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園八校尉

西園八校尉

西園八校尉,是漢靈帝為分外戚大將軍何進兵權,於中平五年八月(188年),在洛陽西園招募壯丁設立的一支軍事組織。《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諸校尉統於蹇碩。小黃門蹇碩總管各軍,直接受命於皇帝。一時聲勢浩大,連何進亦要受其命令。西園八校尉的歸宿很有趣,除了袁紹、曹操逐鹿天下。後漢歷史上淳于瓊是個著名人物,淳于瓊從袁紹與曹公戰敗於烏巢(今河南中牟境),後漢書雲“操自領步騎五千人,夜往攻破(淳于)瓊等,(士卒皆殊死戰,大破袁紹軍,斬殺淳于瓊等將)悉斬之”淳于瓊老兄嗚呼哀哉事小,輸了官渡大戰至關重要的一局事大,結果是河北乃屬曹。

基本簡介

西園八校尉的設立

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

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

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

典軍校尉---議郎·曹操,

助軍左校尉--趙融,

助軍右校尉--馮芳,

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

右校尉----淳于瓊。

諸校尉統於蹇碩。小黃門蹇碩總管各軍,直接受命於皇帝。一時聲勢浩大,連何進亦要受其命令。

歷史故事

西園八校尉的瓦解

曹操曹操

189年,靈帝去世,漢少帝即位,何進與袁紹密謀刺殺蹇碩,招董卓入洛陽。後何進亦被宦官刺殺,袁紹接管八校尉,殺盡宦官,但是終不能與董卓兵力抗衡,與曹操等人被迫出逃,西園八校尉至此瓦解。

(當初)霍光(霍去病異母弟弟)親戚分典兵衛,往往諸奴視相府烏有也。宣帝不堪,至赤其族。惜乎!亦出一切矯枉之計,悉易諸屯,付之所親子弟。權臣稍削而宦官、外戚始用矣。厥後董賢、王鳳代為元戎,以基王莽篡奪之禍。光武中興,益制前事,內省校士,外罷郡兵,欲以銷患,而良法蕩然。當時滎陽不過千騎,公掾監領,超遷牧守,其任不輕。自後令出房帷,政歸台閣,戚宦迭將,更相傾奪。然五營畏服中人,公卿就戮,為之掃地。何進、袁紹不勝其忿,於是內置園校,陽尊黃門;外重州牧,實召邊將。閹豎雖剪,而董卓之禍以成。(歷代兵制)

淳于瓊的歸宿

西園八校尉的歸宿很有趣,除了袁紹、曹操逐鹿天下。其他人中且一一道來。

後漢歷史上淳于瓊是個著名人物,淳于瓊從袁紹與曹公戰敗於烏巢(今河南中牟境),後漢書雲“操自領步騎五千人,夜往攻破(淳于)瓊等,(士卒皆殊死戰,大破袁紹軍,斬殺淳于瓊等將)悉斬之”淳于瓊老兄嗚呼哀哉事小,輸了官渡大戰至關重要的一局事大,結果是河北乃屬曹。

淳于瓊見曹操來襲,拚死力戰,終不敵曹營猛將樂進,血灑疆場(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

本初帳下顏、文、高、張號河北四庭柱,淳于瓊與鞠義皆拜上將。官渡火燒烏巢的前夕,《三國志·張郃傳》記載:“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張將軍不幸言重,淳于瓊等五將統轄的近兩萬河北軍被曹操五千步騎大破。“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郃懼,乃歸太祖。”

背景資料

官渡大戰

[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謀害曹操,失敗後被處死。曹軍東征劉備,獲勝,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收降關羽、俘獲劉備家小,返回官渡。二月,袁紹派遣郭圖、淳于瓊、顏良等人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袁紹引兵親至黎陽。四月,曹軍北救劉延,從荀攸計策,於白馬大勝袁紹軍,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袁紹軍渡河追擊曹軍,曹操在延津南用輜重誘敵的計策大破袁紹軍,斬殺文丑,還軍官渡,袁紹軍進保陽武,關羽回歸劉備陣營。八月,袁紹曹操聯營數十里對峙,袁紹軍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應。孫策乘官渡戰局動盪,意欲偷襲許都,未出兵即為刺客所殺。曹操用荀攸計,派徐晃、史渙焚毀袁紹運糧車隊。十月,袁紹遣車運糧,派淳于瓊等五將領兵萬餘人護送,宿袁紹營北四十里。袁紹謀臣許攸投奔曹操,獻計燒糧。曹操自領步騎五千人夜襲淳于瓊部,士卒皆殊死戰,大破袁紹軍,斬殺淳于瓊等將。袁紹派遣張郃、高覽攻打曹操大營,張、高二將聞聽淳于瓊部被擊破,投降了曹操,袁紹軍大敗,袁紹與長子袁譚等人倉皇北逃。

淳于瓊(生卒 ?-200 ) [豫州]穎川人 [今河南禹州]漢末與袁紹、曹操同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後隨袁紹,曾勸阻迎獻帝,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建安四年,沮授諫阻出兵,違背袁紹的意旨,遂分監軍為三都督,淳于瓊典其一軍。官渡之戰,隨顏良攻白馬,失利而歸,後率軍運糧,夜宿烏巢,遭曹操偷襲,戰敗被殺,袁軍崩潰。

官渡之戰,淳于瓊督領二萬人馬守烏巢。曹操率軍偷襲,淳于瓊遠遠就發現,出營死戰。後又保營力戰,然而拳怕少壯,力戰而亡,糧谷被燒。曹操亦為之嘆息。

相關記載

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中平五年》:

秋八月,置西園三軍及典軍、助軍。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洪)為下軍校尉,〔一〕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二〕。初黃巾起,上留心戎事,碩壯健,有武略,故親任之,使為元師,典護諸將,大將軍已下皆令屬焉。

〔一〕據袁紀卷二十七之文及范書靈帝紀注引山陽公載記改。

〔二〕范書靈帝紀尚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袁紀前文既已言“助軍”,此當敘及所任,恐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