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肇建於1896年,曾先後定名“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西南交通大學校歌》,吳稚暉創作

大學簡介

西南交通大學肇建於1896年,曾先後定名“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是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設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楨、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吳自良、陳能寬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以及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為數眾多的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行業領軍人物和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近二十萬優秀人才。

歌曲歌詞

翳唐山,靈秀鍾;我學院,聲譽隆。灌輸文化尚交通。
習礦冶,土木工,窺學術,貫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
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濃李郁,廣座被春風。
宜誠篤,宜勤樸,基礎堅,事功崇。文軌車書郅大同。
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濃李郁,廣座被春風。
宜誠篤,宜勤樸,基礎堅,事功崇。文軌車書郅大同。

作者簡介

作者是“五四”運動期間曾任西南交通大學國文及歷史教員的吳稚暉先生(中央研究院院士)。

歌曲賞析

上述院歌在歌詞中,首句“翳唐山,靈秀鍾”,“翳”,隱翳,隱藏之意。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唐山還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城市,學校又建在郊區,故稱隱翳唐山。“鍾”,匯聚之意。“靈秀鍾”即匯集了全國名師及優秀學子。“我學院,聲譽隆”,反映了我校辦學三十餘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1916年,我校在全國高校作業展覽會上名列第一。教育部給我校頒發優等獎狀和“竢實揚華”匾額以資鼓勵。同年,我校應屆畢業生茅以升,以特優的成績考取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生,該校作出決定,以後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的畢業生可以免試入學攻讀研究生,因而我校名聲大振。“灌輸文化尚交通”,闡明了當時我校遵循孫中山先生遺願,“以研究高深學術,養成交通建設專才”為辦學宗旨。“習礦冶,土木工”,我校當時設定採礦冶金、土木工程兩大學科門類的專業。“窺學術,貫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反映了全校師生潛心鑽研科學文化知識,學貫中西,相互勉勵,共同攀登科學最高峰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璀兮如金在鎔,燦兮如玉相攻”,用鎔金琢玉讚揚我校嚴謹治學,嚴格要求,千錘百鍊,精琢細磨培育人才的優良校風。“桃穠李郁廣座被(同披)春風”,桃李在此處指培養的學生。《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久視元年》載:狄仁傑曾舉薦姚元崇等數十人。後來,多成為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後以桃李滿天下比喻教育培養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這句話是說在春風沐浴之下,桃李芬芳,枝繁葉茂。比喻在學校、師長的辛勤耕耘、春風化雨,諄諄教誨下,廣大的學子健康成長,碩果纍纍。“宜誠果,宜勤樸”教導學生做人要誠實守信,做事要勇敢果斷,學習要刻苦勤奮、生活要儉約樸素。“基礎堅,事功崇。”告誡學生在校學習,一定要打好堅實的基礎,畢業後在事業上才能做出令人崇敬的功績。最後一句“文軌車書郅大同”,“文軌車書”取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的典故。“郅”,登上之意。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在帝國主義操縱下,全國陷入軍閥混戰。1928年北伐成功,1931年日本又製造“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所以,這一句是說全體同學與全國人民一道,熱切盼望實現全國統一,共同奔向大同社會。
這首院歌歌詞,當時,就以其含義深奧而情切,內容豐富且具特色,詞句高雅而深得學校師生和廣大校友的喜愛和好評。後經譜曲,唱遍唐山、湘潭、平越校園。1947年5月,抗戰勝利回到唐山後第一次院慶大會上,校方在重申沿用原交大十六字校訓的同時,將歌詞略加修改後仍將此歌定為院歌。(當時學校名稱為國立唐山工學院)

唱校歌活動

2011年是西南交通大學建校115周年,為在廣大學生中間深入開展交大歷史、交大精神教育,弘揚交大學子愛校如家的光榮傳統,學校決定於10月—12月期間組織舉辦第一屆“唱響校歌”新生校歌合唱比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