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創新實踐研發基地

③開展對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起源和分類研究,並進行保護和人工馴化試養、試種實驗以及利用等研究工作。 ④開展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功能及其對我國三江流域的作用和影響、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草地退化沙化及鼠蟲害防治、濕地修復保護等方面的戰略性基礎研究和套用開發研究,為建設生態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牧草資源研究與開發園區主要開展對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起源、演化和分類及遺傳多樣性研究,並進行資源保護、人工馴化和開發利用等研究工作。

簡介

進入21世紀後,西南民族大學黨委、行政審時度勢,時刻關注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學校實際,結合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西部民族地區發展需求,於2007年開始建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創新實踐研發基地(簡稱青藏基地)”,並寫入了學校教育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成立了基地管理委員會。通過建基地、聚人才、抓轉化、促研發,找準服務的著力點,充分發揮學校的科技優勢,拓展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空間,為科研、教學提供研究和實習平台,推進青藏高原傳統畜牧業的現代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解決“三牧”問題服務,促進牧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以及為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揮新作用,做出新貢獻。

西南民族大學青藏基地紅原總部

西南民族大學青藏基地總部在四川省紅原縣征地1000畝,租10年期草地1600畝,另有2600畝可用草地;建設了占地面積4700平方米、使用面積8000平方米的實驗中心、培訓中心、會議中心和後勤保障中心,擁有總值1600多萬元的相關儀器設備和130餘頭實驗用氂牛,目前已成為研究青藏高原畜牧業、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問題的一流平台。能容納200餘人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實驗實習,為開展研究青藏高原生態、畜牧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問題提供一流的服務。
實驗中心包括動物生態實驗室、植物生態實驗室、土壤生態實驗室、環保工程實驗室、遺傳資源實驗室、繁殖與胚胎工程實驗室、動物營養實驗室、高原魚類實驗室、疫病監測與防控實驗室、牧草實驗室、藥用植物資源實驗室、青藏高原民族藥物標本館、能源與信息工程實驗室、樣品儲藏室等實驗室。

青藏基地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①氂牛、藏綿羊、藏山羊等畜種遺傳資源保護及長遠開發利用、品種雜交改良、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轉基因、克隆等高新技術研究,以及研究開發乳、肉、毛等新產品和動物疫病防治。
②開展牧草新品種的篩選、引種、推廣研究和服務,以及研究開發高原家畜的飼料、添加劑,人工草地建設的方法和技術措施等。
③開展對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起源和分類研究,並進行保護和人工馴化試養、試種實驗以及利用等研究工作。
④開展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功能及其對我國三江流域的作用和影響、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草地退化沙化及鼠蟲害防治、濕地修復保護等方面的戰略性基礎研究和套用開發研究,為建設生態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⑤結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開展民族文化旅遊、牧民新村建設以及新生活示範研究。建立推廣現代生產、生活新技術和新方式的牧民新村,改善牧民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西南民族大學青藏基地科技園區

西南民族大學青藏基地與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紅原縣人民政府、四川省龍日種畜場等單位合作建設的方式,在四川省紅原縣建有功能和設施齊全的“高原畜牧業科技園區、牧草資源研究與開發園區、特有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園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恢複試驗園區、民族文化旅遊和牧民新村及新生活示範園區”等五個科技園區。五個園區目前已成為開展相關研究和推廣、示範的科研平台。

高原畜牧業科技園區

高原畜牧業科技園區在四川省龍日種畜場有30餘萬畝草場作為科研示範基地,建有氂牛原種場,現已組建核心群4組、430頭,擴繁群26個、4000頭。場內現有全國著名地方優良品種—麥窪氂牛16000多頭,已成為我國氂牛科研生產的一個亮點。
主要開展氂牛、藏綿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主要畜種遺傳資源開發利用、品種選育與改良,動物疫病防治以及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試點示範;進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等高新技術研究。為提高家畜的生產性能和良種選育進行試驗示範和提供技術服務。
園區包括氂牛良種繁育基地、藏羊良種繁育基地、其他高原家畜(藏豬、藏雞、藏黃牛、河曲馬、藏獒等)研究與繁育基地、氂牛和藏羊高效繁殖技術的集成與示範區、家畜高效飼養示範區、家畜養殖方式轉變示範區、最佳化放牧技術體系的試驗示範區、家畜重大疾病防治技術的研究與示範區等。

牧草資源研究與開發園區

主要開展對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起源、演化和分類及遺傳多樣性研究,並進行資源保護、人工馴化和開發利用等研究工作。
園區包括高原魚類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區、高原民族藥用植物種質基因庫保存區、高原民族藥材良種繁育基地、高原民族藥材規模化和規範化種植基地、高原民族藥材野生變家種栽培技術基地等。

生態環境保護與恢複試驗園區

主要開展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功能與演變機制及其對我國三江(黃河、長江、瀾滄江)流域的生態作用和影響、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草地退化沙化及鼠蟲害防治、濕地保護與恢復等方面的前瞻性、戰略性基礎研究和套用開發研究。為建設生態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園區包括生態定位觀測站、草地鼠蟲害防控試驗和示範區、草地沙化治理試驗和示範區、退化草場恢復保護試驗和示範區、濕地保護與恢複試驗和示範區、高原濕地植物物種和基因保存區、高原濕地鳥類棲息地示範點等。

民族文化旅遊暨牧民新村、新生活示範園區

結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開展民族文化旅遊、牧民新村建設以及新生活方式研究和示範。推廣現代生產、生活新技術和新方式,改善牧民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