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是西安市衛生局直屬的國有非營利性醫院,地處古城西安南門外,距西安市中心一公里,交通便利,與著名風景區小雁塔相毗鄰,占地面積59畝(規劃用地73畝),建築面積40000 平方米 。醫院創建於1911年,是在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紅十字會醫療救護隊”的基礎上產生的,有著近百年的發展歷史。

基本信息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

醫院簡介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創建於戰火硝煙中的1911年,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譽為全國三大骨科中心之一,是西安市成立最早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有非營利性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位於西安市南門外,占地72畝,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在建面積60000平方米(中國西部創傷急救中
心)。經過100年的發展和積澱,醫院形成了以骨科為主,多種學科齊備的醫療規模。現有臨床科室25個,其中有脊柱外科(一病區、二病區)、關節外科(下
設骨壞死和關節重建診療中心)、運動損傷科、創傷骨科(一病區、二病區)、骨病科、小兒骨科、足踝外科、手外科(一病區、二病區)、中西醫結合骨科、中醫
骨科、骨質疏鬆科(風濕性門診)等11個骨科專業13個病區,還設有內科、外科、腦外科,婦產科、眼科、兒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影像診斷中心、功能檢查科
等22個臨床、醫技科室;有科研教學機構5個(西安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陝西中醫學院教學醫院、西安市骨科研究所、細胞實驗室、美中國際創傷雜誌編輯
部),研究管理機構2個(西安市手外中心、西安市影像診斷中心);行政、後勤服務科室17個。醫院被定為全國骨傷人才培養基地,骨科被評為陝西省優勢專
科,脊柱外科被評為西安市重點學科,關節外科、創傷骨科被評為西安市優勢學科。
醫院設定床位900張,開放床位800張,其中骨科科室650張,其他科室床位150張。有磁共振機(MRI)、
16排螺鏇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三維C型臂、數字胃腸機、骨密度分析儀、肌電圖機等現代化醫療設備,可進行670多項手術。年門診量326000人
次,年手術15000餘例,病人來自全國13個省、自治區。
悠久的建院歷史和傑出的醫療實踐,為本院積累了寶貴的醫院文化,更匯集了大批優秀人才。本院現有職工1325人,其
中醫技人員1088人,占職工總數82%;高級技術職稱203人,占醫技人員總數19%;有碩士以上學位116人,其中博士學位
17人。醫務人員中有47人擔任省、市及全國醫學各專業協會、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務理事、理事、委員等職務。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先後派出諸多醫療學者、專家前往西安慈愛婦產醫院參觀學習,並積極參加西安慈愛婦產醫院的各類婦
幼保健培訓班;拓寬婦幼衛生工作思路,更新婦幼保健知識。西安慈愛婦產醫院定期指派專家到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做教學查房、示範手術及疑難病理會診等技術方
面指導;及時向建材醫院通報專業技術發展信息,並積極幫助建材醫院開展和引進了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如小兒聽力障礙診斷技術,兒童家庭養育環境評估,感覺
統合訓練、幼兒情緒與社會性評估、兒童語言發展測評、心理行為發育測評、心理行為干預訓練、早孕和孕前營養諮詢和指導等,提高婦幼保健服務能力。
醫院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己任,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精心打
造骨科龍頭品牌,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在做好院內救治工作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職責。無論唐山大地震、抗擊非典,還是汶川、玉樹大地震,哪裡有災害,那裡
就有紅會人的身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醫院相繼獲得陝西省精神文明單位、陝西省抗震救災先進單位、陝西省白求恩精神獎,陝西省誠信單位、全省衛生系
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全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醫院院訓:厚德篤行創新和諧
醫院精神:救死扶傷團結奮進
服務理念:一切為了病人
一切服務病人
一切方便病人

醫院歷史

第二篇:百年歷程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是
在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紅十字會醫療救護隊”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從誕生那天起,就高舉紅十字大旗,始終秉承“服務社會、博愛人群”的建院宗旨,
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把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又把扶危濟難作為醫院努力不懈的追求。那種與生俱來的濃郁的紅十字情結,伴隨著西安市紅十字會
醫院走過了近百年坎坷歷程……

起步階段


是戰火紛飛的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成員、西安文化名流康逸如與歸陝倡導革命的張鳳翔、錢鼎三、井勿幕、郭希仁等組織發動起義,興起革命軍。舉義成功,取得
西安城,成立秦隴復漢軍政府,宣布光復獨立。為了穩定社會秩序,開展戰地醫療救護,掩埋陣亡戰士,防止疫病流行,康逸如向軍政府建議創辦紅十字會。軍政府
同意,令招募200
士兵組成紅十字隊,由康逸如領導。康逸如又邀集西安醫務界人士,組成“紅十字戰地醫療救護隊”,以“服務社會、博愛人群”為宗旨,奔赴各戰區,開展醫療救
護服務。由於紅十字救護隊在歷次血戰中,以“慈悲為懷,毅力救濟,厥功甚偉”,民國元年,軍政府劃撥秦王府東南隅官地327.5
畝,作為籌建紅十字會及醫院的永久基業,並明令“永免租稅,以固基礎”。西安市紅十字會及醫院宣告正式成立,它也是西安歷史上最早的一所公立醫院。時為清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
戰地救護:醫院成立之初,適逢辛亥革命興起之時,西安城內及潼關、臨潼、乾縣、武功一帶先後發生戰爭,軍民傷亡嚴重,醫院即派員分赴各戰區進行醫療救護,救治傷員,掩埋陣亡將士,工作出色。
社會救濟:1926年鎮嵩軍進犯陝西、圍困西安城,1929年全省大旱、災民雲集,在危難之時,惟紅會醫院仍設立粥棚,救濟災民,防疫治病,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衛生救護:1937年日寇侵華的戰火燃到中原大地,傷員和難民潮水般湧入西安,他們露宿街頭,無衣無食,疫病流行,死傷無數,醫院分派醫護人員,前往各難民點免費救治災民,埋葬死者。
支援解放區:在院長賈友三的帶領下組成醫療隊,奔赴延安為八路軍提供藥品、器材,進行醫療服務;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蘭州,時值盛夏,為了保障將士們的行軍安全,醫院為部隊捐贈奎寧丸10萬粒,毛毯100條,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衛生教育:1919年,由熱愛紅十字事業的趙素梅女士創辦了素梅國小;1934年創辦紅十字會西京分會高級護訓班,學制三年;1946年創辦宏惠高級護士學校,由院長賈友三兼任校長,該校1956年併入西安市衛生學校。
經過艱苦的拓荒創業,醫院初具規模。解放時,醫院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五官科、皮膚科、放射科、檢驗科、住院病房。有病床80張,工作人員80名,日門診量200人次。

發展壯大

1949年5月20日,古城西安解放。中國共產黨派員接管了醫院。從此,醫院結束了舉步維艱的困境,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1951年,中國紅十字總會決定,改組中國紅十字會西京分會醫院為中國紅十字會西安市分會醫院。中國紅十字總會先後投資12萬元,用於新建醫院門診大樓,投資1萬元購置藥品和醫療器械。後中國紅十字總會又撥款8萬元用於醫院修建病房,增加病床。
抗美援朝時期,醫院成立了由主治醫師時若霖帶隊共18人組成的國際醫防隊,隨中國紅十字總會國際醫療服務隊赴朝鮮參加醫療救護工作。
1954年,根據中國紅十字總會指示,中國紅十字會西安市分會醫院更名為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移交西安市衛生局領導。是年,醫院病床擴大為160張,職工增加為260人,醫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1965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下發〔1965〕166
號檔案,決定將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與大同醫院合併,與市中醫醫院互換院址,醫院由東大街遷至南門外現址,占地48
畝。被西安市衛生局確定為以骨科發展為重點的綜合醫院。隨後,醫院骨科不斷發展,相繼分設了創傷骨科、中西醫結合骨科、骨病科、手外科。同時,一批享譽西
北、全國知名、威望極高、德才兼備的骨科專家脫穎而出,他們的出現,奠定了醫院在西北骨科的龍頭地位。
郭漢章(1916-2002):著名中醫骨科專家。生於河南,少年時代即接受洛陽郭氏正骨傳統技藝的薰陶。
1965
年調入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創建中醫骨科病房、門診、復位室、研藥室等,並擔任中醫骨科主任,使醫院中醫骨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躋身於全國先進行列。他
獨創了“外傷性四肢部分壞死的中醫中藥治療方法”;成功地研製了中藥“展筋活血散”,該藥曾是國家女排隊員們的保健專用藥。他還獻出家傳秘方,造福更多患
者。先後編著新中國第一部中醫骨傷科教材《實用正骨學》,主編了《中國骨傷學叢書·卷二·診斷學》。1993
年被中華醫學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梁允(1910-1991):著名骨科專家。1965年始,他擔任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大骨科主任20
多年,為醫院骨科的發展嘔心瀝血,披肝瀝膽。
他擁有堅實的大外科理論基礎,豐富的骨科臨床經驗,對脊柱、大關節、四肢骨病、骨折處理精熟,操作本領過硬。曾於1958年獲國家衛生部表彰獎勵;
1965年列席省政協會議;1978年被提名為政協西安市第六屆委員會委員。2000
年,中華醫學會授予梁允同志“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光榮稱號。
魚繼祖(1918-2005):著名骨科專家。1964
年進入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工作。先後創建了手外科和小兒骨科,率先在陝西地區開展骨病、骨傷手術;率先對骨創傷採用正規清創術;研究了矽膠人工指間關節;
成功地進行了西安市首例斷手再植手術。從1965年起,他先後主辦了五期骨科學習班,親自編寫骨科講義,邀請四醫大、西安醫科大學的專家
教授舉辦專題講座,編譯了“腕管綜合症”等十餘片論著,為西北地區培養了大量的骨科醫療人才。大力倡導並開展對骨科疑難病、手外科前沿新技術的研究工作,
形成了嚴謹、積極的學術氛圍,大大提高了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的骨科醫療水平。1978年榮獲“陝西省科學大會”省市科技先進個人獎;1997
年獲世界醫藥研究中心頒發的“世界優秀醫學專業人才”併入選全球華人專家名人遠程交流協作網;2000
年被西安市衛生局、中華醫學會西安分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稱號。
蔡總洲(1915-1991
):著名骨科專家。通曉骨科理論,臨床經驗豐富,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工作的典範。斷肢再植、足內外翻矯形、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等在紅會醫院的首獲成功,他
功不可沒。他採用的跟腱延長法對先天性馬蹄足的矯形治療、脛骨上端楔形切骨治療各種力線不正、腓骨釘治療股骨頸骨折在當時獨樹一幟,現已廣泛套用於臨床並
被不斷更新,此舉極大地提高了紅十字會醫院在社會上的知名度,為確立全國三大骨科中心的地位打下堅實基礎。他
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將自己精湛的業務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下級醫生。他愛院如家,忘我工作,成為當時西安市衛生系統出名的“蔡鐵人”,是醫務工作者光輝的
典範,先後五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02年元月,中華醫學會授予蔡總洲同志“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光榮稱號。

改革圖強

1981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為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時值醫院建院70
周年,在回顧、總結、展望中,院領導班子制定出“深化改革、全面發展”的醫院未來藍圖,提出奮鬥目標,制定落實措施,使醫院步入改革發展、奮發圖強的快車
道。
醫院首先從最佳化醫療服務入手,組織舉辦“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的大討論,由職工個人登台,談體會、論醫德、亮思想、找
差距、提措施,採取職工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實行開門辦院,讓民眾評議醫院,接受公眾監督,充分體現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使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不斷
提高。
為了緩解民眾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醫院開始探索改革之路,在衛生局系統首先提出“一院兩制”的辦院模式,充分發揮骨科專科優勢,派出專家與基層醫院聯合辦分院,有效緩解了當時偏遠地區民眾看病難、住院難的現狀,有力促進了城鄉基層衛生工作的發展。
新世紀以來,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在市級醫院首先推行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對全體員工實行崗位聘任制,每年對幹部德能勤
績進行量化考評,建立了科學高效的人事管理激勵機制;堅持有計畫地向社會公開招聘引進專業人才;加大投資力度,購入先進的醫療設備;重視基礎建設,改善就
醫環境,對醫院內外環境進行全面改造與治理,使醫院環境煥然一新,職工精神面貌發生根本轉變;骨科分科進一步細化:分出小兒骨科、神經脊柱科、骨關節科,
醫院業務收入跨入衛生局系統前三名,職工收入、住房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新的門診大樓閃亮登場,一個充滿凝聚力的全新的紅會醫院展現在患者眼前。
與此同時,醫院始終秉承中國紅十字會“服務社會、博愛人群”的宗旨,在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醫療救護、無主病人的人道救治、各類院前急救、賑災救援等方面不遺餘力,積極投入,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使市紅十字會醫院在社會上樹立了白衣天使崇高的聲望。

皮膚科介紹

西
安紅十字會醫院皮膚科創建於1936年幾十年來,老一輩導師專家學者段學武、王玉長等為皮膚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參加,五十年代初,王玉長小組主任在西北地
區移植首開性病治療英國,並總結了一套高效的中國治療方案。重點經過數代人的共同努力,融中、西醫之長,不斷總結學士經驗,更新知識杭州在皮膚性病的防治
方面聯繫具有積累了豐富中青的好評經驗。突出開展了半導體雷射照射衛生部治療帶狀皰疹、各種神經痛、皮膚潰瘍、外傷性濕疹等;多功能電離子治療基因機加局
部封閉治療小組尖銳濕疣;冷凍就讀治療各種疣、痣;藥物面膜綜合博導治療主要面部痤瘡、過敏性皮炎等。4

專家團隊

西
安紅十字會醫院人才與科研優勢明顯,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50名,其中高級職稱人員81名,中級職稱157名,博士後3名,博士18名,碩士63名;專
家憑藉著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和精湛的專業技術水平,深入開展各類常見病、多發病與疑難病的最新診療方法,始終把國際化最科學的、最先進的醫療理念靈活的運
用到臨床實踐當中,不斷的創新與突破,為臨床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確保療效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保障!改革開放以來醫院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開展外
重大科研課題20餘項。

男科專家

趙躍進簡介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男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男科學會西安分會委員、中華泌尿外科學會西安分會主任委員、中國性學會資深成員、中醫藥學會男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西安蓮湖區紅十字會男科醫院男科專家。
醫療特長:
畢業於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工作十餘年一直致力於男性生殖醫學的研究,對泌尿生殖專科的常見病,疑難病有豐富的臨
床治療經驗。在多家三甲級醫院任職,熟練掌握泌尿男生殖外科疾病的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運用介入導融、腔內消融、高頻電磁場效
應系統治療前列腺疾病,運用中西醫結合之“六位一體療法|”治療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礙等疾病有獨創的經驗。
曾多次隨男科泰斗郭應祿、馬曉年出席國內外各大醫學論壇峰會進行學術交流,並應邀前往加拿大、美國、德國等歐美國家
研修生殖泌尿治療技術、將國際先進醫學科研成果運用於生殖泌尿臨床實踐。在國外、國家級、省級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十多篇,並多次獲省科技進步獎,省科教優
秀論文獎,有多部編著。
臨床擅長:
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陽痿、早泄、男性不育症、包皮包莖美容術、陰莖背神經阻斷術、陰莖延長術、射精障礙、支原體和衣原體淋菌性尿道炎、血精、附睪炎、泌尿生殖系腫瘤、精索靜脈曲張、男科疾病的心理諮詢與指導、男科疑難疾病等。
評價:
趙躍進從事泌尿外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已20餘年,在大半生的行醫歷程中,趙醫生以精誠努力的科學精神,擔當起
患者的信任。他不斷積累臨床經驗並拓展男科學治療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對上萬例患者治療的臨床實例,總結出運用介入導融、腔內消融、高頻電磁場效應系統治療
前列腺疾病,運用中西醫結合之“六位一體療法”治療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礙等疾病有獨創的經驗。
作為學術領頭人,趙躍進醫生還擅長調動和激發科室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行民主、平等的學術理念,活躍科室的學術氣氛,提高科室的凝聚力,為西安蓮湖區紅十字會男科醫院男科成為三秦地區男科品牌盡職敬業。6

醫療力量

院內環境優美,布局合理,是一所以醫療為中心,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骨科為主的三級甲等醫院,擁有722張床位,1207名工作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人
員,其中醫技人員874人(骨科醫師200餘人)。醫院骨科三基學科設定完備,主要有脊柱外科(2個病區)、關節外科、創傷骨科(2個病區)、中西醫結合
骨科、中醫骨科、骨病科、小兒骨科、足踝外科、手外科、運動損傷科、手法復位軟組織損傷科、骨質疏鬆科、康復醫學科等,另外設定內、外、婦、兒、耳鼻喉科
等臨床、醫技科室總計37個,科研教學機構6個(西安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西安市骨科研究所、西安市影像醫學研究所、美中國際創傷雜誌編輯部、西安市紅十
字會醫院脊髓損傷研究室、西安市紅會醫院骨病研究室),研究管理機構2個(西安市手外中心、西安市影像診斷中心)黨團及行政職能機構18個。醫院技術力量
雄厚,人才隊伍結構合理,醫技人員中碩士以上學歷人員71人,其中博士生11人;獲高級技術職務的共179人,占醫技人員總數的21%
,其中獲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56人,獲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123人;獲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393人,占醫技人員總數的45%
。醫院年收治病人10000例,年實施手術9000例,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骨科專科醫院,是陝西乃至西北地區創傷患者首選的醫療機構。1985
年被列為全國三大骨科中心之一,同時,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為全國骨傷科人才培養基地;1999年被衛生部評為“三級甲等醫院”;醫院骨科2001
年被省衛生廳確立為優勢專科,2003年晉升為重點學科。2004年在原有基礎上成立西安市骨科研究所;2005
年成為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同年醫院功能檢查科被西安交通大學法學司法鑑定中心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指定為神經電生理檢查的定點單位;2009年醫院脊柱外科被評為西安市重點學科,關節外科和創傷骨科被評為西安市優勢專科。7

臨床科室

設病床

骨關節科、創傷骨科、小兒骨科、中西醫結合骨科、骨病科、脊柱外科、運動損傷科、手外中心、重症監護科(ICU)、內科、外科、男科、婦產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足踝外科。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機構

未設病床

急診科、骨質疏鬆科、手法復位軟組織損傷科、康復門診、中醫針灸科、皮膚科、麻醉科、手術室、口腔矯形科、小兒科、眼科、口腔診療科、供應室。

其他科室

影像科、檢驗科、輸血科、病理科、藥劑科、臨床藥學科、功能檢查科、預防保健科、營養科、控制院內感染辦公室、門診辦公室、物業辦。

教學機構

西安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西安市骨科研究所、西安市影像醫學研究所、美中國際創傷雜誌編輯部、西安市紅會醫院骨病研究室、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脊髓損傷研究室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

管理機構

西安市手外中心、西安市影像診斷中心8

文明建設


院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創衛生工作西部最佳”為動力,以提高人民民眾衛生健康水平為己任,充分發揮醫院
學科特色優勢,精心打造骨科龍頭品牌,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著力塑造文明高尚的醫療行業新形象,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好評,醫院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
展,2004
年中共陝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我院為“文明單位”;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我院為首批“創建文明行業工作示範單位”;省衛生廳命名該院為全省衛生
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健康家園”全國組委會命名我院為全國“健康促進示範醫院”;省消費者協會授予我院“誠信單位”榮譽稱號。

地址交通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地處市中心,交通方便,患者可乘709、618、603、501、239、215、46、26、18、14、12路車。
地址: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稍門南郭路76號
郵編:71005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