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科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學校成立時。當時一批學者深入藏彝羌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經濟社會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出版了系列論著和調查報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從建校起,就通過舉辦幹部培訓班、函授等形式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財經類人才,為西南民族地區民主改革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學院簡介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科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學校成立時。當時一批學者深入藏彝羌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經濟社會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出版了系列論著和調查報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從建校起,就通過舉辦幹部培訓班、函授等形式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財經類人才,為西南民族地區民主改革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經濟學科的大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為經濟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巨觀環境。1990年代中期,開始舉辦經濟學科本科專業(1995年貨幣銀行學本科)。進入本世紀以來,適應西部大開發戰略,經濟學科進入了新的蓬勃發展時期。1992年成立財經系,1995年改稱經濟學系,2000年組建經濟與管理學院,2003年成立經濟學院。在學科專業建設上,先後獲得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財政學、保險學等專業的學士學位授權,金融學(含保險學)、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及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金融碩士和保險碩士專業學位授權,以及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博士學位授權,擁有民族學一級學科下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在,經濟學院已成為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高層次經濟學人才的基地和重要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研究基地。

學院下設經濟學系、金融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財政學系、套用經濟學系、經濟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專業學位教育中心、中國西部民族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西部經濟金融研究中心等教學和研究機構。

目前,學院有來自全國各地30多個民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1700餘人。

經濟學院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其它教學、教輔人員20餘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的占在職教師的95%以上,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在職教師的60%以上,並聘請著名經濟學家胡代光教授、張曙光教授、著名金融學家曾康霖教授等22位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

近年來,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多次在全國、四川省、成都市的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近年來,學院教師先後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7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15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70多部,發表論文600餘篇。

機構設定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下轄五個主要工作單元:分別為行政機構,教學,學生工作,科研和工會。在行政方面,下轄院黨總支,院分團委和院辦公室;教學機構主要由經濟學教研室,金融學教研室,國際經貿和財政學教研室;學生工作部門主要由學生工作辦公室和學生創新中心構成;同時,該學院科研機構管轄資本市場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和學術委員會。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組織機構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組織機構

資本市場研究所

西南民族大學資本市場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15人。研究所主要致力於資本市場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為社會提供決策諮詢。研究所已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出版著作15部,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目前在研的省部級項目3項。研究所所長為時光教授,常務副所長范鈦博士。

國際經濟研究所

國際經濟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8人。研究所主要致力於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研究,為地方政府和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決策諮詢和發展規劃。研究所2004年的重點研究內容是“中國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研究”。研究所所長為塗裕春博士。 2000年來,經濟學院教師共完成科研項目6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9項,公開出版學術著作、教材30多部,發表論文300餘篇。

經濟發展研究所

經濟發展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學經濟發展研究所成立於2002年。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10人。研究所主要致力於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研究,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諮詢和經濟發展規劃。目前在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研究所所長為劉曉鷹教授,常務副所長是姜太碧博士。

專業介紹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等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礎理論;具備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實際操作技能,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套用技能;了解現代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動態;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慣例及WTO原則;了解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能在對外經濟貿易部門、“三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國際經濟貿易業務、策劃和管理,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複合性人才。

主幹課程: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商法、國際市場行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區域經濟學、國際商務、世界貿易組織、電子商務、國際結算與信貸、國際稅收、國際技術貿易、跨國公司管理、商務英語、國際服務貿易、期貨與期權、世界經濟史、經濟數學、政治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商務統計、信息經濟學、公司金融、金融學、經濟法等。

學制學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金融學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等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掌握經濟學、金融學基本理論;具備金融市場交易的實際操作技能,特別是在證券期貨市場的套用能力;能在企業、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及其它經濟管理部門從事金融業務、分析和管理工作,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複合性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金融學、經濟數學、政治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計量經濟學、管理學、財務會計學、銀行會計學、財政學、經濟法、金融英語、金融交易技術分析、中央銀行學、投資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國際金融學、審計學、金融工程、財務金融計算和保險學等。

學制學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經濟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的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掌握現代經濟學基礎理論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具備分析和處理現實經濟問題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能力;了解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動態;了解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能在經濟部門、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從事經濟管理,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發展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商務統計、會計學、財政學、稅收學、經濟思想史、信息經濟學、博弈論、管理學、經濟數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投資學等。

學制學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財政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既懂財政、稅務理論,又熟悉國際財政、稅務運作技能和國際商務貿易稅務管理的慣例和規範,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能適應財政、稅務及相關工作的綜合性專業人才。

主幹課程: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財政學、政治經濟學、審計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商務統計、會計學、稅收學、稅收經濟學、、博弈論、管理學、稅收管理學、國家預算、經濟數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投資學等。

學制學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