠,氣血羸乏,小便渾濁,子宮久冷,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憒,氣血凝滯,飲食無味,肌瘦體倦,目暗耳聾。

基本信息

藥理介紹

出處書籍出處書籍

主治: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精力不爽,腰腳沉重,肢體倦怠,氣血羸乏小便渾濁,子宮久冷;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憒,氣血凝滯,飲食無味,肌瘦體倦,目暗耳聾。
成方:乾山藥1兩半,牛膝(酒浸一宿,焙乾)1兩半,山茱萸1兩,白茯苓(去皮)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酒浸一宿。焙乾)1兩,石菖蒲1兩,巴戟(去心)1兩,遠志(去心)1兩,杜仲(去粗皮,用生薑汁並酒合和,塗炙令熟)1兩,楮實1兩,舶上茴香1兩,枸杞子半兩,熟乾地黃半兩。
製作:上為末,煉蜜入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一引陳晦叔方。
用藥方法: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鹽湯送下,日3次。至5日覺有力,10日精神爽健,半月氣力稍盛,20日目明,1月夜思飲食,冬月手足常暖,久服無毒。

成分介紹

楮實

性味:甘;性寒
主治:腎;虛腰膝酸軟;陽痿;止昏;目翳;水腫;尿水
功能:滋腎;清肝明目;健脾利水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用藥禁忌:《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不宜。
不良反應:

杜仲

圖片

性味:甘;微辛;性溫
主治:腰脊酸疼;陽痿;尿頻;小便餘瀝;風濕痹痛;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
功能:補虛;助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1.陰虛火旺者慎服。
2.《本草經集注》:惡蛇皮、元參。
3.《本草經疏》: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內熱、精血燥二者禁用。
不良反應:

茯苓

性味:甘;淡;平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功能:利水滲濕;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寧心安神用硃砂拌。
用藥禁忌: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不良反應:

地黃

性味:味甘;苦;微寒
主治: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
功能:滋陰清熱;涼血補血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赤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潤後搗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用藥禁忌: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雷公炮炙論》:勿令犯銅鐵器,令人腎消並白髭發,損榮衛也。《本草經集注》:得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品匯精要》:忌蘿蔔、蔥白、韭白、薤白。《醫學入門》: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不良反應:副作用:少數有輕度腹瀉和腹痛、噁心、頭暈、疲乏、心悸,均系一過性,數日內自行消失,繼續服藥亦未再發生。據觀察,地黃具有抗炎作用,並對某些變態反應性疾患如皮膚疾患和支氣管哮喘有效,能改善一般情況;少數病例服藥後發生輕微水腫,與腎上腺皮質激素有相似之處。
枸杞

性味:味甘;‘性平
主治: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遺精消渴;虛勞咳嗽。
功能:補虛;滋陰;養肝;滋腎;潤肺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膏、酒劑。
用藥禁忌: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
1.《本草經疏》: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2.《本草匯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
3.《本經逢原》:元陽氣衰,陰虛精滑之人慎用。
4.《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不良反應:

性味:辛;甘;苦;溫;有毒
主治:風寒痹痛;筋脈攣急;胸痹;心痛;脘腹冷痛
功能:通血脈;行藥勢
用藥方法:內服:適量,溫飲;或和藥同煎;或浸藥。外用:適量,單用或製成酒劑塗搽;或濕敷;或漱口。
用藥禁忌:陰虛、失血及濕熱甚者忌服。
1.《千金.食治》:黃帝雲,暴下後飲酒者,膈上變為狀熱;食生菜飲酒,莫灸腹,令人腸結。扁鵲雲,久飲酒者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醉當風臥,以扇自扇,成惡風;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飽食訖,多飲水及酒,成痞僻。
2.孫思邈:空腹飲酒醉必患嘔逆。
3.孟詵:久飲,軟筋骨,醉臥當風,則成癜風。
4.《本草拾遺》:米酒不可合乳飲之,令人氣結。凡酒忌諸甜物
5.《綱目》:畏枳、葛花、赤豆花、綠豆粉者,寒勝熱也。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鹽冷水、綠豆粉解其毒。
不良反應:

牛膝

性味:苦;酸;性平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後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
功能: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敵國(火)下行;利尿通淋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5-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搗汁滴鼻;或研末撒入牙縫。
用藥禁忌: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夢遺失精,月經過多,及孕婦均忌服。
1.《得配本草》:中氣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2.《品匯精要》:妊婦不可服。
3.《本草經疏》:經閉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藥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4.《本草通玄》:夢遺失精者,在所當禁。
5.《本草正》:髒寒便滑,下元不固者當忌用之。
6.《藥品化義》:若瀉痢脾虛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不良反應:

肉蓯蓉

性味:味甘;鹹;性溫
主治: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秘
功能:補虛;助陽;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用藥禁忌: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1.《本草蒙筌》:忌經鐵器。
2.《本草經疏》:泄瀉禁用,腎中有熱,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之。
3.《藥品化義》:相火旺,胃腸弱者忌用。
4.《得配本草》:忌銅、鐵。火盛便閉、心虛氣脹,皆禁用。
不良反應:

山茱萸

性味:味酸;性微溫
主治:腰頭暈目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躚精滑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婦女崩漏
功能:收斂;補益肝腎;收斂固脫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本草經集注》: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不良反應:

山藥

性味:甘;平
主治:脾虛泄瀉;食少浮腫;肺虛咳喘;消渴;遺精;帶下;腎虛尿頻;外用治癰腫;瘰癧
功能:補虛;補氣;補脾;養肺;固腎;益精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補陰,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
用藥禁忌: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
不良反應:

生薑

性味:味辛;性溫
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功能:解表;發散風寒;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3-10g;或搗汁沖。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熱熨;或絞汁調搽
用藥禁忌:陰虛內熱及實熱證禁服。
不良反應:

石菖蒲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主治:熱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鳴;耳聾;脘腹脹痛;噤口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疥癬
功能:開竅;化痰開竅;化濕行氣;祛風利痹;消腫止痛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3-6g,鮮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用藥禁忌:陰虛陽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不良反應:

五味子

性味:味酸;性溫
主治:咳嗽虛喘;夢遺滑精;尿頗遺尿;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心悸失眠
功能:收斂;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寧心安神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洗。
用藥禁忌:外有表邪,內有實熱,或咳嗽初起、痧疹初發者忌服。
1.《本草正》:感寒初嗽當忌,恐其斂束不散。肝旺吞酸當忌,恐其助木傷土。
2.《本草經疏》:痧疹初發及一切停飲,肝家有動氣,肺家有實熱,套用黃芩瀉熱者,皆禁用。
不良反應:五味子無明顯毒性,個別病人服藥後胃部有燒灼,泛酸及胃痛。近期報導,煎服五味子引起竇性心速1例,臨床表現為心慌氣短,胸部憋悶,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伴定性早博,經急救後緩解。另外1例煎服致呼吸抑制。
遠志

性味:辛;苦;性微溫
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健忘;驚癇;咳嗽痰多;癰疽發背;乳房腫痛
功能:養心安神;寧心安神;祛痰開竅;解毒消腫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30-10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酒調敷。
用藥禁忌:1.心腎有火,陰虛陽亢者忌服。
2.《本草經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畏真珠、藜蘆、蜚蠊、齊蛤。
3.《藥性論》:畏蠐螬。
不良反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