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松

西伯利亞松

西伯利亞松,屬松柏目目,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及新疆(阿爾泰山)。

物種名稱

西伯利亞松點擊查看大圖
西伯利亞紅松
【拉丁學名】 Pinus sylvestris(Loud.) Mayr
【屬性】松科 Pinaceae
【級別】3級
【時空分布(地理分布與歷史時間分布)】 西伯利亞新疆(阿爾泰山) 海拔下限(米)1600 海拔上限(米)2300

個體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35米,胸徑可達1.8米;樹皮灰褐色或紅褐色;小枝黃色,密被柔毛。針葉五針一束,粗硬,微彎曲,長7一10厘米,寬1.5一2毫米,腹面兩側有3一5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具1個維管束和3箇中生樹脂道;葉鞘早落;鱗葉不下延。球果直立,圓錐狀卵圓形,長5一8厘米,直徑3一3.5厘米,成熟後種鱗不張開;種鱗彎曲,斜方狀圓形,上部厚,下部較薄,鱗盾紫褐色,密被平伏的長柔毛,邊緣微內曲,鱗臍頂生,黃褐色;種於不脫落,倒卵圓形,黃褐色,長約1厘米,直徑5-6毫米,無翅。

生理特徵

西伯利亞紅松分布區內的氣候條件與西伯利亞冷杉的生長地相似,它喜生於寒冷、濕潤的亞高山帶下部或中山帶上部陰坡下部,由於海拔下降,大氣濕度降低,濕潤的亞高山帶下部或中山帶上部陰坡,在中山帶中、下部,由於海拔下降,大氣濕度降低,逐漸被較耐乾旱的西伯利亞落葉松Larix sibirica Ledeb.所代替。本種較耐陰,除在寒冷、濕潤的亞高山帶陰坡、半陰坡個別地段有小片純林外,通常與西伯利亞落葉松混交,或散生於西伯利亞雲杉Picea obovata Ledeb.林內。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最適生於中山帶濕潤、肥沃、深厚的砂壤粘壤土的坡地;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則生長不良,尖削度大,往往形成比較低矮、扭曲、稀疏的高山矮曲林。花期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繁殖

靠種子繁殖,育苗較易,較喜光,初期不宜光照過強。萌芽性弱,不能萌芽更新。
【現狀】
漸危種。西伯利亞紅松在我國僅產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西北部,分布面積十分狹小,加之球果成熟時不開裂,種於較重,無翅,不易傳播,易受鳥類、鼠類為害,林下天然更新不良,幼苗極少,急待採取保護措施。
【亞寒帶生物群落】
亞寒帶針葉林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陸中、高緯度地區,約在北緯
50°~70°之間,如亞歐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呈寬闊的帶狀東西伸展。這裡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溫暖潮濕。形成了由雲杉、銀松、落葉松冷杉、西伯利亞松等針葉樹組成的針葉林帶;發育著森林灰化土;動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麋、猞猁等耐寒動物為多。
苔原帶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及北美大陸的最北部,以及北極圈內許多島嶼。這裡氣候嚴寒,冬季漫長多暴風雪,夏季短促,熱量不足,土壤凍結,沼澤化現象廣泛。這些環境條件,不利於樹木生長,因而形成以苔蘚和地衣占優勢的、無林的苔原帶;土壤屬於冰沼土;動物界比較單一,種數不多,特有馴鹿、旅鼠、北極狐等,夏季有大量鳥類在陡峭的海岸上棲息,形成“鳥市”。
冰原帶幾乎占有南極大陸的全部、格陵蘭島的大部,以及極地的許多島嶼。這裡全年由冰雪覆蓋,氣候終年嚴寒,最暖月的平均溫度僅在某些地區高於0℃。植物非常稀少,僅在高出於冰雪之上的岩崖上,才有某些藻類地衣的生長。冰原帶的動物界也很貧乏,南極大陸沒有陸生哺乳動物,僅在沿岸地區特有企鵝一類的海鳥;在北極諸島上有時可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冰原帶的海水中,有海豹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