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諴

裴諴,唐朝詩人,聞喜人,出自河東裴氏東眷裴。一說為裴度之三子,一說為從子,與溫庭筠友善。《全唐詩》存詩五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官曆職方郎中、太子中允。

周德華認為溫庭筠和裴諴他們二人的詞浮艷,不肯演唱二人之詞。

溫庭筠常常隨著裴諴、令狐滈等公子哥兒們喝酒打牌、不務正途,生活放蕩,導致數舉進士不中第。

姓名爭議

《新唐書》作裴諴,《舊唐書》作裴誠。 根據《東觀奏記》所說按全唐詩卷五六三裴諴小傳云:「裴諴聞喜人,晉公度之子,官曆職方郎中、太子中允。 」作「裴諴」是,「諴」「誠」形近致誤,據改。

親屬成員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父親裴度,子七,分別為裴讓、裴詡、裴諗、裴調、裴識、裴諴、裴讓

《南歌子詞三首》

不是廚中丳,爭知炙里心。井邊銀釧落,展轉恨還深。不信長相憶,抬頭問取天。風吹荷葉動,無夜不搖蓮。簳蠟為紅燭,情知不自由。細絲斜結網,爭奈眼相鉤。

《新添聲楊柳枝詞》

思量大是惡姻緣,只得相看不得憐。願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長抱在胸前。獨房蓮子沒有看,偷折蓮時命也拌。若有所由來借問,但道偷蓮是下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