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之島

西之島

西之島(日語:西之島,にしのしま)位於日本小笠原群島父島以西130公里左右,是一座無人島。該島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支廳小笠原村。

基本信息

簡介

西之島西之島

西之島(日語:西之島/にしのしま),是日本所屬小笠原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屬於一組火山群島的島弧。西之島位於父島以西約130km。該島地理坐標為北緯27度14分49秒,東經140度52分28秒。西之島面積為0.29km² 。

該島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支廳小笠原村。

2013年11月21日,西之島對出海面因為海底火山持續爆發,產生了一個新的小島。其實在1974年爆發時,西之島的面積已曾經擴張過一次。現時島的最高點有38米。

地理位置

西之島是一座距離東京都中心以南約1000公里、小笠原群島的父島以西約130公里的無人島。南北約650米,寬約200米。

爆發

在1973年以前,西之島未有過任何爆發的紀錄。

1973-1974年爆發

1973年5月30日上午11時左右,一條路過的船的船員留意到在島的東面每隔數分鐘就有白煙冒出,噴往約100米的上空。在次日的一次空中調查,確認爆發地點在島的東面400米處,附近還出現鏇渦。鄰近的海水變成黃綠色,而且遠至爆發點以北五公里都有發現浮石在其海面漂浮。另一名船員留意到有兩塊黑色的石從海里冒起。

7月,爆發持續,除了繼續有白煙噴出之後,還出現了噴水柱。在9月14日的空中調查發現在海底噴發點之上出現了一個新島。新島由一個高四十米的火山渣錐為主,闊120米,當中包括一個直徑70米的火山口,不繼有火山渣噴出到300米高的上空,但白煙更冒至1500米的高度。

11月,在新島發生裂縫噴發,爆發從新島的西南面到東北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渣錐鏈。最新形成的火山錐位於火山渣錐鏈的結尾,而先前形成的火山錐都被海浪沖擦而破壞。這些火山渣錐都由噴發到300米高的火山灰形成。

12月,新島的面積已變得比原來的西之島大,有700米長、250米寬。火山口持續噴出火山灰和火山渣,但在新島上的一個小火山口卻有熔岩流出。

1974年2月,新島又在其西端長出兩個新的火山渣錐,但只有靠東邊的一個火山渣錐有爆發。在當年1月11日進行的空中調查發現,活躍的東火山渣錐還有熔岩流。在此之後,噴髮結束,而海浪的活動把新舊兩島連結在一起。

2013年爆發

東京小笠原諸島西之島附近海域由於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新島嶼”東京小笠原諸島西之島附近海域由於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新島嶼”

2013年11月20日下午4點20分左右,東京都小笠原村的西之島附近海域發生海底火山噴發,大量黑色煙霧上升,火山噴發周邊形成一座新島嶼。火山噴發位置位於西之島南東南約500米的地方。噴發周囲形成了橢圓形的陸地,最長的部分達到200米。

日本海上保全廳稱,由於該海域今後仍有發生海底火山噴發的可能性,呼籲周邊航行船舶提高警惕。日海保廳今後將繼續出動飛機進行觀測。

氣象廳的相關負責人說,火山活動如果馬上停止,該小“島”有可能被海水淹沒,所以現在稱“島”還為時尚早。

2013年12月25日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海上保全廳24日從上空觀測發現,流出的火山熔岩逐漸填海造地,目前據西之島僅約10米遠。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4日拍攝的衛星圖片中也可看出,“新島”與西之島已基本相連。據海上保全廳介紹,截至24日下午,“新島”面積為15公頃,是西之島面積的80%左右。

保護新島

西之島附近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新島”(右)面積擴大,已與西之島基本連為一體。西之島附近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新島”(右)面積擴大,已與西之島基本連為一體。
2013年12月3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就小笠原群島•西之島(東京都小笠原村)近海因火山噴發形成的新陸地表示,要採取對護岸工程建設等對策務必使之成為日本的領土,防止其下沉。

日本著名活火山

日本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素稱“火山之國”。據統計,全國約有大小火山270座,占世界火山總數的十分之一,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火山帶——環太平洋火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名稱 位置 最後噴發時間
阿寒岳 北海道
2006年
北海道駒岳 2000年
硫磺山 1936年
十勝岳 1989年
樽前山 1982年
有珠山 2001年
淺間山 本州 2009年
吾妻山 1977年
磐梯山 1888年
富士山 1707年
箱根山 前950年±100 年
岩手山 1919年
阿蘇山 九州島 2004年
霧島山 2011年
櫻島火山 2013年
雲仙岳 199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